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东栎良种繁育及造林技术

2021-08-19杨丽芳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杨丽芳

摘    要:辽东栎是山西省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乡土树种,耐寒、耐旱、材质优良。科学的良种繁育和造林技术是提高辽东栎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辽东栎良种繁育与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辽东栎;良种繁育;造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9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2.18       文献标志码: B

辽东栎是山西省主要的森林树种之一,生长于海拔1 200~2 000 m的山地,阳坡、半阳坡多纯林;阴坡、沟谷地带多与白桦、山杨或油松、白皮松等混交,组成松栎混交林。

1   育苗技术

1.1   采集良种

首选品质优良种源地生产的种子,当种皮变黄易脱落之前开展采收工作,采收完种子后及时进行杀虫,利用温水(50 ℃)浸泡种子30 min,捞出种子,在通风避光处晾干,每日进行2~3次翻动,让种皮变成浅黄色;也可利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拌种后密闭24 h;还可选择硫酰氟密闭熏蒸24 h。完成种子处理工作后,及时地开展播种工作,需要储藏的,可以利用窖藏或者沙藏方式进行储藏。

1.2   播种时间

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以秋季最佳,秋季采收处理种子后便可直接开展播种工作。秋季播种,必须在封冻之前全部完成;春季播种,在土壤完全解冻后开始。

1.3   育苗方法

1.3.1   大田育苗

苗圃选址及整地: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于1.5 m、土层厚度不小于 50 cm、土壤为微酸性至微碱性的轻沙壤土、壤土。苗圃选择好后,应深耕细整土壤,及时耕耙,清除石块、草根。夏、秋季翻耕深度25~30 cm,春耕播种区翻耕深度20 cm,扦插区翻耕深度25~30 cm。将床基做好,并把床面整平,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药剂可以选择硫酸铜、硫酸亚铁、敌克松、呋喃丹、辛硫磷等。

圃地作床:山地育苗床长度可适当短些,圃地下湿时可作高床;气候干旱,地势较高的地区可作低床;根据东西向设置苗床走向。苗床在坡地上设置的,苗床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保证苗床宽约1 m,根据地形确定长度,土壤平整细碎、上虚下实。

播種:运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条距控制为20 cm,深度6~7 cm,种粒间距10 cm,并以2 625~3 000 kg/hm2控制播种量,覆盖5 cm厚的细土并镇压,利用秸秆、草帘、遮阳网进行覆盖。

前期管理:用干净的麦秆、地膜、草帘进行覆盖,保证不将床面露出,并定期检查,避免风揭。幼苗达到50%以上出土时,在傍晚或者阴天将覆盖物揭去,根据床面、土壤情况及时浇水,降雨积水时做好排涝工作。秋冬和早春播种的育苗地,应及时除草和行间松土[1]。

苗期管理:幼苗期或生根期应搭荫棚或间种遮阴植物保护,透光度控制为50%,6月开始播种苗,去除时间为9月以后。苗木速生期应适时适量浇水,一次灌透;生长后期,应控制灌溉。选择傍晚、早晨或者夜晚进行灌溉,发现土壤干结应当做好松土除草工作。通常每年需要开展灌溉6次左右,灌溉条件不良的,可以合理增加次数。松土过程中保护苗木根系,通常松土深度在3 cm左右,速生期可在8 cm左右。杂草多或育苗任务大时,可采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间苗、补苗、定苗:除去弱苗、病苗,保留壮苗。一般在幼苗出土后10~15 d进行1~2次间苗,同时移栽补缺。根据土壤条件及时浇水,对苗木根系加强保护,充分考虑苗木规格及苗圃地条件,科学确定产苗量,定苗株数应适当超过预定苗量,幼苗稳定生长后进行定苗。

1.3.2   移植容器苗培育

育苗地条件及整地:育苗地应与造林地相接近,地势较为平坦,便于运输,有良好的灌溉及排水条件,利于开展管理工作。清除杂草、石块后整地作床,床高10 cm,床宽100~120 cm,长度依地形地势而定,步道宽40 cm,四周开排水沟。温室大棚培育容器苗,可作普通苗床或高床。

育苗容器:选择的容器直径应当为13 cm左右,高度在25 cm左右。

育苗基质:容器育苗用的基质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质材料有森林土、泥炭土、黄心土、沙土、锯木屑、蛭石、珍珠岩、酒糟、醋糟等。按照圃地土80%、土杂肥20%,外加过磷酸钙2%进行配制。基质中应添加适量基肥。有机肥有河塘淤泥、厩肥、土杂肥、堆肥、饼肥等。无机肥以复合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等为主,并利用40%福尔马林或者3%硫酸亚铁进行消毒。

方法:容器中先装填1/5~1/4的基质,将苗木放置于容器中间,填充基质,用手轻轻提苗,使根系舒展,填满土并压实,使根土密接,覆土略高于原土痕迹1~2 cm。移植时应防止栽植过深、窝根或露根,每个容器栽植1~2株,移植后及时浇水[2]。

管理措施:5—7月,追施尿素两次,每次用量设置为15 kg/667 m2,移植后及时浇水1~2次,生长期根据基质水分状况适时浇水,出圃前应停止浇水,以减少重量,便于搬运,但干旱地区在出圃前应适当浇水。缺株容器及时补苗,补苗后及时浇水,另需及时清除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的杂草。

病虫害防治:防治栎掌舟蛾,灯光诱杀成虫,秋季挖蛹灭虫;喷洒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 000~2 000倍液防治。栎黄枯叶蛾防治,可保护食虫椿、金小蜂、姬小蜂等天敌抑制虫害;用90%敌百虫800~1 200倍液或5%高速氯氰菊酯5 000~7 000倍液喷雾杀虫;8月底9月初采用灯光诱杀成虫,人工捕杀幼虫,剪除蚕蛹。

2   造林技术

2.1   造林季节

裸根苗造林在春、秋季进行。容器苗造林在春、雨、秋等季节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开展造林工作,特别是6月中旬前和雨季栽植效果最好。

2.2   苗木处理

裸根壮苗起苗过程中需蘸泥浆或者浸水,提高苗木根系水分含量,一年当中容器能够自然降解的容器苗,造林过程中可以直接带着容器进行栽植,不易降解的容器应当将容器去掉之后再开展栽植工作,并合理修剪根系。为减少根系水分散失,应当天起苗当天造林。

2.3   栽植方法

合理开发种植穴,根据苗木根系体积开发合适的种植穴,保证种植穴的底部平整。在种植穴当中放入苗木,扶正培土,栽植后,应对穴面进行覆盖,覆盖材料包括地膜、秸秆和石块等;有条件的地方,覆盖前应浇水。

2.4   栽植要求

裸根苗造林过程中应当将苗木根系全部舒展,避免窝根。利用容器苗进行造林时,应当确保土球完整,不发生松散。栽植过程中,基质面应当平于地面,或者低于地面,将外围踏实避免透风。

2.5   造林后管理技术

2.5.1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还要控制水土流失。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做好扩穴培土工作,及时除草与松土,并保证林木的通风透光性。结合苗木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幼林抚育次数,通常在完成造林后3年进行5次抚育,即 2∶2∶1。

第1年幼林抚育:完成造林后7 d开展第1次扶正、踏实,一些栽植过浅的苗木进行培土,过深的进行撤土;进入雨季选择适宜时期开展第2次抚育工作,主要是扩穴、除草和松土。抚育过程中保证内浅外深,深度为5 cm,苗木根部的杂草通过人工拔除,把种植穴周围的心土回填到穴面,培土要达到苗地基径上部2 cm。

第2年幼林抚育:雨季前开展扩穴、除草和松土工作,7—8月进行幼林抚育与割灌草。

第3年幼林抚育:7—8月开展幼林抚育或割灌草。

2.5.2   补植补造

造林地生态环境条件不良、春季降雨较少、较干旱,对苗木成活率造成很大影响,春季开展造林工作时,应当浇水两次,并根据苗木总数的30%留足补植苗。进入雨季,如果依然不符合标准要求,进入秋季再次实施补植,首选良种壮苗,及时浇水,提高成活率。

2.5.3   修枝

辽东栎主枝有着很好的扩展性,应当进行修枝工作,利用快刀将不需要的枝条割除,确保截面光滑,促进其早日愈合。冬末秋初是修枝的最佳季節,对于修枝强度,通常10~15年生的树木,根据树冠高度2/3和3/5保留树冠,将下部的下垂枝、枯死枝等全部修去,促进主干生长。

2.5.4   平茬

为了促进辽东栎形成通直的主干,造林过程中可以采用平茬措施。平茬处理没有明显主干的丛生植株及萌蘖成伞状的植株,造林之后2~4年,通过快刀齐地面砍去,一年萌条便能超过原来的高度。

2.5.5   病虫害防治

辽东栎的主要病虫害有云斑天牛及栎黄枯叶蛾等,为了避免这些害虫造成为害,应当加强预防工作,并提高防治水平,通过生物、化学等手段的综合利用保证防治成效,对于病虫、鼠害加强防治。

2.5.6   管护

造林后应按经营类型树立碑牌,设专人看护,禁止樵采和牲畜破坏。积极推行封山育林,造林区绝对禁止放牧。订立护林公约,建立护林制度,预防森林火灾发生。

参考文献:

[ 1 ] 任淑霞,刘万军.辽东栎种子育苗试验[J].内蒙古林业,2013(2):23.

[ 2 ] 梁廷杰.辽东栎育苗及造林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6):169-170.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