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2021-08-21李学运

长江蔬菜 2021年13期
关键词:瘟病姜块病株

李学运

导读: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对生姜植株生长影响大,且易感染健株。总结了该病适宜发生的条件,并提出种姜选择、窖藏,播前种姜处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4种综合防治方法,供生姜种植户参考。

生姜种植过程中常发生多种病虫害,尤以姜瘟病影响最重,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俗称姜腐烂病,多发生于6月初,以7~9月高温高湿季节病情最重。姜瘟病始发时叶片略下垂、卷缩凋萎;发病中期植株茎基部和根尖的病斑逐渐变黄,地下部分逐渐腐烂;发病严重时根茎内部变褐腐烂,可挤出具恶臭味的灰白色液体,直至整株枯死。此病易感染其他健株。

1 发病适宜条件

1.1 气候

高温高湿或时晴时雨,是该病发生的有利气象条件。田间雨水飞溅及田内积水、植株破损等有利该病传播。

1.2 土壤

pH值6.5~6.9的地块发病重,易积水的黏壤土发病尤重。

1.3 人为因素

偏施或重施氮肥、重茬或间作茄科作物等都会造成姜瘟病的易发或加重。

2 综合防治方法

2.1 种姜选择、窖藏

选择抗病品种。初霜前,在无病姜田中挑选颜色鲜黄、芽头多、无伤口的健壮生姜作为种姜。雨后采收或雨淋过的姜块不耐储藏,如姜块湿度大,可稍晾晒。种姜与细沙按1∶1的比例混匀后藏于新姜窖,入窖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消毒。窖藏过程中,合理控制温湿度,初期注意散热,保持20℃以上、通风避光;后逐渐降温至贮存适温15~18℃,窖内湿度保持95%左右;及时挑出病变种姜。

2.2 播前种姜处理

剔除腐烂、霉变、弱小姜块。选出的姜块需晾晒2天,剔除晒后松软、发黑、皱瘪等不健壮姜块,并用1∶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20 min后进行掰姜筛选,剔除姜芽周有红霉、红圈,芽基部或断面变褐,以及挤压有灰白色菌液溢出的姜块。伤口用草木灰封口,草木灰宜新、不掺杂其他杂质。播前将姜块放入1∶100的福尔马林溶液内浸泡10 min,再用塑料薄膜覆盖6 h,或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 000倍液浸种24 h。

2.3 农业防治

①合理轮作和施肥 选择灌排方便的生茬地块或合理轮作,采用起垄栽植,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或套种。推广施用腐熟农家肥,不施用猪、鸡等粪便,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营造有利于生姜生长而不利于姜瘟病发生的环境。

②土壤处理 结合冬前深耕每667 m2施入生石灰50~100 kg;同时耧耙土壤,清除田间生姜植株残体和残余姜块。用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具体操作为:在适宜墒情(手握成团,手松即散)下,用手动土壤注射器将氯化苦原药注射至约土层15 cm深处,每30 cm21个注射点,每点注射量2~3 mL,667 m2用药20 kg左右,用药后立即踩实用药点,并覆膜高温消毒约10天后揭膜,30天左右至氯化苦药味散尽后方可播种。

③田园清洁 发现零星发病植株,及时铲除病株及周围带菌土,并在病穴内施入消石灰500 g,覆盖无菌土至略高于周边土壤,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

④合理灌排 不宜漫灌,不随意挖开姜垄,如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除,以防姜田串水带菌传播。高温季节选择早、晚浇水,严禁中午浇水。

⑤科学开展农事操作 日常管理中要防止农事操作造成机械损伤,以免病菌通过伤口侵染植株。可采取化学除草、覆盖地膜、少中耕培土、多施底肥、少追肥等措施。严格防治地下害虫。

2.4 化学防治

发病早中期,选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 300倍液对着植株中下部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或每病株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500 mL灌根。也可用生物农药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 g对水35 kg灌根或对准病株茎基部喷雾,连防3次效果较好,每次间隔7天。

猜你喜欢

瘟病姜块病株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姜瘟病有效防治方法
科学家开发出麦瘟病田间快速检测新方法
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关系的研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综合防治应对姜瘟病
怎样窖藏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