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手机成瘾的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
——以启东中职为例
2021-08-21郭中万
郭中万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启东 226200)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手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之强大的网络环境,诸多因素交织起来出现了新的社会“弊病”手机依赖。手机成瘾指的是个体应用手机存在行为失控的情况,其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达到痴迷的状态。手机成瘾也是广大中职学生的通病,表现出对手机十分强烈地依赖,再加上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容易“开小差”,严重干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1]。为了全面了解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现状,分析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意见,笔者以启动中职为例,对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具体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启东中职的1 000 名学生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男女生各500 名。学生年龄集中在15~18 岁。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符合此次调查研究的需要。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自制《中职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笔者随机发放,当场回收,发放问卷1 000 份,回收1 000份,回收率100%。
1.2.2 调查内容
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班级、经济状况、户籍状态;了解其手机应用情况,了解校方对于学生应用手机的管理态度,了解学生每月手机费用,手机使用时间,使用手机的目的等;了解手机成瘾情况,包括失控程度,戒断程度,逃避程度,低效程度,采取五点积分,得分与依赖程度呈正相关。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调查研究的数据,通过%和(x±s)的形式表示,而对计量资料则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以P 值的大小判断统计学差异,当P<0.05 的时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手机成瘾程度
1 000名学生中有20.5%的学生手机成瘾。在手机成瘾4 个维度中表现为逃避性与戒断性,其中逃避性占据的比重最大。具体统计情况详见表1。
表1 中职学生手机成瘾描述性统计结果
2.2 不同性别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整体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戒断性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较为明显,女生比男生更显著,具体统计情况详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学生手机成瘾情况差异
2.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手机成瘾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年级,性格的学生在手机成瘾程度上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是学生的经济状态、城乡差异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统计情况详见表3。
表3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手机成瘾上的差异分析
2.4 手机成瘾相关因素
分析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相关因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每月流量、手机费用和成瘾程度呈现正相关。这就表明,使用时间越长,每月流量越高,手机费用越高,学生手机成瘾程度越强。
2.5 手机功能需求情况
学生使用手机,主要用于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社交交友,女生倾向于需求与功能需求,而男生则倾向于玩游戏。
3 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
3.1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
分析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与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直接关系。现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人机对人们的人际交往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远影响,手机俨然成为世界互联的工具[2]。被调查的中职学生表示,他们的生活、学习根本离不开手机,究其原因在于手机功能多,应用广,手机在手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智能手机凭借愈发便利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带来便利,过分地依赖渐渐的转变为受手机的限制,就会手机成瘾。
3.2 中职学生个性特征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变化不稳定,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于新变化更愿意接受。中职学生喜欢使用最新款的手机,手机应用非常潮流,例如微信、美颜相机等,当然在追求新潮的同时也显露出攀比心态。
3.3 中职学生心理需求
中职阶段的学生是初中向高中分流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都是学困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淡薄,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只能选择中职院校学习,对学习缺乏兴趣,也没有自信[3]。所以学生心理承受水平非常差,很容易变得自卑,消极,再加上在校期间的生活状态很是无聊,所以他们喜欢使用手机来打发自认为无聊枯燥的时间,智能手机正贴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及依靠。同时智能手机多样化的功能带给学生极大的心理满足也使得学生对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直至成瘾[4]。
3.4 课外文化活动“贫瘠”
中职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弱,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不少学生的课堂学习就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开始想方设法“逃离”负担。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性,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渐渐地失去了自信。调查研究表明,中职院校的学生也有参与社团活动的想法,但是起初参与热情高涨,渐渐地就感到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兴趣淡了许多甚至直接不参加[5]。校方的社团活动无法带给学生足够的吸引,长此下去恶性循环,学生不仅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程度不高,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面对如此不丰富的课外生活,学生也只能使用手机来打发时间。
3.5 家长对孩子的放纵
为了更好地同孩子互动沟通,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都会给孩子购置智能手机。手机成为家长与孩子随时交流沟通的工具,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孩子使用手机不节制渐渐成瘾,父母却控制不了,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并不是关爱而是一种放纵,助长了学生毫无节制使用手机的恶习,渐渐地对手机上瘾。
4 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举措
4.1 提升中职学生的认知,健康使用手机
做好中职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工作,必须从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认知方面入手,引导他们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理性使用手机,不能从正常使用转变为成瘾应用。引导中职学生尝试着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重新探索生活的核心,找寻生活的趣味性,充实自己的生活,不能把心思全都放在手机上,适当参与对自己全面发展有利的活动,从而减少使用手机的次数,促进与人沟通能力的提升,养成健康使用手机的好习惯[6]。积极找寻替代手机的娱乐方式,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如朗读、歌唱、书法等,充实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交活动,把自己从虚拟的手机世界里“解救”出来,拓展交往圈子,开阔视野,渐渐地摆脱手机的“摆布”。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划好在校期间的活动,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意义,尽量减少手机使用时间。
4.2 校方采取有力举措,让学生不受手机不良侵扰
校方采取有力举措,帮助学生远离手机。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家长积极配合校方的管理工作,同时从自身做起,严格控制孩子的手机费用;校方出台关于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但是明令禁止使用手机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强化引导。对于校园里出现的手机成瘾的现状强化引导,班级倡导无手机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让手机远离课堂。教师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知识传授的通俗易懂,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其求知欲的提升,获得更大的成就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展开丰富的社团活动,使得学生的课外时间充实起来。
4.3 国家监管力度增强,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增强国家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和谐的社会氛围的营造。文化部等部门强化手机软件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从根本上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伤害,出台手机使用的政策法规,坚持执法必严,不能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促进监督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化,强化执法力度。通信管理部门强化对运营商的监控,借助先进的手段将手机中出现的有害信息过滤、屏蔽。政府部门密切配合,保护好广大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多方协力,才能够为广大学生群体营造良好的手机使用氛围,帮助他们改变手机成瘾的弊病。
5 结语
综上所述,该研究以启东中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等职业学生手机成瘾现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发现20.5%的学生手机成瘾,手机成瘾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为此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强化关注,结合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地改善举措,帮助他们远离手机的侵害,合理使用手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