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运河建筑遗产背景下南新仓活化设计

2021-08-19孙光王璞晶刘宇

设计 2021年15期
关键词:粮仓活化空间

孙光 王璞晶 刘宇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8-0058-04

引言

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运河是在公元前486年所建设的一项水利工程,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开辟的运河。大运河为漕运通道历时1200多年。通过在大运河航道中采用货船运输,加快了沿岸地区的交流与发展。但运河的发展自清末修建了京汉、津浦铁路之后便荒废,而原本传统的海运方式的优势则慢慢退化。因大运河而兴盛繁荣的城镇聚落、修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或组群,见证由大运河工程引发的各种文化及文化遗产的出现;然而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出现,大运河的运输功能逐渐弱化,沿线的产业格局出现了改变。推进大运河文化与粮仓融合发展也是当前的新趋势,将运河的运输功能及时转变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类资源,全面推动粮仓行业深度融合运河沿岸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让原本古老的大运河在新时代依然发挥出了自己的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新仓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的终点,在历史上曾是明朝和清朝两代皇帝所规划粮仓地点。我国古时的粮仓因作用不一、储藏能力存在差异及建筑风格形式多样,逐渐表现出了形式多样、技艺高超、分布合理的显著特点,随着时代变迁,粮食等物资的仓储、加工、生产、运输的场地、方式、技术,渐渐发生了变化,有一些曾经忙碌的厂房、仓库,变成了闲置建筑。随着城市大规模发展,这些老旧粮仓开始了重新规划、整修、升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旅游”、“生态”等功能,推动粮仓产业的转型,城市更新。

一、活化與活化设计

通常情况下,活化描述的是使用推进保护,形容的是使用一定的方法提升文化遗产的发展活力,将其从静态的特征,积极转化成为具备活力的特征,能够全面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一般而言,活化的概念包含了对老旧建筑重修翻新及适应发展要求的再次利用,只有那些具备了经济发展活力的建筑,才能够对其进行长期稳定的资金投资,确保建筑能够得到全面的保护及维护。通常活化设计的概念也用来形容将新修的各种建筑物同历史古建筑进行深入融化,通过活化过程的建筑,从外观来看具备了相似性,甚至出现同样的视觉感受,可以带给群众历史体验感受,这种方式也是旧街区经常使用的方式。

二、古粮仓的活化设计

(一)地域特征织补修复

所谓的织补通常是传统的粮仓激发新活力的一种方式,不是全面的撇弃旧的,而是通过融入环境、历史、民俗等领域,弥补传统粮仓在面对现代的短板不足,使粮仓的历史价值及地域风貌能够进行维护及提升。特征具备独特性,包括了个性化的地域风貌、人文风貌等多种方面,因此对其展开活化设计时,要抓住地域骨架,全面针对生态环境展开补充,通过绿化等方式全面推动粮仓生态环境提升。并点缀修饰建筑的分界线,增强各种建筑天际线的视觉美感。

传统粮仓通常应该同地域进行密切融合,所以在进行粮仓的修复过程中,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特征、人文风貌,全面研究建筑物的风格特点,确保其符合当前社会特点并与地域特色相融合,确保其再生后能够全面地展现风土风貌。运河沿线的富义仓。全面保留粮仓的特征,在活化设计环节中重视对老旧的建筑部件、原材及因素进行维修,深度保存历史人文内涵,同时相应增加一些符合当代的来对局部进行完善,推动新元素能够全面体现出粮仓的历史厚重感,但是应该注意到新元素的使用应保持适度原则,如图1。应该全面保持织补方式的高度识别性,确保传统的粮仓同新使用的元素产生良好的统一互补,全面体现出传统粮仓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的历史感,如图2。

(二)现代功能更替置换

随着时代的更迭,在对传统粮仓展开活化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维护其原有的风格及特点,来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历史及传统的喜爱;另一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全面地融入当今社会的部分功能。增加当代化的功能,直接关乎着传统粮仓再生设计的最终效果,应该根据粮仓不同的自然、人文、生态、建筑等条件,全面增加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功能。

在对其整体布局设计时,应全面地将内外空间实现有机连接。传统的粮仓在其内部呈现出广阔的特征,对各空间节点的设计时,应能够通过融入艺术功能。比如湖南长沙市改造提升了苏式风格的粮仓,将其打造成为了当地的文化艺术中心,其具备了办公、传统文化展示、演出场所等功能布局,如图3。通常粮仓是缺少采光的封闭式建筑,缺少当前社会发展应具备的要素。因此在不改变其外形的基础上,全面增加了采光及通风的需要。将建筑之前的木构件进行展现,呈现出一种结构美感,将中心立柱予以去除,使用碳纤维为主材料的构建。依旧保留其时代标识及历史风貌。对于室内所有的建筑都使用了独立的钢构件,确保与建筑进行适度分开,通过新旧建筑的对比起到视觉的美感。通过玻璃将其罩住打造成的卫生间,也具备了围合透视的视觉观赏美感,如图4。

(三)空间尺度转换匹配

在古时,粮仓功能就是储备粮食,也是其存在的价值。通过对传统粮仓展开活化设计,使其逐渐脱离了储存粮食的单一功能。在进行活化设计过程中,应该分析其空间的局限,在维护其独特风貌的基础上,全面地优化升级原材、大小及构成。不同空间尺度能够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及功能表现。因此,应该在对粮仓的空间优化过程中,全面考虑好人性化的尺度规范,不断满足人们关于空间方面的多种需求。

例如广州旧粮仓改造全新“凤凰仓”创意园设计,1946年遗留下来的破败旧粮仓,设计师对前仓的规划是开展联合办公,该区域可以容纳的各式风格工作室,如图5。为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设计师将室内空间用透明玻璃进行分割,把前仓区域分为了上层与下层,设计师秉持着透明的设计理念,让空间变得轻盈通透。在粮仓的中部为悬浮式的玻璃会议室。全面实现了现代化的风格及历史风格的有机结合,如图6。在前仓的大门和室内氛围营造上,一共利用三十余种绿植,并且位于前仓的大树,也留出了足够的隔离空间。同时进行室内室外的空间搭配过程中应该全面权衡人们在静态行为及动态活动时产生的不一样标准。可以合理地设计栏杆的高度、设置提示牌等。

(四)新旧材料结合

针对乡土材料的使用应该体现独特的区域特色,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对不同材料搭配使用颜色及品质的变动,全面思考其对人们带来的影响,竹子、木头等颜色多为暖色,使人产生温暖亲切的感受。石头、砖块等颜色较为深沉,能够渲染出安静清幽的气氛。土墙的厚实及线条变动,能够反映一个地方特征。通常地域材料较为多见,但是使用的寿命较短,当代材料满足使用需求,但是人为迹象明显。钢筋混凝土具备了很高的可塑性,能够体现出细节的变动。金属材料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同样有着層次感,肌理变化也表现出材料的细腻美感。

云南的沙溪白族书局位于北龙村子中,主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书店、咖啡店及诗歌塔等,该书店是利用之前的粮仓改造而成,整体结构为对称式。在很高的墙上,依然可以观察到土墙的形态,在原木房屋顶的映衬下,工整中又出现了粗犷之感。整体还是属于传统风格,如图了。该书局全面达到在地化,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取自本地,注重对局部细节的雕塑。将建筑原本的风格及材质全面进行留存,然后展开修复及提升。将其门盖的屋顶予以加高,之前破旧的土墙进行复原。实现了历史与现代有机结合。把地域特征当作前提,再对其展开全面的提升改造,最终实现当代功能及商业发展相互结合。

三、南新仓活化设计

(一)南新仓现状

1.现存建筑概况

现在的南新仓历史文化街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交替,被高楼大厦所替换,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看见南新仓的身影。南新仓共有9座仓廒,古代仓以廒为储藏单位,南新仓每廒面阔约23.8米,进深为l了.6米,高约了.5米,前后出檐。围墙的墙体厚度达到了1.3米-1.5米,其尺度较大,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有较大的空间,高大的净高和尺度为空间水平维度的划分创造了条件。廒架结构主要使用了独根圆木的传统形式木质架构,其直径范围大约在30厘米-60厘米,整体的结构很牢靠。屋顶的悬山使用的是清水的屋檐顶,在其前部是罩门,如图8。其体量较为完整,内部空间可以进行自由布置,功能的分布也可以灵活多变。

2.街区环境分析

改造前的南新仓存在着许多问题,需经过实地考察检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例如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要进行拆除,拆除之后改造对原有建筑进行修补,改造一些不合理、不安全的建筑,而其中一些狭窄的部分,则能反映在城市发展中古建筑的维护形式,是城市的微观缩影。较为单一业态,应引入更多文化类的业态,商业规模较小,辐射力度弱;市民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文娱设施及公共活动场地;恢复仓墙历史景观,扩展公共绿地,优化道路组织。结合民居修缮和功能提升,增加展示运河和古仓历史文化的小品;最大化地合理利用粮仓空间,使其真正具有现代化的使用价值,整体打造富涵历史文化底蕴的南新仓街区。

(二)南新仓内部空间活化设计

根据有关的粮仓展开活动化的规划分析,并依据具体的样本,整理总结了关于推动粮仓街区活化规划的相关措施,这一部分的措施能够深入推动国内粮仓活化深入开展。

1.运用墙体空间

通过对内部新增墙体,可以对内部空间的功能进行分隔,高效全面地把竖向空间使用起来。提升竖向构图及艺术美感。分隔墙较为常见的类型有横墙、竖墙、斜墙。

针对于南新仓而言,其内部的区域通常十分宽广,能够通过方式多样的整合及划分,能够营造烘托出多种类型的展览氛围。运用墙体分割的形式使其传统的空间进行改造利用,成为具有现代使用功能的展览空间,如图9。这种建筑设计手法,有助于扩大室内的有效使用面积。还可以适当增加粮仓中视线贯穿与交换的密度,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有效区域。对墙体设计创造的时候,应该对粮仓构成展开全面的加固加牢,注重使用现代化保温等材料。通常情况下,展示空间能够使用视觉、听觉等形式,使观众可以全面准确地掌握展品的相关情况。营造一种符合展览区间的环境氛围,能够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在南新仓文化街区内部的墙上,悬挂具有浓重文化特色的摆件,全面增强了内部的美感及实际感受。充分运用墙体空间,呼应粮仓文化,如图10。

因此对南新仓内部空间展开规划设置来说,应该将墙体的创造同展览进行全面深入融合,将其打造成为开放共享的形式,突破以往封闭的形式,全面用来展示我国运河及粮仓文化,同时可以用来展示部分留存下来的设备及工具。通过这种再现历史的形式,引起人们对时代对历史的追忆,引发情感的共鸣,最终推动群众感受历史、学习文化。

2.采用钢结构体系加固

在屋顶坡度比较大的粮仓当中,全面的使用钢结构,能够提升内部的功能划分,最终提高建筑的线条美,提升建筑操作的可控性,如表1。

在全面留存木结构的支撑框架的基础之上,使用多条钢索提升其稳固程度,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在砖结构的立柱上面进行钢索拉结,使其同木架构全面连接起来,将之前的木质桁架承载的力量转移到钢索中去,全面提升木结构屋顶的坚固程度。

在粮仓中,使用钢结构搭建了商业及售卖空间,全面使用更加安全的钢材料三角的桁架,来加固之前的木架构支撑的方式,将三角的桁架放置在之前用砖砌起来的立柱之上。通过对内部区间的分割,在对之前的结构全面加牢固及空调等设施使用钢结构的材料进行支撑,同时增加了很多小的钢材质的建筑,全面对内部展开划分,划分采用的是玻璃及钢材料,新修建的楼板使用的是很多新型的钢板的楼板,粮仓内部的单独体当中,存在着众多的钢材质及玻璃混合使用的盒子,其中的内部构件绝大多数都是提前装配好的。改造中虽然加入了玻璃盒钢这些材料,但厚重的实体墙依然是场所的主导,整体的风格偏向于密斯风格,密斯风格通常规划的方式为所有的空间干净而单纯。

因此在该区域内用与场所反差强烈的材料将这一节点突出出来。当顾客行走至此,其体验到的是历史与现代的强烈碰撞,这一节点的出现将实现场所的突变,为人的活动创造了多种可能。

(三)南新仓室外空间活化设计

1.增加室外绿化

重塑整体景观风貌,南新仓中间是一片空旷的场地,将人行道路设置在场地两侧,道路各自紧邻旁边的建筑,在中间设置可穿越的绿化带,在道路中间增加景观绿化设施或为行人提供休息空间,打破原本单一而间距较大的道路形态,如图11。通过在步行街街道两侧放置盆栽、种植花卉等,在植物的配置上,主要选取本土植物,充分表现出植物的季相性。通过不同花期的植物来丰富场地的景观层次,并与周边环境形成连续性整体景观,体现了环境效益与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从而促进建筑和大自然和谐共处,人和自然深度交流,美化粮仓环境。

完善绿植也可以减少太阳直射,增加空气湿度,同时,绿植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提升空气质量,调节环境气候。绿植起到的作用还有对建筑的周围进行有效的隔开及造景,能够发挥隔绝声音及挡住目光的多样作用,在天气十分炎热的时候,能够有效地缓解高温的状态,提升人们的舒适感。

2.设置室外广场

在粮仓外部闲置的区域规划部分小广场,能够为居民提供娱乐放松的场所,方便居民的业余生活等,全面结合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建筑的部分场所并不全是由设计师进行规划,需要具体使用的人去进行打造。在平时的使用环节中,广场能够起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过渡作用。并且通过对广场开展各种演唱及艺术活动,能够吸引人们前来欣赏,最终增加该地的人流量,提升消费行为,推动商业开展各式营销活动,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协调发展,如图12。

使用这样的一种综合设计方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娱乐生活及建筑遗存的深度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粮仓等建筑物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能够全面地宣传推廣普及大运河文化,打造出古今相结合的文旅体验,提升南新仓整体形象。

3.增加室外装饰

增加室外装饰,特别在室外部分,可以利用陈旧的工业生产设备或者零件来进行装饰,营造一种怀旧工业风,在致敬历史人物,传承历史精神的同时,也能勾起参观的人的心中有关过去的一些美好记忆。

在南新仓街区放置跟粮仓文化有关的物品和当地改造时留下来的物件作装饰,例如,能反映出当时时代所用的储粮用品和农用工具模型等之类的工艺小品。在连接几个主要建筑的道路上设置廊架,这几条廊架贯穿了场地内的各个区域,将不同功能的空间连接起来,因此廊道的存在于街区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13。

丰富建筑室外空间,让人们回忆起南新仓过去的历史,同时丰富室外的构图。利用绿植长廊等构筑物,这些建筑物装饰品的设置,也使附近的群众有了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空间。通过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内涵的室外装饰物,能够使游客全面感受到建筑的文化特色,在重要交通节点、广场等公共场所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室外装饰上,侧重突显当地特色文化。通过独特的室外装饰品及科学普及宣传品,能帮助游人了解粮仓的历史,感受其文化魅力。使街区的场景更加丰富多彩,衬托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及风景特色。

总结

可持续发展在南新仓街区已经初见成效,新城市与“老”文化的融合,让其融入了城市,在其保护下发展,在发展中流传,在流传中记录新的历史。融合新生的南新仓,已然成为新时代的南新仓,由内到外的转型,既有历史的底蕴,又有现代的韵味。任何一处文化传承地,都有自己的文化魅力,利用历史带动发展,利用南新仓带动周边经济,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来保护,来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地可持续发展。

历史对于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都有重大意义,不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是物质历史的遗留,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性。所以在南新仓的保护规划与发展中,其中“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又要与现代接轨,让古代与现代共存,成为最先考虑的存在。

猜你喜欢

粮仓活化空间
大别山精神在红色小镇打造中的传承与“活化”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最美的粮仓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
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活化的空间途径
“活”化英语思维,期待会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