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石夫钢琴音乐创作的思考

2021-08-2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乐段作曲家民歌

●罗 曼

关于石夫钢琴音乐创作的思考

●罗 曼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石夫是在西部生活和工作多年的作曲家,钢琴音乐是他创作的重要领域。石夫长期丰富的生活体验、特色的创作观念以及高度专业化的创作知识背景,是他能够创作高质量作品的重要原因。他对新疆各民族音乐的调查研究和思考,使他成为作曲家中的民族音乐理论家;他对民歌乐思的提取和发展,强调乐段写作的创作观点,使他的钢琴音乐独具风格;他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成熟理解,使他的音乐创作能够与人民和时代契合。

石夫;钢琴音乐;民歌;乐段

石夫(1929-2007)是一位与西安音乐学院有过学术渊源的著名作曲家,根据一些同行的回忆和有关史料,他曾于1963年-1974年间断断续续在这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西部文化底蕴的音乐学府和其他陕西文艺单位工作过①,是一位出色的军旅作曲家。

石夫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剧、舞剧、交响乐、室内乐、独奏曲、组曲、音诗、民乐以及大量歌曲和钢琴作品。由于他在新疆的长期生活,其钢琴作品带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西部-新疆风格,代表作有钢琴处女作《喀什噶尔舞曲》(1957年)、《塔吉克鼓舞》(1959年)、《夜曲》(1959年)、《塔里木人》(1961年)、《小乐手》(1969年)、《冰山之歌》(1979年)、《鹰笛之舞》(1980年)、《D弦上的歌》(1981年)、《纱巾舞曲》(1982年)、《踢他舞曲》(1984年)、《第一新疆组曲》(1964年)、《第二新疆组曲》(1987年)、《第三新疆组曲》(1989年)、《娃哈哈变奏曲》(1994年)、《冬不拉》(2001年)、《我们的祖国是花园》(2002年)等,半个多世纪的钢琴音乐创作,共写下了36首钢琴作品,大多收入《石夫钢琴作品选》[1]。

另外,石夫的《娃哈哈——少年儿童钢琴曲集》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诸如以他创作的耳熟能详的儿歌《娃哈哈》改编的钢琴曲《娃哈哈变奏曲》(1997)、《我们的祖国是花园》(2002)等和其他钢琴作品合编,成为孩子们和钢琴教师们最喜欢的钢琴作品汇编之一,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发现大量的再改编曲甚至简谱曲,这部儿童钢琴曲集也进入了许多中小学课堂和业余钢琴教材。后来,石夫在自己的钢琴作品选集里以“献给孩子们——钢琴小品14首”为题,收入了大部分少年儿童钢琴作品,著名作曲家桑桐评论说,这14首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乐曲短小简洁、清新优美、风格浓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3](PVIII)。他是完全当得起这个评价的。

本文在初步接触和思考石夫的钢琴音乐作品、阅读了他本人的文章和其他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力图接近石夫钢琴音乐创作的本真面貌,努力探寻他的钢琴音乐创作的特点,期待一定程度上揭示石夫之所以能在创作上成功的原因。

一、成功之作,莫不都是来源于生活。

石夫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多的优秀作品?他有什么样的钢琴音乐创作理念呢?显然,仅仅以才华、努力、坚韧、热情等等来概括是不够的,我们还是应该从作曲家的创作生涯和创作思想来分析,如他自己所说:“作曲家的成功之作,莫不都是来源于生活”[4](P14)。本文认为,民歌是他的乐思源泉,但这里所说的民歌,不是一般的民歌或所有地方的民歌,而主要是西部-新疆的民歌。如他所说,“我就是民间歌手,我一出口就是民歌”,又说“对新疆民歌的吸收、研究和提升,一直伴随着我后来的教学和创作工作的全过程,并形成了我创作中的西部风格。新疆给了我音乐的生命,是抚育我成长的第二故乡”[5](P167)。作曲家自己所言,真实的含蕴着他的创作理念,“民歌”和“新疆”这两个因素,其实就包含了民族和地域,也暗示了人民和时代,作曲家正是在了解、亲近新疆各民族人民和新中国新时代的意义上开展自己的创作的。

石夫在1950年入疆,不仅成为一名专业的军旅作曲家,也在新中国获得了高等音乐教育的机会,他的全部创作生涯都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展开的。而长期与新疆各民族民间艺术家交往,使他对民间音乐有很深的了解,我们都知道,新疆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地方,在中国的音乐地图上可谓色彩斑斓,这就不奇怪石夫把新疆视为自己的灵魂故乡。作为音乐家,他非常敏感,对新疆各族民歌,民族乐器的音色,少数民族舞蹈,维吾尔族“木卡姆”,新疆民族音乐特殊的音律和调式音阶理论都有切身的体验和研究。[6](P92-96)他走遍了南疆北疆,绿洲瀚海,也登上雪山,趟过激流;入民宅,进军营;住城市,下农村;音乐厅,大草原,都是他活动的地方,丰富的生活经历造就了石夫这位来自实践和生活的新疆民族音乐专家。这无疑使他的创作生活非常丰富,音乐体验十分深刻,他与著名的“肉孜弹拨尔”、柯尔克孜叙事歌艺人“阿肯”、史诗弹唱家“玛纳斯奇”以及许多民间歌手建立了深厚的音乐情感,[7]与民间音乐家的交往,对新疆各民族歌手的采访,也使石夫成为最早收集“木卡姆”的专业人员之一,成为掌握最多新疆民歌的作曲家之一。据研究统计,石夫早期就已经记录整理了新疆各民族民歌400多首,1957年出版的《维吾尔民歌》《哈萨克民歌》两册民歌集,就收录了152首之多,[5](P167)也有人统计说他曾经采集了两千多首民歌,拥有了自己民族音乐创作的语言宝库,[8](P21)发表的创作歌曲和改编歌曲也有数百首。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石夫的钢琴曲有那么多新疆元素,有那么动人的音乐内涵,不仅是音乐,包括新疆的风土人情、景物山川和日常生活,都已经深深沁入他的灵魂,如他所说,搞音乐创作不但要有丰富的材料,而且要有对民歌的深刻理解,要有对一个民族的各方面生活知识的了解才行。[9](P41-43)他承认自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他说:“就我来讲,如果没有天山草原的生活基础和少数民族音乐的根基,就很难写出《阿依古丽》;不深入到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就不可能想象出塔吉克打甫(手鼓)的节奏型和尖锐明亮的鹰笛在钢琴曲上的运用;没有黄河两岸生活的积累,也不可能在那段时间内写出交响合唱《黄河,太阳》,我想许多作曲家的成功之作,莫不都是来源于生活。”[4](P14)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有这样他才能信心十足地说,“我就是民间歌手”。我们从他的创作中,不难发现作曲家的真诚心语,他希望“在百花齐放的园地里能够看到丰满多姿、高雅感人的多品种以飨人民”[10](P28),他的所有作品,包括钢琴作品,都是来自生活、服务人民的,且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研究者所作《石夫音乐创作年表》证明了这一点。[11](P59)

二、民间音乐的“明白人”

石夫不仅是作曲家,还是一位民族音乐学家,一位民族民间音乐的“明白人”。正如巴托克对民歌的研究,没有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明白”,是不可能把这个音乐语言宝库用好的,仅仅把民间音乐视为素材,不会发现和亲近民间音乐的灵魂。石夫参加过20世纪中期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参与编写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史志,也很早就与万桐书、简其华、黄继堃等民族音乐学家共同参与了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调查,真正研究过新疆复杂的少数民族音乐节奏、旋律、音色、乐器和音律现象,包括少数民族史诗的咏唱,发表了不少评论和研究文章,出版了研究论文集《音乐评论集》[12]。以“石夫”为检索词,在知网上检索,可以得到自1956年至2003年期间写作的六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篇幅大多不长,甚至常常标以“浅谈”“漫谈”“读后感”“听后感”等词语,几乎不用“论”字,但实际上对新疆民族音乐和自身的创作都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入的思考,学术价值并不低。例如,他对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涉及了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宗教、生产生活方式,对于这个民族的民间弹唱歌手“阿肯”、演唱民间史诗的“玛纳斯奇”十分了解②,在对民歌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的基础上,把自己收集到的民歌列出谱例进行特色总结,如:长气息歌腔、叙述性语调,富有表现力的拖腔和装饰句,旋律中的跳进、环绕和高潮,多种民歌乐句的组织方法,风俗性、舞蹈性、说唱性歌曲的节奏作用,七声羽、角、徵、宫调式等等;对于一些古老的民间乐器,如“考姆兹”“克雅可”“却奥尔”“口弦”等也给予了描述,甚至还注意到这个民族非常少见的多声部现象和不同地区的柯尔克孜人因为历史原因而产生了音乐上的差异现象,[13](P39-44)对柯尔克孜民间“考姆孜”音乐的思考也反映在他1981年创作的钢琴曲《D弦上的歌》里[1](P114)。他在讨论至今还被人民群众喜欢的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文章中,讨论了这首歌曲的来历以及在中亚等地的流传情况,得出了自己的认识,证明了民歌的流变性和生命力。[14](P54)在一篇不长的谈歌曲创作的文章中,石夫特别注意到歌曲构成的一般规律问题,认为歌曲旋律的写作要遵循“旋律法”和“结构的逻辑法”,写出好的旋律并不只是“新”“旧”观念的问题;要写出一首独特的、有风格、有个性的作品,就应该注意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出新,对体验生活和音乐材料的吸收运用都十分重要。所谓民族民间音乐的明白人,“明白”就是真懂,这对于作曲家是十分必要的,绝不只是采集所谓素材,而是要在旋律、调式、结构、音色、节奏、音律等方面都要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新疆这样多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其复杂性绝不是浅尝辄止可以认识的。本文认为,这是石夫钢琴音乐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处理好民族性与钢琴特性的关系

但是,熟悉民间音乐,收集民间音乐,甚至掌握大量民歌的人在我们身边不少,为什么许多人没有成为钢琴作曲家呢?这与其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有很大关系。钢琴是西方多声乐器,具有复杂的演奏技术难度,不掌握钢琴的基本技术知识和音乐创作知识,不可能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1957年,石夫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萧淑娴、杜鸣心等名师,对西方作曲技术、风格流派非常熟悉和了解,不仅在交响乐、歌剧等大型音乐体裁的写作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也有了可喜的成果,处女作《喀什噶尔舞曲》(195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曲创作比赛”中就获得了学生时代的二等奖,1987年《第二新疆钢琴组曲》获得上海国际音乐比赛中国风格作品三等奖,1989年《第三新疆钢琴组曲》获得第三届星海杯儿童歌曲作品新作品二等奖等。这些成果反映了石夫在专业方面的精深知识和创作技巧,也体现了他的作曲观念。

(一)对民歌“乐段”的极端重视与运用

这一点,研究石夫的论文很少关注到。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与民间音乐,尤其是民歌有密切关联,这方面优秀的作品不少。石夫的创作尤其有心得,他的许多钢琴创作正是建立在对民歌“乐段”的深刻理解之上,因此在钢琴音乐作曲技术上特别强调“乐段”的写作。作为一位创作了许多优秀歌曲作品的有经验的作曲家,他说:“需知‘乐段’(乐段的扩大及两段体)是最难写好的段落,因为它要有最富特色的音调和最有表现力的唱法在很小的篇幅里去感动听者,我们研究那些流传千古的优秀民歌,大都是由最富特色的音调组织在乐段中,但它们的艺术性和技术性都是最高超的,对我们歌曲写作的学习,最有作用”[15](P18)。这真的是肺腑之言!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石夫的歌曲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因为他的歌曲作品正是建立在民歌精致美好的“乐段”之上发展而来的,例如深受欢迎的歌曲《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是以哈萨克族8小节单乐段民歌《姑娘,把我也带上》为种子发展而来(见谱例1)。

谱例1:

石夫对柯尔克孜民歌的分析特别注意到民歌最短小的结构形式问题,一句式、二句式、三句式,以及它们的可能发展等等。[13](P39-44)我们知道,作曲理论家们很早就讨论了乐段的结构和扩展,以及乐段的音乐形象功能,石夫当然是非常明白这一点的。[16](P29)我们在石夫的钢琴作品中可以发现许多民歌“乐段”素材,“乐段”和“乐段扩展”甚至成为创作的结构原则,从乐段发展为两部结构、三部结构,乃至更大的结构,如《塔吉克鼓舞》就是带扩展的单三部结构(A-B-连接-A’-结尾),其主题由作曲家从民间音乐的乐段发展而来(见谱例2)[1](P98)。

谱例2:

《鹰笛之舞》是不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引子-A-B-C),同样是建立在来自民族音乐的7/8拍子、舞蹈性节奏乐段基础上,但也有所发展(见谱例3)[1](P124)。

谱例3:

石夫的几部新疆组曲都与这一创作理念有关,如果加以分析,可以了解到从大结构到小结构,其最基本的结构都是来自民间音乐的乐段,如《第三新疆钢琴组曲》由《纱巾舞曲》《小乐手》《欢乐的场面》三首作品构成,而每一首作品又由更小的乐段结构构成,如《纱巾舞曲》是建立在短小乐段之上的带再现的单三部结构(A-B-A),与维吾尔民族音乐中的“赛乃姆”有关(见谱例4)[1](P134)。

谱例4:

《小乐手》也是单三部结构(A-B-A),乐思来自乌兹别克民歌《在泉边》;《欢乐的场面》则运用了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音调,形成了民间音乐的新发展,构成了复乐段结构。这一类例子很多,也可以说是石夫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路子,即高质量运用民间音乐,尤其是民歌的乐段,发展出独特风格的新疆钢琴音乐。他的儿童钢琴作品在乐段的运用和发展上,更是带有鲜明的特征,一些流传很广的作品在乐段写作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如《娃哈哈变奏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等,虽然结构简单,却都成为经典的钢琴作品。

(二)处理好民族特色与钢琴特性的关系

对石夫钢琴作品的研究分析,一般都注意到他的节奏写作、和声写作、复调写作,这当然是对的。[17](P124-128)钢琴作为一种固定音高的、十二平均律的多声部乐器,要表达出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特殊的节奏、节拍、音律以及音乐风格,就必须要有独特的表现手法,中国作曲家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绩。石夫的钢琴作品特别强调新疆少数民族音乐色彩,因此写作技巧方面,既要强调民族特色,也要注意钢琴特性。

1.根据少数民族乐器写作的节奏

《塔里木人》再现了维吾尔族能歌善舞的特点,把手鼓的切分、重音移位、附点节奏等复杂形态移植到钢琴上来,在2/4转3/4、4/4、5/4节拍下,左手声部表现其舞蹈性(见谱例5)[1](P107)。

谱例5:

2.根据民族舞蹈特征写作的节奏

《冰山之歌》运用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节奏素材,右手声部是富有民族风格的7/8节拍的旋律,左手则是模仿民间手鼓的复节奏等。《鹰笛之舞》表现了塔吉克族人民的舞蹈特点,运用7/8、5/8、6/8、8/8复合节拍,运用固定节奏型、不规则节奏、三连音等刻画了极具个性的民族舞蹈场面(见谱例6)。[1](P129)

谱例6:

以2017年增速最快的炼焦煤为例,炼焦煤进口量6935万吨,同比增长17.1%,主要来自澳洲和蒙古,分别是3098万吨和2627万吨,占比分别是44.7%和37.9%,这与进口煤煤质优良和性价比高是分不开的。我国的炼焦煤硫分一直相对偏高,而市场需求离不开澳洲和蒙古的低硫主焦,所以进口量增长比较大。

3.在功能和声体系内部加入独特的因素

如《冰山之歌》在西方传统的功能和声内部,运用充满民族特色的特殊音程来丰富它的音响和强调它的风格(见谱例7)。[1](P89)

谱例7:

4.运用扩展调性和调式形成特别的和声效果

这类作品常常使用四五度叠置、空五度、平行和弦、高叠和弦、不协和音响、附加音和弦等,而这是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重要作曲技巧,在《塔吉克鼓舞》中可以发现这一特点(见谱例8)[1](P101)。

谱例8:

在复调与织体写作上,石夫尤其注意钢琴的技术特点,如他的几部新疆组曲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但仔细分析可发现,他在这方面着力不多,也许他有自己的独特认识,此处不再深究。

许多涉及新疆风格钢琴写作的作曲家,包括石夫在内,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舞曲”体裁,如丁善德《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石夫《喀什葛尔舞曲》《鹰笛之舞》《纱巾舞曲》、郭志鸿《新疆舞曲》、孙以强《春舞》、庄曜《新疆舞曲》、马辉《维吾尔古典舞》、周新华《克尔克孜族舞曲》《回族舞曲》等等,特别强调了新疆民族文化的性格,带来新颖的音乐体验,舞蹈意象成为了作曲家们最喜欢追求的审美趣味。还有一些作曲家喜欢用幻想曲、随想曲等体裁,如邓尔博《新疆幻想曲》、储望华《新疆随想曲》,可能更强调作曲家的自由幻想。也有作曲家用热衷于组曲体裁,如石夫写了三部组曲,周新华创作了组曲《帕米尔音画》、李滨阳有《阿凡提组曲》等,它们带来了新疆风格钢琴曲的独特文化意涵,在这些创作中,石夫是不应该忽视的。

结 语

石夫丰富的音乐创作成果、扎实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和高质量的作品是今天人们研究新中国钢琴文化的重要部分,石夫的创作,反映了生活、人民和时代三个要素,这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石夫数十年扎根边疆,不仅向新疆各民族民间音乐家学习,也感悟着这块土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他把新疆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并且把这里的音乐、历史、人文、土地,融入自己的血脉,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成为了他的第二语言。本文认为,就钢琴作为世界性的乐器而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体现了民族性(地域风格)与世界性(钢琴艺术)的统一,也反映了传统(历史)与创新(时代)的统一。同时,创作质量体现的高度专业性和审美可听性方面反映的人民性,使他的创作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钢琴音乐专业性方面思考,石夫的创作启示我们,作曲家对民间音乐的了解,需要达到民族音乐理论家的高度,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石夫对民歌乐思的提取和发展,强调乐段写作的创作观点,使他的钢琴音乐独具风格,而这既是技术问题,也是对待民间音乐与专业创作关系的透彻认识,这是宝贵的创作经验;他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成熟理解,使他的音乐创作能够与人民和时代契合。

从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石夫的创作,不同于中国钢琴音乐早期的创作,也与其他作曲家的钢琴音乐创作有别。石夫的钢琴音乐,以新疆风格的追求为主,以民间音乐为母,以专业技巧为父,以时代为背景,以人民为服务对象,因此,他钢琴作品可听性很强,时代感浓厚,民族风格强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是极好的钢琴教材。他是最早“让钢琴说中国话”的作曲家之一,石夫的钢琴作品丰富了中国民族钢琴音乐。

①刘媛媛《石夫钢琴作品研究》第1-2页,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导师李淑琴教授。石夫1950年参军到新疆工作,195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1963年从作曲系毕业后即分配到西安音乐学院工作,次年参加1964年陕西西乡县社教,同年应邀到北京中央歌剧舞剧院参加歌剧《阿依古丽》的创作;“文革”中回西安参加多部京剧样板戏的秦腔移植改编工作并担任乐队指挥,后又回到北京。可参童道锦,王秦雁主编《石夫钢琴作品选》中桑桐《绚丽多彩,琴韵传情——石夫钢琴作品特色简介》和石夫夫人彭雨非《为<石夫钢琴照片选>写后记》两文。

②“玛纳斯奇”是柯尔克孜语,意为能传唱民族史诗《玛纳斯》的人。

[1]童道锦,王秦雁主编.石夫钢琴作品选[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2]石夫编.娃哈哈——少年儿童钢琴曲集[Z].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19.

[3]桑桐.绚丽多彩,琴韵传情——石夫钢琴作品特色简介[A].童道锦,王秦雁主编.石夫钢琴作品选[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4]石夫.创作与生活[J].音乐研究,1992(2).

[5]彭雨非.为《石夫钢琴作品选》写后记[A].童道锦,王秦雁主编.石夫钢琴作品选[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

[6]石夫.论《维吾尔多郎木卡姆》的音乐特色[J].音乐研究,1999(3).

[7]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安分会编;石夫,勉行搜集整理.维吾尔民歌[Z].哈萨克民歌[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7.

[8]桑桐.绚丽多彩,琴韵传情——石夫钢琴作品特色简介[A].童道锦,王秦雁主编.石夫钢琴作品选[Z].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又见郭懿.论石夫对“西部音乐”的历史贡献[J].音乐生活,2020(1).

[9]石夫.从新疆民歌的记谱谈起[J].人民音乐,1956(1).

[10]石夫.答《音乐世界》问[J].音乐世界,1990(8).

[11]刘媛媛.石夫钢琴作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12]石夫.音乐评论集[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13]石夫.浅谈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

[14]石夫.维吾尔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J].中国音乐,1982(1).

[15]石夫.谈歌曲创作的新意[J].云岭歌声,2003(6).

[16]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7]陈黎丽,王瑾,朱文倩.新疆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4).

J624.1

A

1003-1499-(2021)02-0117-06

罗曼(1983~),女,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

2018年西安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丝路(新疆)题材钢琴曲的教学研究与演奏实践”(编号:XYKY2018QN04)研究成果。

2021-03-02

责任编辑 春 晓

猜你喜欢

乐段作曲家民歌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长大可当作曲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作曲家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