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的临床效果

2021-08-20魏涛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肝细胞经皮原发性

魏涛

(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介入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原发性肝癌为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持续升高,已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男性肝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多发年龄为40~50岁。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每年肝癌新发患者约80万,且每年因肝癌病死者达75万,我国新发与病死肝癌患者占50%左右[2]。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属于原发性肝癌常见类型之一,占全部肝癌的70%~90%,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常见类型为小肝癌(直径为2~5 cm),其早期无典型表现,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随影像学技术发展及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小肝癌早期检出率逐渐提高。癌症早期治疗均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切除术仅适用于9%~27%的患者[3]。因此,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术式。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为微创术式,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势。本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14例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男39例,女18例;年龄48~66岁,平均(57.12±4.39)岁;肿瘤直径1~3 cm,平均(2.08±0.31)cm。观察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48~66岁,平均(56.91±4.12)岁;肿瘤直径1~3 cm,平均(2.05±0.28)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②初诊;③未接受其他治疗方式;④未转移或侵犯周围器官;⑤单发病灶;⑥肝功能分级为A级、B级;⑦符合手术指征且拟行手术治疗。(2)排除标准:①伴有顽固性腹水;②近期行手术治疗;③凝血功能异常;④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⑥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1.3 手术方法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凝血功能、血、尿、粪常规等检查。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医生实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于导尿后逐层切腹,进腹后待肝转移等排除后,游离肝脏,充分暴露病灶,了解肿瘤位置、大小,结合探查状况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需确保1~2 cm的安全距离;完全切除肿瘤后止血、缝合以及结扎肝边缘,反复冲洗创面,留置引流管,逐层关腹,标本送检。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取射频消融针于超声引导下导入肿瘤中央,设定适合射频电压和时间,确认准确后实施;灭活范围需超出肿瘤边缘约1 cm,肿瘤直径不超过2 cm者可行两处消融法,超出2 cm者可行多点多针消融法;治疗后超声复查显示肿瘤已完全消融则变为凝固模式与针道烧灼模式,结束操作,若尚未消融完全则需继续消融。两组术后需常规禁食水,吸氧,术后1 d进食流质饮食,并适当进行床上活动,术后2 d进食半流质饮食,适当进行床上活动,术后3 d进食普食,并适当下床活动,同时给予化痰、镇痛等对症干预措施。

1.4 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2)肝功能。于术前、术后3 d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实施操作。(3)肿瘤标志物。于术前、术后1个月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水平,试剂盒购买于研域(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4)并发症。包括高热、出血、胸腹腔积液、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

2.2 肝功能术前,两组GPT、GO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GPT、G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对比

2.3 肿瘤标志物治疗前,两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肿瘤标志物对比

2.4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我国肝癌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感染,长时间可进展成慢性肝硬化,最终变为肝癌,80%左右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4-5]。随临床医学技术持续完善,肝癌治疗方案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术式为肝癌切除术,可完全去除肿瘤组织,但仅适合早中期患者[6]。因此,仍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临床治疗肝癌的方式也随之变化,逐渐向改善手术创伤与保护肝功能、促进康复的方向发展,以求精准、有效、微创[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 GPT、GO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保护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如下:超声引导下经皮RFA可避免切除术进腹时造成的大面积组织损伤,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出血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加上超声引导下穿刺,确保穿刺操作精准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手术切除术中部分患者需阻断肝门,影响肝脏血供和氧供,致使肝脏受损程度高于超声引导下经皮RFA,且切除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麻,对于患者体质要求高,加上操作步骤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加重心肺负荷,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肿瘤标志物和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FP在肝癌和多种肿瘤疾病中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病情进展,水平持续升高;GPC3在健康人体内不表达,一旦发生肝癌,其水平显著升高;DCP水平与肝细胞缺氧引起的凝血酶原合成异常有关,于癌变时高表达[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观察组血清DCP、GPC3、AF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下经皮RFA可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利于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直径≤3 cm原发性肝细胞小肝癌,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保护肝功能,下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肝细胞经皮原发性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枯骨逢春饮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