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两意”应对 教育内卷
2021-08-21雪沫
●文/雪沫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落地,面对教育内卷,不能仅靠政府重拳整治,社会、学校、家庭必须协调联动,作为普通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全民教育内卷,谁是荒诞剧的“接棒侠”
田雨岚对颜子悠实行监督式教育。培训班无缝衔接、张口闭口分分分……逼着孩子化身分数制造机。
南俪一家很“佛系”,讲究陪伴式育儿。支持欢欢唱歌、当主持人的梦想,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
米桃一家出身“寒门”,为优质教育搬到大城市,而米桃轻松考第一,父母对她实行放养式教育。
可没想到,因为分数,几家父母的心态崩了。颜子悠数学考86分,家人费尽心思将他塞进奥数金牌班,还剥夺他踢球的时间;欢欢考倒数被群嘲,哭着喊着要去上培训班,父母为学区房差点假离婚;米桃眼界不够,语文和英语口语渐露颓势,也被父母斥重金送进培训班。像接力赛一样,父母争先恐后地将培训班的“棒”送到孩子手上,逼他们快跑。
好比在剧场里看演出,本来大家都坐着看,突然有观众站起来了,其他人为了不影响自己观看也站起来,甚至还有人站在椅子上,可怕的是,没人敢坐下来。
追着分数跑,有多少人活成了“空心人”
“我觉得,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当颜子悠说出心里话,堵了多少人的心?
我们总是满口“都是为了你好”,可恰恰是充满控制欲的爱,将孩子逼向死角。瑟缩、抠指甲、幻想出另一个自己……不堪重压的颜子悠被“逼”出了心理疾病。被母亲和钟老师联手打击,自觉怎么努力也赶不上米桃的欢欢,孤立同学,疏远母亲,最后被“逼”到离家出走。
而现实中的悲剧比剧情更痛心。
不久前,一则寻人启事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一名13岁女孩失踪,家长遍寻未果后报警。幸运的是,女孩自己回家了,可她出走的原因引人深思,是课业负担重、成绩不理想,让她陷入悲观。
不幸的是,很多孩子化解不了悲观,走向绝路。看过一个无比难过的新闻。浙江一名高中女生深夜离家出走后,义无反顾地跳江了,而她的遗书让人泪崩:“希望你们生一个能考第一、不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吧……”
何其悲哀!被迫抢跑,心理负荷重,父母的高期待也许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要觉得压榨孩子换取成绩是稳赚不亏,当孩子超负荷抢跑,心或许早已成空。有报道称,北大新生中超过30%的学生厌学,40%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意义,只因得了“空心病”。
“空心病”是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提出的。他说患有“空心病”的孩子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最乖的学生,需要得到称许,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他们想自杀,只是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空心病”不是抑郁症,更多是价值观缺失。徐教授曾分享过一个自杀未遂的学生的心理:“我原来站在一个极其不稳定、随时可能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但至少心里知道我在什么地方。现在知道自己原来的地方是不对的,就变成了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看不到陆地,时不时感到恐惧。”
从小被装进分数制造机,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唯分数论的结果就是,当没有分数拖拽,孩子就像被抽干灵魂的娃娃,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然而,孩子不只有高考,还有无数场大考。以舍弃孩子的自我价值为代价,抢占分数的高地,逼孩子活成“空心人”,这样的教育正常吗?
教育是马拉松,需“三心两意”的舍得
正如小说作者鲁引弓所说,《小舍得》不是煽动焦虑,而是关注教育生态问题,我们很难说什么样的教育是正常的,但至少要明白什么是荒诞的。
北京第一代“鸡娃”曾说自己考了很多证,特长却成了标配。教育的荒诞或许就在于同质化的竞争,劳民伤财且毫无意义。而要想调和,需社会和家庭掌握好舍得的度,秉持因材施教的初心,用意志力抵御教育内卷,在不同阶段培养孩子的三颗心。
●怒放的心,掐就掐ACE的尖
在失调的教育生态下,名校掐尖,“田雨岚”们被迫将孩子逼成学习机器。短期内成绩飞升是“得”,可孩子学习兴趣稀薄、生活热情沦丧、无法心花怒放却是天大的“失”。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曾说,一个人心花怒放,才能培养美感、创造力、同理心这三种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天赋,而这三种能力的英文首字母ACE恰恰代表的是尖。要掐就掐ACE的尖,让孩子能心花怒放,是为天赋和乐观打造泉眼。
●超越心,用内驱力撬动未来
要说欢欢在父母的“佛系”育儿下活成了“小太阳”,这本是“得”,可她在小升初的关键节点,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畏难、脆弱、爱偷懒却是不折不扣的“失”。而“南俪”们的失败之处,在于没能平衡好快乐和自律间的关系。
所谓快乐育儿不等于放任和包办,而是放手。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有追求卓越的内在动机。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因,让他们有一颗超越自己、超越现实的心,他们才能用内驱力撬动未来。
●平常心,接纳是最好的馈赠
欢欢在离家出走时,曾说妈妈不爱自己了,因为妈妈只想要优秀的孩子,不想要普通的孩子。作为父母,谁也不愿孩子落后。可揠苗助长,让孩子在自我否定、嫉妒成魔中打转,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这世上,99%的人都将归于平凡。只要孩子全力以赴过,我们都该接受孩子的平凡,更该教他们用平常心接纳自己。
而当我们怀抱平常心,或许更能发现孩子的天赋。就像颜子悠,奥数不拔尖,生物是专长;欢欢成绩差,艺术稳拿第一;米桃眼界窄,智商却超人。最好的教育是如其所是。有格局的学校和家长从不揪着孩子的短板拼命弥补,而是善于发现、深挖孩子的特质,将他们培养成专才。
很喜欢剧中一位校长的话:教育是长期的过程,不在于百米跑道上抢那么几步。跟分数相比,孩子健全的人格、阳光的性格、良好的亲子关系更为重要。
没错,教育孩子是马拉松,用社会和家长的“两意”滋养孩子的“三心”,让他们从容地跑到最后,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