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后习题设计
2021-08-22张延
张延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家对专业数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不应该把教学目的放在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上,相反,我们应该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而是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意识作为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设计;具体策略
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重视,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有关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策略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能够及时的调整课程计划,因此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后习题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探讨,注重习题地质和量,来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它不仅要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出有利于锻炼学生解题能力的高效习题呢?这也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结合趣味故事,设计课后习题
小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教学的,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喜欢听有趣故事和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但是数学知识又具有枯燥无味的特点,所以在为学生进行课后数学习题的设计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故事情节进行设计,这样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后习题的完成兴趣,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提升学生完成习题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习题:“有一天,鸭妈妈带回来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要分给两个孩子吃,可是这时两个孩子都要求吃两块,而家里只有一个苹果,所以你会如何为鸭妈妈解决这个难题呢?”,这种以故事性导入习题的方式很快引起了学生兴趣,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题练习当中去,还能在习题练习的同时巩固有关“分数”的知识,这种把课后习题融入到游戏、故事、竞争中去的设计方式,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习题的厌烦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去,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习题设计要具有目的性
课本教材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来服务的,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来服务的,同样习题设计也应该是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来服务的,设计习题并不是为了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而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可以借助习题练习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习题时,要根据所学内容,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而服务,即教师希望学生通过练习这道题来巩固哪方面的数学知识,要改变之前那种盲目机械的习题设计方式。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长方体的知识”学习得不够透彻,而有些学生则对“正方体的知识”不太明白。所以在设计习题时,我会有针对性设计两种习题,各自适用于这两类学生,扎实让他们的基础知识,巩固薄弱的地方,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学生基础扎实之后再循序渐进的提高习题难度,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课后习题练习并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也不是只要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就可以了,相反,数学习题的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它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合作来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三、设计操作性练习,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设计练习课和实施练习课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锻炼,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和爱活动的天性来改变数学在学生心中的枯燥、机械的印象,所以,动手操作也应该是数学练习课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来精心设计具有操作性的练习,以把之前机械死板的数学练习转换为活泼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并让学生在自己实际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自己得出数学结论,以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多边形的面积”时,我为了避免简单机械且重复的无效劳动,我会一改以往的只为学生出示练习题的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由于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运算。我发现学生很容易记住正方形的计算公式,但是却存在很多学生记不住计算公式的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我会一改以往的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复习课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复习课上通过剪纸的方式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给予学生以数学复习的新鲜感。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目的,而如何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是教师研究的永恒课题。而且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基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理应受到教师的重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并树立服务意识,进而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究并获取知识的地位,从而真正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如何设计出更好的习题理应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突破重难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傅国娣.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6):52.
[2]钟南生,曾冬平.小学数學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江西教育,2008(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