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多 使用莫失误
2021-08-19孙清廉
孙清廉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甚至是有些医生)将胶囊剂倒出来服用,或将糖衣片压碎,或将针剂改为口服,等。岂不知药物剂型配制各有意义,随意改变服药方法,不但使药物疗效大打折扣,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病有缓急,症有表里,对症治疗应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如治疗急症要求疗效迅速,药物多采用针剂、输液或中药汤剂;治疗一般疾病或慢性病,则采用片剂、丸散剂等;而治疗皮肤病与外伤,则大多采用药膏或外搽剂等。
药物采用哪种剂型好,还要考虑药物的性质。如胰岛素、链霉素等,在胃中容易被破坏,故制成针剂较为合适;有些药物不稳定,遇到水分、阳光容易发生分解变质,需要将这些药物与外界隔绝,一般多采用糖衣片将其保护起来;有些药物直接服用,肠胃会感到不舒服,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也要借助糖衣或胶囊掩盖。有的药物因剂型不同而作用不同。如硫酸镁注射剂用于产前子痫降压,口服则是泻药,而局部湿敷则用于外科扭伤等。有些毒性较大的中药,口服危险大,剂量也难掌握,故只在丸剂或外用药中采用。
药物剂型与特点
片剂有利于保护药物,减少阳光、空气、水分对药物的破坏,同时成本较低,服用、运输、保存方便,但不利于儿童与老年人吞服。
冲剂是现代应用较多的剂型,药物加工成颗粒状,用时加开水冲服即可,使用、保存方便,对小儿尤为适宜。
汤剂中医从古应用至今,根据病情辨证配方,可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急慢性病均适宜采用。缺点是味苦,也不能长时间保存。
药酒是用白酒或黄酒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的一种剂型,有内服与外用的不同。优点是不易变质,易于保存,应用方便。但小儿、孕妇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内服。
散剂比药片、丸剂容易吸收,起效较快,但容易吸湿变质,需密闭保存。
胶囊剂分硬胶囊与软胶囊两种。其中将固体或半固体药物填充于大小不同的硬胶囊中,即是硬胶囊,如速效伤风胶囊等;软胶囊即常用的胶丸剂,是将油类或液体类药物封闭于软胶囊中,成为一种圆形或半圆形内服胶丸剂,如鱼肝油胶丸。胶囊剂不但外形美观,容易吞服,而且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服用后可迅速释放崩解,发挥药效。
注射剂用于静脉输液与肌肉注射。常用有水针(如葡萄糖注射液)与粉针(如青霉素)两大类。起效迅速,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能较快地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多用于急救与口服药物困难者。缺点是价格较高,使用不方便,注射时疼痛,容易出现输液反应,等。
气雾剂是将药物与液化气体或压缩空气一起装入带有阀门的封闭耐压的直筒内,使用时借助于容器内的压力将药物成气雾状喷出,常用于呼吸道(如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与皮肤(如云南白药喷雾剂),方便而起效快,但价格较贵。
缓释剂多做成片剂或胶囊服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如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就有很多是缓释控胶囊。有的药物对某些疾病有良效,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烟酸具有扩血管的作用,服药后人会脸红。后来发现烟酸有降血脂的作用,但使用剂量较大,为了减少使用脸红这一副作用,用于治疗降血脂的烟酸就被做成缓释片。
膏滋剂是将药物煎煮浓缩加蜂蜜、蔗糖收膏而成,是中医古老剂型之一。它味美适口,主要用于滋补,病人乐于服用。常用如枇杷膏、秋梨膏等。
栓剂是塞入肛门或阴道中的一种剂型。应用方便,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有的也可发挥全身治疗功效。
软膏是将药物与凡士林等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剂型,用于外用,涂于皮肤或黏膜,可起到润滑、保护与治疗作用。
膏药硬膏药俗称黑膏药,是中医古老剂型。它是将药物用油熬炼后下丹制成的,用于外用,可起到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拔毒、去腐生肌等作用,多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现代另有一种橡皮膏,是将药物与橡胶、松香与油脂性物质混合制成,使用、携带更方便,且不污染衣服,但药效维持时间较短,如伤湿止痛膏等。
常见的用药失误
近年来药物的新剂型增长较快,用药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临床上有些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就与新剂型的错誤使用有关。如缓控释剂型的突然释放,会造成血药浓度突然升高;用药稀释不充分,可能会造成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等。如浓氯化钾注射剂用前不稀释,直接静脉推注可致死。所以,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要防止与减少使用药物的错误行为。
1.将胶囊剂倒出服用。为了图便宜,将成人用胶囊剂倒出来给儿童服用,这种情况最多见。这样做不但会失去胶囊掩盖气味的作用,而且会影响药物疗效。如康泰克缓释胶囊,内装不等速释放的药物颗粒,使药物作用持久、浓度平均。若倒出来服用,必然造成颗粒不均匀,破坏了原有比例,影响疗效。
2.将糖衣片压碎服。大多是将成人用的糖衣片压碎后分次给儿童服用。糖衣一旦破裂,便失去了特定的保护、遮味、隔离等作用,不但会降低药物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
3.口服改为外用。有些人将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等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殊不知由于这些药物是口服制剂,不含发泡剂,在阴道中很难释放崩解,所以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4.针剂改口服或外用。有些人怕疼痛不愿注射,而将葡萄糖注射液等口服;或认为针剂质量高疗效会更好,因而改为口服或外用。其实这样做不但是一种浪费,也影响药效发挥。针剂剂量一般要比口服小。例如柴胡与鱼腥草针剂,每毫升仅相当生药1克,进入胃中因受消化酶影响,药效还会降低,因此很难奏效。还有人将针剂(如去氧肾上腺素quyangshenshangxian)当眼药水滴眼,这样做就更危险。因为眼睛极为娇嫩,制造滴眼液都有特殊的标准,特别是酸碱度和渗透压方面,比针剂要求更高。
5.舌下含片改口服。有些人嫌含片麻烦,含在口中融化所需的时间长,便一吞了之。岂不知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如将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能在唾液中迅速溶解、扩散,经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吸收会直接进入血液,2~3分钟即可奏效。如将其口服,不但吸收慢,而且还会被胃肠道破坏,其功效甚微;其他如治疗咽喉肿痛的含片,可直接对咽喉局部发挥作用,口服药效也会大大减慢与降低。
6.随意更换不同品牌的药物。有些不同品牌的生物制剂作用可能有差异,最好不要个人随意更改。
还有一些药物虽做成了片剂,如高镒酸钾,但只能水化之后用于坐浴,绝对不能口服;某些眼药、皮肤科药物,临床使用需要现时调配,要仔细交代患者调配的方法。医生还应告知患者药物大致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有的药物起效时间较长,如一些抗抑郁药起效时间长达一两周,而有些半衰期长的药物停药后药效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用药知识都应让患者在用药前知道。
对药物保存时应注意的事项也要明确告知患者,以免因保存不当而失效,影响或延误治疗。此外,有的药物片剂可能会在食道中黏附,造成局部刺激和损伤。吸入剂用后不漱口,局部残留或吞咽后经消化道吸收可以引起不良反应。所以服用片剂、胶囊等药物时要注意。服药最好站立或坐位服,一般多用白开水,不可干吞,也不可随意用牛奶、果汁、茶水、酒等送服药物。但治疗跌打损伤的中药丸剂,可饮些酒以助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