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2刘荔恭
摘 要: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趋势。信息化教育以互联网、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直观、便捷、丰富的独特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性。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表现不够生动、形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其次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1-0087-02
引 言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教师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约束,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其更加叛逆,甚至误入歧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信息技术即“IT”技术,广义的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使用的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以数据化、模拟化的方式对信息予以重新诠释,得出了信息具有直观、多元、生动等特征。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姿多彩、形象逼真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其次,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创新,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上的局限性,也改变了教学结构,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真实场景,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最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同时学习和巩固多学科知识,对践行新课程标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只有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心理,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创设各种情境,既可将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呈现,又可将复杂的知识进行简化处理,还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我的朋友圈”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多个不同的朋友圈结构图,以数量关系图表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群体关系,让学生明白朋友关系是基于共同爱好、共同理想或因特定原因走到一起的不同个体,朋友之间会相互影响,结交不同的朋友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各不相同。其次,教师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插入正面和反面素材,引入相关故事,如结交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好朋友既有助于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又有助于树立乐观自信的心态;结交逃课、厌学、打架斗殴的坏朋友则会将自己带上消极、堕落、为非作歹的道路,从而教育学生要正确选择朋友类型,组建健康的朋友圈。这种创建情境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梳理自己与朋友的关系,体味到友谊带给自己的复杂感受,逐步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多元教学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表现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但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个知识点,而要以多元化的知识为基础,延展和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化设备,引入一些真实的故事或影片素材,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认知;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又能实现学生多学科知识学习水平的提升[2]。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论语〉十二章》《再塑生命的人》这些课文,以及展示孔子、陶行知、鲁迅等名人事迹和至理名言,插入经典课文语段或播放与教育名人有关的历史故事短视频,以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艰辛,从而树立尊師重教、刻苦学习的正确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剖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学生的社会道德认同感。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既可以形象地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的道德品格引入课堂教学中,并结合社会实际现象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又可以导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多角度地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材中“杜家坚守诚信,照顾红军小战士”“诚信吴恒忠”等故事以视频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给予学生正面引导,同时播放现实社会中的失信新闻报道,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失信行为的恶劣及危害性。如2013年3月,内蒙古包头市公安机关成功破获腾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售假劣食品案,现场查获冷冻肉6.4吨、成品假牛肉干14.6吨,并发现了“一滴香”“牛膏1号”等调料。山东、上海、江苏、贵阳等地警方均破获假冒牛、羊肉大案,捣毁了大批“毒鸡爪”等制假黑窝点。这些制假、售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犯罪分子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通过此活动,学生认识到,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诚信,同时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的社会价值观。
(四)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但是单纯的理论教育不仅枯燥,还难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学后就忘,达不到实际教学效果。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环境烘托、内容引导等方式搭建实践教学互动平台,就能让学生通过演练活动、辩论活动、自主设计及展示活动等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索[3]。
例如,在教学“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孔繁森》《人民的利益》《最高利益》《国家行动》等影片片段,带动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情感,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投影场景,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探讨和辩论是个人利益重要还是国家利益重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国家利益。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
结 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是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想将这一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思想引领、道德约束的有效作用,教师就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谢挺.浅议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140.
李淑霞.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9(07):148.
李颖.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方式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08):41.
作者简介:刘荔恭(1969.7-),男,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