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2021-08-22王光健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学院

一、区域环境分析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区域规划、“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逐步落实,山东进一步推进以泰山、曲阜、济南为主体的山水圣人游;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滨州为主体黄金海岸游,以潍坊、淄博等鲁中地区为主体的逍遥游,共同形成山东“三大骨干旅游线路”,充分带动了酒店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较高投资热度,被国内外酒店集团和管理公司看好。据山东旅游局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省现有星级饭店969家,在全国排名第二,其中五星级饭店59家、四星级饭店152家、三星级饭店484家、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427家。五星级饭店数量占全国总数的4.37% 。我省目前在建、待建高档饭店还有60多家,五星级标准酒店不低于30家。

青岛酒店业发展在省内乃至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星级饭店数量达到156家,省内排第一。2017年度全国星级饭店综合指标前100名饭店中,山东入围的4家酒店有3家位于青岛。从星级酒店财务状况来看,青岛市星级酒店营业收入达37.5亿元,省内排名榜首,比排名第二的济南市高出近15个亿。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全国范围还是山东省内,青岛市酒店行业发展都处于较高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岛的人才聚集效应。劳动力,尤其是高层次劳动力数量增加会加剧就业方面竞争,这对半岛地区酒店管理相关院校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酒店对人才需求来看,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应看重应用、技能、现场,以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既要有一定的服务操作能力,又要善于将经营管理意图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实体,能够在服务现场进行指导、组织协调,解决对客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改进服务标准,完善产品设计,符合半岛地区酒店业发展。如果仅仅依靠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和认知,是远远不能达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要加强围绕生产型、信息化为中心的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学校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大专普通高校,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酒店管理学院,隶属教育厅和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学院先后荣获“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商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院面向全国29省市招生,现有在校生万余人。学院的师资力量雄厚,双师型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需要,学院以酒店管理类专业为核心专业群,有机辐射相关产业领域,设置工程类、烹饪类、信息技术类、工商管理类、艺术类40余专业,其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两个专业是首批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其他各专业均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形成重点专业群为龙头,带动各专业发展良好局面。并成立了酒店管理研究咨询中心机构,充分发挥智力高地作用,在教育教学研究、科技服务社会上发挥重要力量。

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围绕就业的需求,强化校企的合作,突出了实践教学,充分利用了校内各类实训室,校外的各实训基地,先后与上百家业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同时,建立订单式教育、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各种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产业一线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

学院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在长期办学实践逐步形成并大力实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宗旨,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外语能力、提升素养为重点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质量得到好评,学院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认可。

其中酒店管理專业是学院龙头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省级名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山东省示范专业”和“山东省级特色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绝对雄厚,参加各级别技能大赛均屡获佳绩,就业率就业质量连年提高,稳定在98%以上。

(二)特色与优势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点、行业人才需求等实际情况,在学院“校企一体化”总体思想指导下深化创新“1+1+1”(基础知识+技能实践+管理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第二年在酒店顶岗实习,进行行业认知和技能强化,第三年回学校进行管理能力提升学习。按照“职业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程序,依托学院主办的青岛中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酒店服务和酒店管理工作为主线,以酒店服务和酒店管理关键任务为内容,建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由酒店管理技能训练中心、酒店管理实训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三大中心共同构成了酒店管理专业集技能训练、项目教学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生产性综合实训中心。其中,酒店管理实训中心拥有模拟前厅、模拟客房、模拟咖啡吧、模拟日韩餐厅、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6个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国际交流中心建有113间客房、1个零点餐厅(130个餐位)、3个豪华包间、1个多功能厅,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600多万元。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专业性质要求课程的行业可接入性高,因此实践课程教学场地的环境氛围、设备设施、功能布局都要与真实酒店环境接轨,在校人才养成阶段信息更新度与行业发展阶段同步,不仅最大程度发挥场地效应,提高教学效果,也缩短学生进入实习、就业岗位的适应期。

(一)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物质基础,使学生将酒店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得以运用,助于学生提高酒店行业各重要岗位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

(二)营造真实的酒店职业环境的需要

酒店专业实训基地尽可能贴近酒店企业第一线实际情况,创造职业真实氛围,努力体现真实职业环境,使实训基地具有实训、生产、培训三种功能,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酒店企业的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和运营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

(三)体现先进性的需要

酒店专业实训基地以酒店行业最先进水平为标准,在实训基地配备设施设备、器具、用品、教学手段方面体现都先进性。建设初始就应把握当前酒店行业发展趋势,运用行业内所使用的现代技术、先进设备,营造具有现代企业氛围的实训环境,做到适当超前但留有可发展空间。

(四)具有社会开放性的需要

集实践教学、科研、生产、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不仅可为校内学生提供酒店职业技能实训场所,还能为社会提供其他多方面服务,承担学生和酒店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同时学院已成为山东现代酒店服务大赛指定单位,实训基地建设能够真实展现行业标准,不仅可提供切实场地服务保障,同时也对酒店管理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四、结束语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更倾向于实践,专业培养目标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营能力和研发能力。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就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这就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建设实训基地初始进行整体情况梳理,使其对应学生培养目标,对接课程体系,最终协同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每一个流程都将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王光健(1979.6 - -),男,汉族,主要从事酒店管理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学院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