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青稞种子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1-08-19索朗曲珍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西藏

索朗曲珍

摘    要:青稞是西藏地区标志性农作物,同时也是西藏最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种植时间長、耕作经验丰富,逐渐形成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和农业文明。西藏地区气候特征明显,海拔高、温度低,适宜青稞喜光、耐高寒的生长特性。因此,做好西藏青稞的种植工作,提升其产量,可以有效保障藏区人民的粮食安全,提升其经济效益。基于此,从青稞种子田间管理入手,探究了其病虫草害防治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青稞种子;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3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2.3;S435.123;S451       文献标志码: B

西藏青稞隶属于大麦品种,具有麦麸少、籽粒饱满等特点,是藏族人民的“当家粮”,营养丰富,饮食价值高,生产占比大,无论是传统种植业还是加工产业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也需要重视青稞种子田间管理问题,注重水肥和田间养护,科学预防西藏青稞病虫草害,并积极推广防治经验和技术,从而确保西藏青稞产量和质量。

1   品种选择及处理

为实现西藏地区青稞高产,首先要进行选种,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降水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土壤特点,选择颗粒饱满、耐高寒、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比如喜玛拉22、藏青320、藏青2000等。其中喜玛拉22属于春季中晚熟品类,平均穗粒数可达到54.4粒;藏青2000属于春季中晚熟品类,千粒重基本可达到46.8 g[1]。在选种后,合理地处理种子,先将其放在阳光下晾晒2~3 d,通过光照起到杀菌作用,从而减少种子含水量,提升抗菌能力,避免种子腐烂,最后进行拌种,利用扑力猛,有效预防青稞在其生长期和成熟期出现黑穗病。

2   播种

提高种子发芽率,种植户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期,如播种时间过早,气温未回升,加之西藏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 000 m以上,很容易引起出苗慢、死苗多、产量下降等问题;如播种过晚,虽然出苗速度加快,但是弱苗数量也多,难以实现高产。所以种植户应该以春播为主,在3—5月,选择气温维持在8 ℃左右、水土条件便利时进行播种。

其次,要严格控制播种深度。经科学研究表明,播种深度影响青稞出苗数、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平均穗粒质量和产量。当播种深度在6~12 cm时,出苗数达到最高,大约在150株/m2,同时千粒重也最高,大约在41.50 g。

最后,应控制种植密度。在土壤肥沃地区,种植密度维持在30万株/667 m2左右;在土壤贫瘠地区,种植密度维持在27万株/667 m2左右,可以有效保证青稞的光合作用。

3   田间管理

3.1   出苗管理

在青稞出苗后,种植户应实时观察出苗率和苗生长状况,从而进行查苗和补种,当胚芽微白时进行补种。当出苗困难时,利用钉齿耙轻轻划破土壤表层进行放苗,从而提高出苗率。当青稞处于第3、4片展叶期时,进行碎土作业,利用钉齿耙翻动地表草芽,有效实现壮苗并促进其分蘖。当青稞处于第5片展叶期,喷施除草剂,并在喷施7 d后检查效果。

3.2   施肥与追肥

青稞的植株较高,但是植株较柔,根系入土浅,对土壤的养分要求较高,只有土壤墒情好、覆土浅的环境才能形成大穗,因此,要进行科学施肥。以青稞籽粒为计量单位,每100 kg施加纯氮、纯磷、纯钾量分别为3 kg、1 kg、2 kg,并且根据整地情况和耕地土壤肥力决定。

如果土壤养分含量高,每667 m2应施加有机肥为1 500 kg,尿素、磷肥、钾肥分别施加5~8 kg、8 kg、3 kg;如果肥力中等,每667 m2施加有机肥2 000 kg,尿素、磷肥、钾肥分别施加12 kg、8 kg、5 kg;如果土地贫瘠,每667 m2施加有机肥4 000 kg, 尿素、磷肥、钾肥分别施加15 kg、10 kg 、5 kg。

根据青稞的具体长势进行追肥,在3叶期,可以施加尿素5 kg,选择傍晚或雨水充沛时施加。如果幼苗健壮或叶色正常,可以少追肥甚至不追肥。如果需要二次追肥,用量应该维持在2.5 kg/667 m2左右。

3.3   灌溉

青稞的灌溉应该以5次灌水法为原则。头水要早,尽量在3叶l心期进行,保证灌溉速度慢,灌溉量均匀;二水要在头水之后的7 d左右,当地表出现干裂时进行;三水要及时,在青稞生长的拔节期进行灌水;四水的灌溉量要结合青稞的生长情况和具体需求量,在孕穗初期进行灌溉;五水要合理,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出苗等情况进行灌溉。

4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4.1   病害

4.1.1   症状

西藏青稞常见病害主要包括黑穗病、条锈病、条纹病等。以黑穗病为例,其发病症状为青稞的小穗逐渐变为褐色孢子粉,之后转变为黑色,刚露出苞叶时,外围的果皮膜破裂,孢子吹散后变为裸露的穗轴,多发于抽穗时期或已经成熟的青稞,尤其温度在25~30 ℃时,孢子萌发处于活跃期,或湿度较大的阴雨天气,也会加大种子带菌率,从而提高第二年的发病率。

4.1.2   防治

防治黑穗病,建议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播种前选择优质品种,提高种子抗病能力,也可以在整地时加入0.08%乳油或撒入50%粉锈灵进行杀菌,选择3年以上青稞—油菜轮作区域,保证土壤内部养分。精选种植区域,最好在病株青稞种植区之外的300 m设置留种田,种植户在发现病穗的第一时间剪除,并集中烧毁病苗,有效抑制病情扩散。也可利用化学防治,将多菌灵、24%福醇种衣剂和立克秀混合拌种,取2%戊唑醇湿拌剂150 g,拌种150 kg,还可利用灭菌唑80 mL,加入清水1 kg,拌种50 kg,这样可以有效抑制西藏青稞坚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的发生,降低其病害传播率,从而保证西藏青稞产量。

4.2   虫害

4.2.1   癥状

西藏青稞常见虫害主要包括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两种类型,其中地上害虫主要有西藏飞蝗、蚜虫等,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和小地老虎等。以蚜虫为例,蚜虫一般在青稞3~4叶期逐渐出现,以麦无网长管蚜、根瘤蚜、麦长管蚜为主,在青稞收割后寄生在根秆或根的内部,因此,秆越长蚜虫数量越多,每根桩的寄生数量可达到30~200只[2]。尤其在温度17.0~24.0 ℃时,蚜虫暴发率越高,主要啃食的是青稞根系,吸食汁液,从而降低青稞的光合作用,最终影响青稞的总产量。

4.2.2   防治

对于蚜虫的防治,既要选择优质品种,又要注重拔节期的蚜虫数量控制,选择杀蚜剂和病毒抑制剂相结合的方式。在青稞3~4叶时,分别用20%康福多225 mL和3%宁南霉素3 000 mL,加入清水750 kg/667 m2。第二次防治采用10%大功臣300 g和小叶敌1 200 mL,加入清水750 kg/667 m2进行喷施,也可以利用25%吡虫啉2 000 倍稀释液,或20%的抗蚜威300倍稀释液进行喷施。在喷雾时,可针对蚜虫的集聚规律合理控制喷施量,喷药选择晴朗天气,如在喷药4 h内有降水,需重新喷施。同时也可利用天敌防治法,饲养茧蜂、小蜜蜂降低蚜虫数量和存活率。

而对于其他种类的地下害虫,可以将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利用物理防治法,根据地下害虫的趋光性、隐匿性等特点,安置诱虫网,从而达到捕杀夜蛾、飞蝗、小地老虎等害虫的目的,进而减少幼虫、成虫和虫卵的数量,达到虫害防治的目的。

或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喷施三唑酮杀菌剂等,减少虫害发生。还可利用金龟子绿僵菌农药、白僵菌农药进行生物防治,通过降低害虫养分摄入,最终实现溶解害虫的目的。

4.3   草害

4.3.1   症状

西藏青稞常见的草害主要指田间杂草,如果杂草过多可能会稀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尤其在青稞的生长期和出苗期,会出现与植株争水、争肥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出现杂草数量大、难防控的困境。西藏青稞常见的草害主要包括野荞麦、野燕麦等,尤其是野燕麦和然巴草,分布较广泛、发生概率大、为害大,可能导致青稞晚成熟14 d,降低青稞总产量。

4.3.2   防治

青稞草害的防治,应将堆肥灭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在秋收后,在建造面积4 m2、深度40 cm的土坑进行高温堆肥,将厩肥、杂草和农作物秸秆堆入其中,用塑料农膜覆盖,覆盖温度为70 ℃,时间为30 d,从而降低草籽发芽率。

化学防治是利用5%唑啉草酯乳油1 200 mL,兑水450 kg/667 m2,在14 d内就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28 d内杂草就会死亡。

5   结束语

青稞的种植是西藏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和农业文明。为了提升青稞的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并处理优质品种,选择合适的播种期,科学进行田间管理,有效预防病虫草害。

参考文献:

[ 1 ] 次潘.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0):20-21.

[ 2 ] 李维,黄秀霞,席永士,等.西藏青稞作物化肥农药使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 西藏科技,2019(3):5-7.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西藏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抢种暮春
神奇瑰丽的西藏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