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园林绿化经验推进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2021-08-20康惟郭晨
◎ 康惟 郭晨
一、新加坡园林绿化经验
有着“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绿化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新加坡建国不久,就结合本国国情,将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把园林绿化提升为国家战略,严格保障园林绿化的各项规划指标,同时对既往政策一以贯之,经过50 余年的大力发展,“花园城市”已成为新加坡的国家名片。
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中,专门设立了“绿色和蓝色规划”部分,该规划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当,每10年编制一次,每5年修编一次。其主要特点在于城市绿化带网络化、各类绿地系统布局“点、线、面”相结合。其中:点,指小块绿地;线,指道路沿线、河湖沿岸绿化;面,指大公园、规划区内较大面积的林地。在水环境建设(蓝色规划)方面,新加坡规划修建了14 个蓄水池、9 座水处理厂、2 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湿地公园。
另外,新加坡的园林绿化中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篱、灌木、草坪和行道树,所有植物都尽可能地保持着自然生长的状态,避免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在新加坡植物园、双溪布洛湿地等公园中,除一些必不可少的车行道之外,人行步道大多以砂土路为主,台阶多采用枕木、石屑砌筑植草砖等形式,尽可能减少硬地铺装面积阻断树木根系生长的可能,避免道路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干扰,保持自然风貌。
二、舟山市园林绿化建设现状
我国浙江省舟山市的地域面积与新加坡的地域面积相近,均有类似的港域环境。近年来,舟山市一直把新加坡作为学习的范例,提出了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的目标。随着持续深化“国家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舟山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舟山市大力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城市公园增至45 座,其中综合公园22 座,专类公园9 座,社区公园14 座;同时,积极打造总兵公园、城东河游园等一批精品街头游园,满足城区居民出门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的要求。另外,舟山市还积极推进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等附属绿地建设,城市各类绿地面积逐年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舟山市市本级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02%,绿化覆盖率44.1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45 平方米,园林绿化主要指标和各项建设任务完成总体较好,成效显著。
为有序引领园林绿化建设,舟山市围绕“海上花园城市”“品质舟山”建设目标,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分别编制完成了《舟山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5—2030年)》和《舟山市中心城区绿线规划(2016—2030年)》。同时,为切实加强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2018年3月31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舟山市城市绿化条例》,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使舟山市绿化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舟山市还积极制订绿化标准体系,编制完成《舟山市城市园林植物选择技术导则(试行)》《舟山市城市管理导则(试行)》等技术管理标准。2020年1月22日,舟山市被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翁浦公园
舟山市园林绿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体制机制不够顺畅
由于历史原因,舟山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各区块绿化主管单位设置不统一。以市本级为例,定海、普陀两区绿化主管单位为城管部门,新城、普—朱两功能区设在下属公管中心,各自为政,一体化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工作中执行贯彻能力有待加强。
2.三级公园布局尚未完善
历经3年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舟山市公园绿地建设已初见成效,兴建了一批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大大提高了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但郊野公园建设暂时空白。郊野公园位于城市边缘,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也可控制城市生态控制线,防止城市无限扩张,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舟山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2015—2030年)》要求,市本级郊野公园共21 座,近期规划建设项目均处于前期设计阶段,建设缓慢。
3.区域发展不均衡
目前已建成的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新城、东港等新城区城市公园分布较密,有26 座之多;而像定海、沈家门这样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大型城市公园的数量和体量都不够,仅有12 座公园,不到新城区的一半,还处于点状分布,尚未达到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状态。而老城区人口密度要比新城区高很多,导致新旧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存在一定差距。
4.海岛风格特征不明显
园林绿化建设同质化、趋同化程度较高。基本停留在观赏游径、绿化植被等内容,缺少具有海岛特色、标志性突出的园林景观。另外,千篇一律的大草坪、大色块等绿化种植形式,养护成本高、生态效益低。舟山有很多优良乡土树种,如行道中的普陀樟、红楠、红果冬青及以舟山地域命名的舟山新木姜子、普陀鹅耳枥等,但这些乡土树种在绿化建设施工中应用率却不高。
5.保障体系仍需加强
2019年,舟山市城管局编制完成《舟山市城市管理导则(试行)》,设立园林绿化养护标准为7.6元/平方米—11.5 元/平方米,但通过实地调研,各区块实际养护经费多年维持在3 元/平方米—6 元/平方米,仅能维持拔草、浇水等日常维护和修补,绿化养护品质难以保障。另外,各职能部门和科研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且分散,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三、加快舟山市园林绿化建设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县(区)、功能区、各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单位,并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业务交叉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园林绿化重大事项进行会商协调,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加强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督促落实,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2.加快三级公园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城市面山、郊野农田和河、海岸线等郊野公园建设,形成城市生态基底;以综合公园为基干,打造海岛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彰显舟山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完善社区公园设施,增强舒适性和便利性,使其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形成“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搭建起公园发展骨架。各公园之间通过绿廊、绿带和绿道串联,形成城市生态的主要脉搏。
3.注重全域布局
公园绿地规划布局注重均衡性,要从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因素综合考量,尤其是定海、沈家门等老城区,应抓住旧城改造和拆临拆违、建设透绿机遇,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社区小游园,在城市地标处新建标志性综合公园,在河流、湖泊沿岸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充分利用现有道路骨架及规划路网,用绿色廓道串联起来,形成点、线、面、环交相呼应的全域立体综合绿地系统。
4.突出海岛特色
提炼舟山城市标签,打造舟山特色主题景观。舟山市从地理位置到城市文脉都有一定特殊性,海洋文化、佛文化、海防建设等都是舟山市独有的城市特征,可以通过新建或融合现有公园绿地、道路绿地等,将这些文化特征利用景观语言融入城市绿地,打造主题公园、主题广场、主题景观大道等,一园一主题,一路一特色,构建有舟山海岛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园林景观品质。
5.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政策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在保障绿地率指标基础上,对道路退让带、地块间绿带和各类公共空间绿地比例设置控制性要求,以此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二是资金保障。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财政投入,保障园林绿化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绿化建设,盘活绿地社会化经济效益。三是队伍保障。积极引进园林、园艺等专业人才,提高规划建设管理专业队伍水平。积极开展园林绿化行业培训,加强技术更新学习,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行业能手。
武岭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