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西郊宾馆4号楼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2021-08-22LINHua

住宅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毛石宾馆底层

■ 林 华 LIN Hua

0 引言

文物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并开展相应的利用,以更好地发挥出文物建筑物的重要价值。

但很多文物建筑因种种原因,年久失修且处于闲置状态,这既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文物建筑的破坏。在利用中保护文物建筑的价值,是目前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合理的利用文物建筑,是对文物建筑最好的保护。本文以西郊宾馆4号楼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为例,介绍了该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建筑概况

西郊宾馆4号楼座落于虹桥路1921号(原淮阴路200号)西郊宾馆内,为一幢二层的混合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约为1368 m2。房屋总体可分为东、西两部分,根据建造先后分为老楼及新楼(图1)。

图1 建筑平面分区示意图

老楼由协泰洋行设计,隆茂营造厂施工营造,建筑面积约为902 m2,建成于1948 年,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泥厂老板姚锦林(字锡舟)的儿子姚乃炽(字有德)的旧居,名为姚氏花园住宅,是一幢融合了乡村别墅风格的现代建筑,在上海的花园洋房中别具一格,是上海早期现代建筑的典范(图2)。在1960 年前后被纳入到西郊宾馆,编为4号楼,又名紫竹楼,被作为国宾接待的场所使用。老楼于1989年9 月25 日公布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2 东入口历史照片

新楼为1994 年的扩建部分,建筑面积约为466 m2,设计单位为原建筑工程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具体施工单位不详。

1.2 修缮前状况

西郊宾馆4号楼建成至今已经历了70 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大范围的修缮、扩建和重新装修,而经过这些历程以及长期的使用之后,建筑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已经和最初有所不同。另外,房屋的阴暗潮湿以及设备的陈旧老化已经让它逐渐不能胜任国宾接待的任务。建筑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它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承载着人们对文化的记忆,保护与利用它们,使它们延年益寿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2 价值评估

2.1 总体环境特色

西郊宾馆4号楼将人工堆土和自然地形相结合,以此来打造其室外总体环境,在上海地区花园别墅中极具代表性和独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2 现代主义建筑特色体现

西郊宾馆4号楼所体现的现代主义建筑特色反映了其时代特征。建于上世纪40 年代末,不同于20 和30年代建造的花园别墅,它受到当时欧美等国家建筑思潮的影响,所运用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比较成熟,同时又在室内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各种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2.3 细部设计

西郊宾馆4号楼的细部设计体现了这幢建筑的文化诉求。花园大厅通过玻璃幕墙及顶棚与室外景观相呼应(图3),并通过技术手段将中国传统园林引入室内,各种细节及元素的设计反映了建筑对于中国传统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以及时代特征。

2.4 材料运用

西郊宾馆4号楼运用的材料形式多样,其外墙所使用的毛石及原木均带有鲜明的西方特色,而内部使用的竹和茅草等又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中西方材料的结合体现了建筑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各种材料的砌筑及拼接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的施工特点。

2.5 不同历史时期信息叠加

西郊宾馆4号楼从1948 年建成至今经历了多次修缮和改造,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修缮和改造在建筑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时至今日大多也成为了建筑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筑本身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特征的综合价值。

2.6 整体价值评估

西郊宾馆4号楼是上海花园洋房的杰出代表,虽然建筑从建成至今历经了多次修缮及改造,但依然维持了其原始的设计特色,其外观及室内主要空间基本保持完好,具有鲜明的西方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相结合的特质。

3 重点保护部位

西郊宾馆4号楼在1989 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时尚未扩建新楼,因此,对于其保护类别的界定范围应仅针对1948 年建成的老楼部分。根据相关规定,其保护类别为二类。

根据对原始图纸的解读,建筑主要内部空间及外立面与1947 年初始设计时基本一致,具有特色的花园大厅、会客厅、餐厅、舞厅等内部空间,以及毛石垒砌墙面、原木垒砌墙面、木质窗格墙等外立面构件及装饰均得以保留。

经现场勘察考证,并结合专家意见,本建筑的重点保护部位如下:① 建筑周边相关的总体环境;②建筑具有代表性的东、南、北三个外立面;③底层花园大厅(图3)、会客室和二层餐厅、舞厅(图4)等主要室内空间;④建筑内有特色的细部及装饰,如竹亭及竹屏风、斜纹缸砖地面等;⑤建筑主要结构体系;⑥其它能体现该建筑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部位。

图3 底层花园大厅历史照片

图4 底层会客厅和二层舞厅历史照片

4 保护与利用

4.1 尊重历史、精心修复

尊重各时期历史信息,慎重确定了保护、修缮及改造部位。以1948年建成的初始形态(包括总体环境、外立面、结构体系、空间格局、内部装饰等)为标准,对于重点保护空间及部位只做了保护性修缮,对于一些辅助空间及部位则根据使用需求对其进行了适当改造。后期对于1948 年建成部分进行改动及建造年代待考证的部分,具有代表性及符合建筑整体特色的予以了保护及修缮,如1963年更换的钢窗、内部紫竹装饰等;与建筑整体风格不协调的则予以了改造,如北侧原青砖墙外部的石材贴面、后期加入的内部吊顶等装饰元素;对于1994 年西侧加建的部分,根据使用需求对其内部空间及功能进行了部分改动,外立面及其它室内空间等则按照其现状进行了修复。

本次修缮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物主管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秉承了最小干预原则、真实性与整体性原则、可逆性与可识别性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进行了合理的保护与利用。

4.2 优化定位、提升格局

针对西郊宾馆4号楼为国宾馆接待,其环境陈旧、昏暗阴冷、功能性缺失、设施不足等问题,重新调整了平面布局,梳理了动线,补充了国宾馆接待所需的功能用房、各类设施、后勤用房以及设备机房等。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拆除了后砌储藏室等不合理的隔墙,增加了早餐厅的功能。北侧门厅进行了局部挑空,改善了原来空间的压抑。二层主套房拆除了外侧后加隔墙,增加了会客厅的面积,使会客厅直接能借景室外花园,改善了原来采光不足的问题。

新扩建的客房部分,因房间面积小,设施不足,不符合国宾馆客房所具备的舒适性。经保护整治后,减少了客房的数量,扩大了保留下来客房的面积,增加了服务用房,并补充完善了国宾馆所需的各类设施。

4.3 总体保护、优化环境

在保护建筑重点保护部位的基础上,对劣化的结构进行了修缮处理,消除了结构安全隐患;在对建筑进行历史考证和价值评估后,对建筑的历史风貌和装饰特色进行了恢复;同时,也对建筑的周边环境(主要为东部入口庭院、南部堆土花园等)进行了整治,在保护特色景观装饰及有价值的树木的基础上,对其他环境元素进行了梳理,恢复了历史风貌,延续了文脉(图5、6)。

图5 修缮后东部入口庭院

图6 修缮后南部堆土花园

4.4 立面保护、原样修缮

4.4.1 原木垒砌墙体修缮

原木垒砌墙体共有2 处,分别位于老楼东南角(图2)和西南角的二层位置,底层均为毛石垒砌墙体,由9 根300 mm×300 mm 的方木垒砌而成,中间由Φ25 的圆钢作为销件连接,并用石灰砂浆铺砌,缝宽4 cm。本次对腐朽、老化等损坏部位进行了有针对性地修缮,并整体采取了白蚁防治措施(图7)。

图7 修缮前后原木垒砌墙体

4.4.2 毛石垒砌墙体修缮

老楼底层会客厅东墙、室内花园外墙为毛石垒砌墙体。本次修缮采用了干喷法(喷砂)进行了整体清洗,对毛石之间的缝隙进行了灌浆和勾缝处理,并在表面整体喷涂石材憎水保护剂进行保护处理(图8)。

图8 修缮后毛石垒砌墙体

4.4.3 木质格窗修缮

木质格窗位于老楼东南立面,东、南立面各2 个。经多次专家论证并征求原设计师李德华先生的意见,本次采用了与原木垒砌墙体同色的做法进行了修缮,使整幢建筑更加协调(图9)。

图9 修缮后南立面

4.4.4 室内花园玻璃幕墙修缮

经考证原始图纸和历史照片(图3),底层室内花园的玻璃幕墙划分为横向9 等分,竖向4 等分。1994年对玻璃幕墙进行了调整,材质和划分发生了改变,与原始情况不一致。本次修缮,按照原始图纸和历史照片恢复了原始样式(图10)。

图10 修缮后底层花园大厅

4.5 内部空间、合理利用

本次保护修缮后的内部空间与原建筑的设计风格相吻合,在保护和修缮室内重点保护部位的基础上,改善了原陈旧、昏暗阴冷、功能性缺失、设施不足等问题,并得到了合理地利用。

4.5.1 底层花园大厅

底层花园大厅是整个建筑最具特色的空间,流动、亲近自然是它最为显著的特点,本次修缮最为彻底地恢复了它原来的状态:保留了原来室内庭院的格局,保留了地面斜纹缸砖、紫竹亭以及相关的装饰、墙面毛石等;恢复了原屋顶的木梁和庭院竹桥的式样。同时,根据室内陈设的需要对灯光进行了重新布置,并增加了空调和新风系统。在灯光重新布置时,采用了隐蔽性好的灯具和不同的光源,使这核心空间层次更丰富,更明亮。根据“隐蔽性、缜密性”的原则,精心安排,巧妙布置了设备管线,空调送风口均置于玻璃顶棚两侧的吊顶内,采用了侧送风的形式。修缮后的花园大厅的环境更具特色(图10)。

4.5.2 底层接见厅

底层接见厅(修缮前为底层会客厅)四周墙面均为黑褐色的毛石,顶部木梁木格栅起到结构承重作用,水磨石地坪,几盏昏暗的吸顶灯和几台老式的窗式空调,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国宾馆领导接见的功能(图11)。

图11 修缮前底层接见厅

本次修缮,根据历史照片对地坪进行了恢复(图4),铺设了200 mm×200 mm 的黑色金砖,并满铺了吉祥图案的地毯。灯光设计是本次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次专家论证,依据文物修缮的“可逆性”原则,在中间两根大梁修复后,整个接见厅采用了大面积的乳白色巴力膜和木格栅相结合,局部采用了LED 射灯点缀,使整个空间的光照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层高有限,空调选用卧式机型并用木质柜子进行了装饰。模仿历史照片中的家具(图4),把中国传统雕花的接见椅再次呈现在接见厅,并在主墙面前增加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屏风。修缮后的接见厅恢复了原有的古朴、典雅、精致,最大尊重了历史的原貌(图12)。

图12 修缮后底层接见厅

4.5.3 二层宴会厅

从底层花园拾阶而上,来到了二层宴会厅(修缮前为餐厅),这里是接待宴请贵宾的重要场所。整个宴会厅以紫竹为主题,看似简洁,但巧妙地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坐在宴会厅里用餐,整个底层花园的美景尽收眼底。但出于环保节能和私密性的考虑,本次修缮在宴会厅的东侧增加了一道玻璃隔墙和一层浅褐色的窗纱,更增添了朦胧的韵味,富有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保留了原来的拼花木地板,简单的平顶,紫竹的窗帘盒等元素,选用了中式的家具和吊灯,作为对原空间中中式元素的延续(图13)。

图13 修缮后二层宴会厅

4.5.4 二层会客厅

二层会客室(修缮前为二层舞厅,图4)原是会客休闲的场所,南侧一大块玻璃钢窗将室外的园林、游泳池的美景引入室内。北侧墙面一整块毛石墙面和壁炉作为重点保护部位,毛石墙面上还保留了当时的设计师——理查德·鲍立克设计的木质回字纹图案。本次修缮除了满足灯光和空调的需要外,尽量做了减法,用自然的材料进行了装饰(图14)。

图14 修缮后二层会客厅

5 结语

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离不开它的有效利用,合理的利用文物建筑是对其最好的保护。通过本次的保护修缮,西郊宾馆4号楼的价值整体得到了系统地保护,建筑的功能和品质得到了提升,很多空间都恢复了往日的光彩和魅力,也更加符合国宾接待的功能特征,得到了较好地利用,是合理处理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关系的典范。

猜你喜欢

毛石宾馆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房建地基处理之毛石混凝土回填施工技术
一块毛石的价值
一块毛石的价值
ROOM AT THE INN
宾馆开房致残引发离奇赔偿案
龙信老年宾馆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