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和声理论教学

2021-08-21姜秦丰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音和弦声部

●姜秦丰

论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和声理论教学

●姜秦丰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视唱练耳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声连接”的展开,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和声理论知识之后才能顺利进行,和声连接的听觉能力训练应视为通过听觉方式学习和声的过程。每个教学阶段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统筹兼顾,知识点的讲授顺序必须合理严密,每个和声理论知识点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迅速付诸实践,结合构唱、弹奏等形式熟悉各种调性及和声进行,以达到有效提高听觉水平的目的。

和声连接;和声理论;视唱练耳;和声听觉;键盘和声

一、视唱练耳课程中和声理论教学的必要性

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和弦连接”是属于课程高级阶段的教学内容。那么作为视唱练耳教师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教学内容呢?首先,和声连接是音乐听觉训练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和声课程学习的一部分。单纯的听觉训练无法完全学懂和声理论,同样,单纯的和声课程也不能使学生完全具备凭听觉掌握和声分析的能力。“和声知识的掌握,对于凭听觉辨识四部和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从理论上理解和声语言与和声的思维逻辑、功能关系,正是听觉上辨识四部和声的理论依据。”[1]在视唱练耳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导,把理论和感性高度结合,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最终使听觉能力与和声理论水平相辅相成,各自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视唱练耳课堂上通过“和声连接”的听觉训练,使学生了解和声知识,并系统积累、掌握大量的和声语言与和声技法,为音乐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和声连接环节,必须有和声知识的支撑,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此说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和声知识的作曲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相对理想的教学对象。和声课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旨在培养其和声编配和创作能力,如果不专门对其进行听觉方面的训练,可能会使其较长时间内理论知识和听觉实践产生脱节。单纯由和声学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和声编配,但是相应的凭听觉分析和声的能力很可能是不具备的,这是因为理论并不能直接代替实践。所以作曲专业学生也是需要进行专门的、充分的和声听觉训练的。

视唱练耳课程中,如果还没有开设和声课,那么必须首先完成和声理论的教学。而且是由视唱练耳教师在视唱练耳课上完成。对于这一点,很多视唱练耳教师是有顾虑的,因为,在高等音乐院校中,除了作曲、指挥、视唱练耳及音乐学等专业的和声课是要完整的学习《和声学教程》的,其它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只学一半的,而且由于不可能采用个别改题的方式学习,所以,连专职和声教师都对其它专业和声集体课的教学感到困难,更何况视唱练耳教师。和声学知识本身是一个非常精密而又庞大的系统,知识点繁多,在视唱练耳课堂上究竟应该讲什么?怎样讲?关于这一点,在各种经典教学法论著和学术论文中少有提及。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能够精心做好训练计划,理清思路,统筹安排,在视唱练耳课堂上讲清楚和声理论是可行的。以下,笔者对自己教学进行了总结,以自然音体系范围的和声理论为例,针对那些在没有条件进行系统学习和声课程的情况下进行和声听觉训练的具体做法进行详细论述。

二、视唱练耳课程中和声理论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

(一)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和声的基本知识,具体和弦包括正三和弦、终止四六和弦及属七和弦。理论讲解可分为五个课时。

第一课时具体知识点:正音级;正三和弦;和声功能;和声功能的标记;小调和大调的不同;旋律位置;为旋律编配正三和弦;和声功能进行的逻辑;和声进行的类别:正格进行;变格进行;乐句乐段结构与和声功能序进的关系;四部和声记谱法。

具体讲授时,首先讲“根音-级数”,再讲“正音级”,带出“正三和弦”“功能”“功能标记”等知识点。

在视唱练耳课上讲“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看起来似乎太过“和声专业”化了,听觉分析不需要学习这个,只需要听出来音高,然后进行分析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是,更细致的理论可以对听觉进行更进一步的辅助,对那些对具体和弦音听辨感到困难的学生来说,这个知识点尤为重要。另外,和声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充分领悟旋律与和声的内在联系,既然视唱练耳课程需要训练和声听觉,那么学生对和声有更本质的了解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讲授和声知识点,当然并不等于开设和声课程,按照和声课的课时、讲授方式、练习方式进行,而是应该按照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在本阶段,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展开教学。

1.教师指定调性(为了培养固定唱名法的意识,最好不要从C大调开始,直接从两三个升降号以上的调性进行练习),学生说出、唱出或弹出每个正三和弦,共9个音。学生需要正确反应调号、正音级、三度叠置。大调的正三和弦都是大三和弦,小调除属和弦是大三和弦之外都是小三和弦,结合具体音级与大小三和弦的色彩进行音准的把握。

2.指定某个音级,学生说出该音级存在于哪一个正三和弦。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来说,这种问题并不难,但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这时需要耐心等待,直到学生掌握了快速的反应能力,但是要求不能把这些和弦音写在本子上进行查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调号、各个调性的调式音级等知识点有了更进一步的实践。

3.把指定音级放在旋律位置,重新排列该和弦并唱出或弹出来。不断变换指定的调式音级并直接将这个和弦以指定音级为旋律音的排列方式唱出来或弹出来。如G大调的si,答案应为re-sol-si。这就是最基本的“为旋律配和声”的过程。

以上练习在各种调性、各个音级上反复练习。正三和弦共9个音,但是调式音级只有7个,因此,有两个调式音级同时存在于两个和弦里,这就是主音和属音,这里需要让学生把两个答案都要回答出来。

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做一些固定的准备活动,如按照音阶中调式音级的顺序,弹出所有以音阶音为旋律的和声进行,并不断总结:I级音配主和弦,II级音配属和弦,III级音配主和弦,IV级下属和弦,V级属和弦或主和弦,VI级下属和弦,VII级属和弦,牢记于心,形成快速的反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快速反应调式音级对应的功能属性,为后面听觉思维活动时对音级、功能的感知打下基础。

4.教师在某个调性上弹出一个密集排列、三声部正三和弦的进行,要求学生将旋律听写出来。让学生按照规则写出每个旋律音下面剩余的两个和弦音,如果遇到旋律音是主音和属音的情况,一定要考虑按照和声功能进行的逻辑——不可以出现“反功能”,具体做法是:主音配主和弦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要配下属,必须符合前面的和弦不能是属和声的条件,属音如果要配属则后面不能是下属,总之要配属和下属都需要兼顾前后的功能连接,避免出现反功能。还要注意另一个规则,结构的起始和声与收束和声都应是主功能。

按照和声理论的规则完全正确地写出所有的音和功能标记,对于“和声连接”听写的基本教学环节可以说已经完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听觉能力其实只涉及到旋律音程的实践,对于真正的和声听觉其实几乎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所以可以在习题设计上做一些特意的考虑,设计旋律出现的主音和属音可以采用的两种可能性为都有可能,使学生不得不凭听觉进行选择,否则就会出错,以调动他们去使用和声听觉。在谱例1中,b小调的属音两次面临两可的境地,究竟听到的是属还是主功能,需要和声听觉的积极参与。具体可以通过听辨所有的三个和弦音或听辨低音的进行,如果这样有困难,可以依据下面的经验进行和声听辨:t是小三和弦,色彩比较暗淡,D是大三和弦,所以比较色彩明亮;t是平稳、平淡的,稳定的感觉,而D听起来的感受比较激动、不稳定,更有张力。这些因素都属于和声听觉的范畴。

谱例1:

作为听写练习,有了和声理论的支持,把所有三个声部一音不差的写出来没有难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和声听觉能力本身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听觉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和磨练。为了充分提高听觉能力,之后的扩充练习才是真正的和声听觉训练的正题。

5.凭对旋律的记忆在键盘上完成和声进行。以旋律为主线,以对和声理论的反应和组织,即兴弹奏出和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对刚刚写出来的乐谱视奏,这里的训练意图是训练和声听觉的记忆力,准确地说是在键盘上重新即兴编配一次,这同时也是一个听觉经验积累的过程,因为弹出来的同时就肯定能听到对应的音响,这是单纯为旋律编配和声任务所无法做到的。在弹奏之前可以先明确旋律中主音和属音的位置,在开始弹奏时应充分注意正确选择功能。在真正的和声课程中,一般不会提出这样的演奏和记忆的要求。这里的听觉和理论同时得到强化和应用。这个任务难度适中,只要不是太急躁,都可以完满的完成,同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牢记调性的归属(强化调性意识)、每个音级的功能属性(强化和声功能意识)。在实际练习中,经常会出现忘记调性、弹出正三和弦之外的和声,甚至出现其它调性音级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进行适当的鼓励。

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练习的效率,弹奏时可以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在下一个和弦没有想明白之前,手不要随意离开琴键,更不能重复前一个和弦。

能够完整的弹完第一遍之后,第二遍的要求是每弹出一个和弦,需要说出相应功能的字母,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弹奏流于无意识的“演奏乐曲”,而是时刻保持对和声功能与旋律关联的认知,让思维活跃起来。第三遍可以要求加上转位数字。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在第二遍弹奏形成“演奏乐曲”的泛视觉、运动觉记忆,很可能会导致和声思维迅速减弱直至消失,所以弹奏同时要求“说功能”并不是能够轻易做到的。如果流于纯粹的演奏过程,则失去了和声听觉练习的意义,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6.凭记忆唱出每个和弦,这是典型的视唱练耳练习方式。这时,“说出”每个和弦不成问题,但是要唱准每一个音级,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大部分学生在构唱时,每个和弦的第一个音(低音)会感到反应音准会比较困难,可以在唱完上一个和弦之后再次唱准其低音,然后再连接下一个和弦的低音则会感到容易很多。这个过程用到了短时记忆及记忆提取的心理过程。经过反复构唱,最终达到不需要间接的方法即可自如唱准每个和弦音时,也就达到了和声听觉发展的目的了。

这里的唱和弦默认模式为纵向自下而上唱出和弦的三个音,然后紧接着唱下一个。另外一种唱的方式则是单独唱出某一个声部,这里特指女中音和男高音声部。这要求对和声进行有“内心视觉”的能力,表面上看是只唱一个声部,实则必须着眼全局。这个练习可以多人合作,以重唱-合唱方式进行,也可以单人自弹自唱完成,单人弹唱时,口唱一个声部,手弹另外两个声部,三个声部全部唱一遍,以能够完整流畅完成而且达到较好的和声效果为准。整个过程凭记忆完成。

7.介绍四部和声的基本知识点:重复音,在原位正三和弦连接阶段中,重复音全部为和弦根音。也就是说,这里的四部和声,其低音全部是调式的正音级。学生在键盘上弹出完整的四部和声进行。部分学生需要再次确认“根音”的含义。只要前面的第5点中“说功能”能够完成,这个四部和声的顺利完成也就完全没有问题。这里没有必要说数字了,因为此时都是原位和弦,而功能意识则需要继续强化巩固。同时有必要对低音的进行做一些设计,使之更加旋律化。

8.按照四部和声方式,移调弹奏这个连接。

移调弹奏是非常重要的练习,可以提高音乐记忆力,熟悉各种调性,发展固定音高感。移调之前,可以先明确新调调号,然后弹奏一遍音阶,并弹出正三和弦。把原题旋律声部先移调弹出来,然后进行即兴编配演奏。开始的旋律都比较短小,跳动也不大,所以移调难度并不大。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完全是重新为旋律配和声的过程,而是和声听觉本身也在自然而然地开始发挥作用,在这里具体表现为和声进行的记忆。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多个调性,同时对这一阶段的和声理论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了巩固和提高。

后续的练习可以从第5个步骤直接开始。把单纯、抽象的“功能”具象为一个个具体的固定音高,对听觉是一个实质的发展。这时,采用键盘和声的练习能够较为集中地提高练习效果。教师在各种调性上弹奏不同的和声进行,让学生快速进行模奏、模唱构唱、说出功能数字。学生不断加强对旋律音与和声功能关联的认识,当这种能力越来越强时,他们对正三和弦各种功能固有的色彩产生深刻而稳定的认识,我们也就达到了通过理论提升听觉水平的目的了。这种练习的具体心理过程是:对旋律进行和部分和弦具体音进行初步分析,明确调性,然后根据对旋律进行的精确记忆弹奏出所有和弦进行。

第二课时:从和声功能听辨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并没有新的内容,只是在听写的细节方面发生较多变化。

主要的知识点包括:密集排列;开放排列;和弦转换;三音跳进;为指定功能序进编创旋律及编配和声;声部进行:平行、级进的二度上下行、三度上下行、四度进行、大跳进行。

密集排列形式其实就是默认的第一课时中练习所采取的排列方式,当密集排列转变为开放排列时,需要把密集排列中至少两个声部进行互换即可。具体有女高-女中、女中-男高、女高-男高等。弹奏一个密集排列的和弦,然后进行各种转换练习。

教师弹奏多个三声部开放排列的和弦连接,学生进行听写或直接进行模奏练习。注意区分每个声部特有的音色。

后续的正三和弦连接的听写就需要首先对排列法进行区分,然后才能正确的写出每个声部。

四部和声的和弦排列法区分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如谱例2中的两个连接,教师弹奏其中任何一个,学生很快记出高音,根据之前掌握的知识点,也可以很快确定低音,但是内声部的排列会造成听觉上选择的难度。这时应把“la-sol-la-la-la-sol-mi”的声部所处的音区分组作为听辨的焦点,就可以得到确定的答案。然后从整体的感觉层面进一步感受密集排列时音响相对透明纯净、开放排列时音响浑厚的特点。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在三声部听写阶段时就展开分辨训练。只是在四声部和声听写时,难度会更大一些。

谱例2:

和弦转换,使旋律的进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出现各种大跳音程。属于旋律流动但是和声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和弦转换并不属于“和弦连接”的范畴,只是一个声部的流动过程,同时具有改变排列法的功能,也可以不改变排列法。

三音跳进,为不同和弦之间连接时的旋律大跳进行创造了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排列法发生了改变却不影响整体声部进行的平衡。

在讲明这些知识点之后,教师弹奏包含这些和声技法的和声连接,学生进行听写,重点在于分析旋律的跳进部分是和弦转换,还是三音跳进,和弦转换时排列法是否发生改变,这时就需要听辨和声的音区不同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还要注意每个声部的进行,特别是内声部的进行。合理分析处理旋律声部大跳时排列法的改变,强调避免声部超越的现象。低音仍只有三个音级,但是尽可能准确听辨其具体音区分组。在这个阶段,学生对除旋律声部之外的声部的进行有了初步的接触。如谱例3所示,当学生听写出旋律进行,稍加理论分析,便可以将看似复杂的排列变化领会出来。

谱例3:

第三课时:终止,乐段,乐句,中间的终止,结尾的终止,稳定终止,稳定的终止分为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完全终止。不稳定终止-半终止分为正格半终止、变格半终止。完满终止和不完满终止;终止四六和弦。

在这个阶段的练习,需要对听写出来的四部和声连接做终止类别的分析,在半终止和终止处要考虑终止四六和弦的运用的可能性,并根据低音进行确认,而这正是必须凭借听觉能力才能完成的。在理论层面明确终止四六和弦的预备及之后连接D的固定模式,是古典风格音乐的重要的音乐语言。在听辨时,终止四六和弦与D的连接低音的保持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具体的声部进行的听写没有更多的新知识点,是一个继续巩固的阶段。作为听辨内容则比较丰富,可以就各种分句、终止的类别进行分辨训练。

第四课时:正三和弦的六和弦,重复音和排列法;正三和弦的六和弦在结构中的应用。声部进行:平行五八度;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隐伏五八度;六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这一阶段听觉训练的重点,在于听觉对于低音的跟踪能力,这个能力在和声听觉里是极为重要的。按照和声理论,六和弦使用处于结构的中间部分,不用在终止处,我们应按照更加严格的编配原则去为旋律思考低音的进行方式。同时,从听觉感受上,六和弦没有三和弦原位那样稳定,带来了更加丰富的稳定性层次,也带来了旋律化的低音进行,使音乐更加张弛有度。在和弦连接听写训练中,要求学生能够对排列、重复音提高敏感度,以更加准确地完成听写。六和弦重复音以根音、五音为主,在听写练习时,学生先完成外声部的听写,然后对内声部的音区、声部进行进行听觉区分,以确定正确、具体的纵向排列方式。

第五课时:属七和弦,属七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时的跳进。

作为听觉分析的重点,应为属七和弦在结构中的使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声连接听辨的第五个和弦。现在,II、IV、V、VII作为旋律音都有了新的编配的可能性。原位的属七和弦不但可以在终止中使用,也有可能在其它地方使用,注意仍然不能造成反功能的进行,声部(特别是相对较易于感知的外声部)进行会对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使用造成限制,这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如果IV级音处于外声部,则相对比较明显可以确定是属七和弦,如果外声部没有IV级音,听觉必须主动发挥作用,或者纵向听辨是三和弦还是七和弦,或者跟踪内声部的进行,去确定IV级音是否存在。如谱例4所示,当听写出外声部之后应对两个主和弦之间的经过和弦存在两种选择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够积极凭借听觉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里的听觉因素具体有两方面,一个是对大三和弦与大小七和弦的区分能力,一个是内声部的感知能力。

谱例4:

低音进行依旧要凭听觉进行把握,但是在明确了和弦是属七和弦后,低音的进行根据规则有一定的限制,VII级音上行到主音,而IV级音则下行到III级音,V级音跳进到主音,II级则下行到主音,上行到III级音必须符合经过和弦的条件。教师应对学生的听辨听写都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完全功能体系

其它和弦进入的顺序按照斯波索宾等编著的《和声学教程》[2],依次为II6、II、和声大调、VI、II7、VII7、D9、VII6、III、加六音的属和弦、模进和弦。

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各级三和弦、七和弦全面进入听辨的内容范围,由于和弦选择范围广泛,所以功能听辨难度加大。如果只是讲标记,那么可以几分钟就能学会,可是听辨听写却是实践性极强的,听觉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听觉训练。

II6,标记为SII6,是S的“替代和弦”,重复音以三音为主,少数情况下也可以重复根音和五音。旋律音为II、IV、VI级时,可以配这个和弦。学完这个和弦之后,在实际的听觉训练中,教师弹奏包含这个和弦的和声连接,要求学生根据听写出来的旋律进行,确定可以编配这个和弦的位置。然后需要凭听觉进行正确的选择。可以依据的听觉因素首先是其低音为IV级音,另外从纵向色彩效果来看,在自然大调式中,这个和弦是一个小和弦,色彩不像S那样单纯直接,在小调式中,则是一个减六和弦,具有一定的不协和性。正确模唱这个和弦,确定其中是否包含了调式的II级音。为了确保掌握SII6和S的区别,应在各种大小调上分辨“T-S-D-T”和“T-SII6-D-T”的进行,旋律位置使用VI级音和IV级音,把I级或II级音放在内声部。

谱例5:

如谱例5,听写出旋律进行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哪些音可以配SII6?单从和弦构成角度看,第2、3、5和7个和弦都可以编配SII6,3-4的跳进应为D2解决的跳进,7则处在正格终止的位置,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变格终止,将由低音进行决定。完成低音的听记之后,按照典型的功能进行逻辑,前四个和弦都可以确定了,后面也是典型的终止式,而第5个和弦则需要注意仔细区分是SII6还是S。通过纵向色彩、横向逐个跟踪内声部进行综合听辨,最终完成完整的听写过程。

在外声部相同的情况下,实际的功能进行还有很多可能:T-D2-SII6-T6-S-K6 4-D-T,当然,这样包含了“反功能”,但是由于声部进行可以很平稳,所以音响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对学生的听觉是一个考验,在理论层面,使他们建立编配及和声风格多样性的认识。注意,第五个和弦是S而不是SII6,终止没有使用D7而是D。

在旋律声部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弹奏其它的编配方案,进行和声听写练习:

T-D-D2-T6-S- K6 4-D7-T(并未包含SII6和弦,也可以把其中的S替换为SII6)

T-D7-SII6-T6-S- K6 4-D7-T(包含了“反功能”的不典型进行)

T-D-D2-T6-D4 3-T-SII6-T(包含了不典型的变格终止)

T-D2-SII6-D6-D7-T-SII6-T(包含了不典型的“反功能”进行)

以上这些符合“规则”的或不符合“规则”的进行,对于学生积极运用听觉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是很有效果的。

另一方面,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改换思路,让每个学生对这一条旋律自己编配4条以上不同的四部和声,然后在钢琴上弹出来,其他同学进行听辨或听写,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和声听觉水平的效果。

SII原位和弦由于低音不是下属音,功能的力度上有所减弱,一般只用在大调。听写听辨时特别注意低音进行即可。

之后的诸多和弦都应这样逐个引进,每引进一个和弦,从这个和弦本身的结构开始,了解其重复音的原则,在逐渐熟悉功能序进的逻辑、声部进行的原则之后,进入使用该和弦的连接实践中,分析旋律的进行和该和弦的关联,由于同样的旋律编配和声的可能性是很多的,这就需要听觉发挥更加主动的作用,对和声进行能够进行准确的把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详细罗列。

结 语

综上所述,和声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视唱练耳课堂上是不能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部分,而是要随时联系听觉训练的实际展开教学。每讲授一个概念,就应立即付诸实践,联系听觉训练的实际,成为一个个具体的听觉训练的练习,始终让听觉发挥作用,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中心。作为教师,一定要能够准确区分哪些过程是理论在产生作用,哪些过程需要积极运用听觉完成,始终把握好理论学习紧密服务于听觉训练实践的原则,而且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精心准备,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灵活采用各种训练形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2](俄)伊·斯波索宾等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J613.1

A

1003-1499-(2021)02-0123-06

姜秦丰(1970~),男,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2021-02-06

责任编辑 春 晓

猜你喜欢

低音和弦声部
重属和弦构成方法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