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一颗星

2021-08-22今様

花火彩版A 2021年5期
关键词:繁星短篇小说纪念

今様

佛系甜文作者,少女心常驻,

喜欢写温暖的人物和故事。

最新长篇小说《我见玫瑰》,现已全国上市。

新浪微博:@-必甜-

读书的时候最怕写随笔。

有人说,随笔很简单啊,你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悟,写下来就好了。

但这对于我来说很难。

可能因为我一直是个神经很粗的人,不容易对生活有所感悟;也可能是因为,我向来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个命题作文,我尚且可以充分发挥编上一大篇,让我随便写点什么,我就要绞尽脑汁,开始思索自己是否有真情实感可以拿来说了。

所以,高中那会儿的随笔作业,我总是无视其议论抒情的特质,用来写短篇小说。

语文老师是我唯一的读者。

说来很幸运,他对于我天马行空的扯淡故事,从来都给予赞许,并不追究这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随笔”。

那个时候,我当然不写男女之情,写的是亲情、友情,还有人和奇怪生物之间的故事。其中有一篇,他说,是他近两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故事。

后来,那篇还被刊登在学校六十周年校庆纪念出版物上。

我现在已经不敢去翻了。

看一次,就会为自己不知所云的黑历史感到头皮发麻,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但无论如何,当时我很受鼓舞,越写越起劲。

我将它当作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喜欢我们语文老师。他五十来岁的年纪,小眼睛,大眼袋,看着很可爱又很和蔼。他和我们一样讨厌补课,周六会给我们解说《红楼梦》,平时课堂上会放电影、讲冷笑话。

高二那年,他布置过一份寒假作业,在我们全市高中生贴吧里很出名,引得无数人艳羡到红了眼。

——是长长的一份电影和小说清单。

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假期的时候,我们好多同学都会给他发邮件聊生活。

我也发过一封,是当时最新写的短篇小说,还跟他聊了聊烦恼。说感觉自己性格太安静了,不喜欢与人交往,好像不够活泼。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点“社恐”。

他说,安静也很好,不是每个人都要开朗活泼。

那可能是我第一次感知到,“悦纳自我”的含义。

后来我们这届高考,毕业,上大学。

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大家好像都有自己的事要忙,对于老师,起初看望得很勤,后来,总是因为约不齐人等等各种各样的理由耽搁,没能做到寒暑假一年两“会”。

再听到他的消息,是发布在班级群的一则讣告。

记忆很清晰。我盯着那简短的一行字看了好几遍,很镇定地走回床上坐下,然后,突然就哭崩了。

室友被我吓了一跳。

当天我买了票,连夜飞回家。

隔天,我就去送他了,还见到很多同学。

突如其来的告别总是给人带来更深的刺痛和耿耿于怀,我一度难以接受。朋友圈里有很多人自发地写了文章纪念他,我没有写。

可能因为,我不擅长表达自己,总觉得笔下文字苍白无力。

再后来,我阴差阳错,真的写了书、出了版。

编辑说,杂志上要写专栏,还要给专栏取个名儿。

我用了一直很喜歡的一个词,“繁星如沸”。

大概就是,生活里所有值得记住的人、事、瞬间,都可以用“繁星”这个词来概括。

起初,写了两期朋友的故事。到第三期,我心想,不能再写朋友了吧,太重复了。

那写点什么呢?我又不是一个很会表达自己的人。

编辑说,不一定要表达什么呀,写想写的就可以。

比如,沙雕搞笑型的。

但那一瞬,我脑海中突然冒出的却是逝去多年的老师。

也不算突然吧。

毕竟清明节刚过。

似乎是一种很应景的纪念了。想想,我没为他写过什么东西,就写在这天吧。

纪念我的恩师。我的引路人。

很愧疚的一件事是——

那份清单上的电影,我还没有看完。

猜你喜欢

繁星短篇小说纪念
特别的纪念
推荐书目《繁星·春水》
新黄
结缘《短篇小说》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繁星之城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那满天的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