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呦呦: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

2021-08-20杨恺恒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技领域青蒿素疟疾

杨恺恒

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榜样力量

人物速写·坚持

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屠呦呦能够成为中国本土目前唯一一位科技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她坚持理想并毫不动摇地为理想 奋 斗 是 分 不 开的。这种精神,与她获得的奖项一样可贵。

人们对屠呦呦这个名字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她于2015 年10 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本土目前唯一一位科技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名字中“呦呦”的来历

屠呦呦 1930 年 12 月 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的祖父,是当地 著名的老中医。而她的父亲屠濂规是一位开明商人。他以《诗经·小雅·鹿鸣》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为灵感,给女儿起名“呦呦”。

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在疟疾治疗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疟疾”这种疾病,在我国的小朋友们听来比较遥远,但是放眼世界,在一些地方,它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恶魔。

在西非,当地的原住民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长期共存,甚至进化出了与疟疾流行区之外的人类完全不同的基因。这种基因会导致人体红细胞畸形,从正常的圆形变成奇奇怪怪的镰刀形,从而避免被疟原虫寄生。但是,这种靠畸形来对抗疟疾的方法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以至于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2006 年,一場可怕的疟疾席卷了西印度洋上的科摩罗,那里的人们时而感到寒冷,时而感到炎热,躺

在床上痛苦地呻吟着。

2007 年,科摩罗数十万国民在 3 个月内服用了三轮青蒿素。奇迹出现了!整个国家再也没有人因为疟疾而死亡。包括科摩罗在内,从非洲到东南亚,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奇药物,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治病救国的理想

屠呦呦10 岁那年,日军把带有病菌和跳蚤的食物通过飞机空投发放到宁波,随后暴发了瘟疫,她家隔壁的豆浆店店主夫妇双双暴病而死。

不久后,屠呦呦被确诊患有肺结核。为了救女儿, 她的父亲几经打听,才知道只有西药青霉素可以治疗这种在当时几乎是绝症的病。但当时日军强行抢走了医院里所有的西药。她的父亲只能去开明街旁边的药行街购买中药。她连续吃了两年半的中药,才治好肺结核。

从那时起,她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摆脱封建礼教的压迫,更是为了报效国家, 把侵略者赶出家园。同时,她也有了一个新的理想,那就是希望中医也能像西医一样帮助老百姓治好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

中医与西医的碰撞

1951 年,屠呦呦参加高考。高考后, 一些同学想要学西医。他们认为, 中国想要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应该以西医为主。因此, 很多人并不看好屠呦呦想要学习的中医药。

但是屠呦呦出身中医世家,从小便对很多珍贵的中药和药方耳濡目染,为此,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北京大学的中医药专业。

投身于中医药事业后,她开始从古籍中寻找各种药方,做下满满的记载。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利用现代的医药化学理论来提取有效物质,进行生物实验、临床试验。经历了无数个潜心研究的日日夜夜,以及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才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多种疾病的各类药物,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发现了能够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而她也因此于2015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在获奖后说:“诺贝尔奖并不是我一个人的,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适用话题

坚持理想、不惧他人眼光

猜你喜欢

科技领域青蒿素疟疾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Why there is few women succeeding in STEM科技领域:阳盛阴衰之探寻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面向物联网应用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探析
湖北省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现状及问题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输入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