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英雄“爷爷”(系列)

2021-08-22庄园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我军战役战士

庄园

江淮脊梁,顶天立地的英雄

一个人抵得上敌人一个旅——王克勤

1947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鲁西南战役。这次战役,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四个整编师,共计6 万多人,取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但这场胜利让人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这次战役中,我军牺牲了一名排长,他叫王克勤。这名排长可不是一般的排长,中央首长说:“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军一个王克勤,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王克勤,安徽阜阳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他的父亲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大地主,被打成重伤,最终惨死;母亲带着弟弟外出乞讨,自此下落不明。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克勤19 岁那年被抓去当壮丁,成了一名国民党士兵。在国民党部队中,王克勤籍籍无名,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但是后来的一次战役改变了他的一生。

1945 年10 月,邯郸战役中,我军大败国民党军,活捉敌军主帅马法五。但对于我军来说,这次战役的重大收获是得到了马法五手下的一名士兵——王克勤。

战斗结束后,我軍就去留问题一一征询被俘者的意见。王克勤说:“我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还回去干吗?干脆跟着你们干算了。”就这样,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

1946 年8 月,陇海路战役打响了。这是王克勤等许多解放军新战士加入我军以来打的第一仗。

冲锋号一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员、干部带头冲杀在最前面。

“ 这和国民党军队很不一样啊!”王克勤一时间有点迷糊,忘了开枪。等他回过神来时,冲在最前面的党员、干部有的光荣负伤,有的壮烈牺牲。说时迟,那时快,身边又有一群连长和指导员等党员、干部扑上阵地。

王克勤像被电击一般,猛然醒悟:“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这样赢得胜利的啊。”他毅然抱着机枪冲入阵地,和战友们一起奋勇杀敌。他凭借精准的射击技术定点扫射,打得敌人哇哇乱叫。

战斗结束后,营、连领导表扬了他,他却难过地哭起来:“我对不起开始冲锋时那些伤亡的同志……”

在以后的每次战斗中,王克勤都表现得非常勇敢。他凭借一挺机枪先后荣立战功9 次,并荣获“一级杀敌英雄”等荣誉称号。

王克勤因作战勇敢,加入解放军不到一年就被提升为班长。1946 年9月,他实现了入党的愿望。

当班长对于王克勤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虽然射击技术好,有作战经验,但对如何带好一个班一点经验也没有。

王克勤毕竟是个有着七八年丰富作战经历的“老兵”,这样的困难难不住他。他深谙团结协作对于打胜仗的重要性,成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建在班上的“三大互助组”。“三大互助”包括思想互助(班里战士思想上有了疙瘩,王克勤总是耐心说服,从不摆态度、发脾气)、技术互助(带领战士从难从严地进行军事训练)、生活互助(部队过河时,他把受伤的战士一个个背过去;部队夜行军,他把自己的绑腿解下来拧成一条绳,让全班战士牵着绳子走;部队宿营后,他忙着烧水给战士们烫脚、挑水泡……)。

“三大互助”使王克勤班迅速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并在不久后进行的山东巨野战役中得到了检验——全班毙伤敌人123 名,而自己无一伤亡。他将团队作战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真虎将吹响冲锋号——寻淮洲

位于福建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宁化县,地处武夷山东麓,一派青山绿水好风光。明末清初的时候,当地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建了一座土堡,名叫“泉上土堡”。

后来,泉上土堡沦为当地豪绅和反动武装的聚集地,也是我军前进途中的第一颗钉子。1933 年7 月,红五师长寻淮洲奉命拔除这颗钉子。

“师长,我们打探了一番,土堡位置醒目,周围没有什么遮挡,从正面进攻太显眼了!”一名战士汇报道。

寻淮洲点点头,问道:“土堡里面的情况如何?”

“土堡内驻有国民党军的两个营,机枪、迫击炮各一个连,以及一个警卫排,还有宁化县保卫团及地主武装。堡内粮食给养一应俱全。”

土堡易守难攻,敌人警备森严、补给充足,这是摆在先遣队面前的难题。

“ 我们不能杀敌一百, 自损一千。正面进攻没有优势,一定还有其他办法。”当时只有21 岁的寻淮洲异常冷静,在无数次战役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让他心中有了一个主意。他召集战士们,确定分工,拟定作战计划。“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连夜作战,一定要在敌人察觉之前布置好一切!”

“是!”战士们众志成城,喊声震天。

1933 年7 月19 日凌晨, 泉上土堡一如往常,看起来一片寂静。在它高10 余米、厚6.7 米的版筑土墙墙脚的土地下,一条宽1.5 米、高2 米、长30 余米的地道延伸出去。这是战士们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偷偷挖掘的。

而现在,地道里已被放入三具装着炸药的棺材。

战士们埋伏在土堡周围,等待出击。

寻淮洲仔细观察土堡附近的人员动向,见土堡中的守卫已昏昏欲睡,他低声发出命令:“冲!”

随着几声巨响,炸药将城墙精准地炸开一道口子,寻淮洲率领战士们敏捷地攻入土堡。精力充沛的红军战士,对阵仓皇无措的敌人,呈现出谁与争锋的气势。经过3 个多小时的奋战,寻淮洲部击毙敌人300 多人,缴获了大量弹药和粮食,大获全胜。

这样的胜利对于身经百战的寻淮洲来说不胜枚举。

1933 年10 月,寻淮洲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1934 年11 月,寻淮洲被任命为红十军团第十六师师长,12 月,在黄山谭家桥伏击尾随的敌人。此处,凤凰源谷口有一个关隘,叫“乌泥关”,是古时进入徽州的关口,地势高峻,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此刻,这个直接关系到战局的要地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与此同时,敌人的援兵源源不断地赶来,还有侦察飞机配合轰炸,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

“敌人太多!火力太猛!”

“他们是居高临下,我们是向上冲锋,地形对我们不利!”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打击到寻淮洲的斗志,他冷静地观察战场形势,说:“只有抢回制高点,才有得胜的希望!

同志们,跟我冲!”

说罢,寻淮洲冲在队伍的最前面,他手持机关枪,在密集的火力中,向乌泥关高地发起冲锋。

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响,子弹如雨点一样向他射来,他的身上伤痕累累,但他依旧没有放缓冲锋的脚步。敌军的指挥从望远镜中看到他冲锋在前的身影,忍不住赞叹一声:“真虎将也!”

这名虎将,最终在这场战役中献出了生命,年仅22 岁。但他用短暂而炽烈的生命浇灌的战斗之花、奉献之花,盛放于那追求胜利和解放的战场,永不凋谢。

猜你喜欢

我军战役战士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国际主义战士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