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校长的后续发展要“名”副其实

2021-08-19孙小建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8期

孙小建

摘 要 自实行名校长制度以来,很多名校长在新的起点上,在个体发展、学校管理及区域教育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名校长人数的不断增加,有相当数量的名校长将该项荣誉作为事业发展的终点,后续发展乏力。在名校长后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名”字上下功夫,让名校长的人才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让名校长由优秀走向卓越,不仅是名校长制度的初衷,也是名校长个体发展的目标,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教育课题。

关键词 名校长 后续发展 教育引领

10年前,很多省市开始了“名校长”评审工作,部分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成果优秀的校长进入省市级名校长行列。在名校长评审工作开始后不久,各地又陆续启动了“名校长工作室”工程。以“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名校长的引领,越来越多的校长以成为名校长为目标,加快了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成长的质量,陆续步入名校长行列。但是,随着名校长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名校长在拿到了证书后,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实际能力与名校长荣誉不匹配等情况不断出现。

一、部分名校长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表现

不可否认,大多数校长在获得名校长荣誉称号后会将其作为新的成长起点,其后续发展是优秀的。但是,也有部分名校长将该项荣誉称号作为事业发展的终点,后续发展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评轻管,对名校长后续发展缺乏政策引领

重视名校长的选拔与评审,轻视对名校长的后续管理,缺乏助力名校长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政策引领,这种现象在很多区域都存在。虽然很多区域都制定了名校长管理条例,但条例大多局限在每学期最低课时数、公开课次数、发表文章篇数等常规性工作要求层面,缺乏将名校长作为特殊人才进行高标准要求及高质量管理的政策条款,导致很多名校长以获得荣誉、享受待遇为终极追求,一旦评上了名校长,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便再无新的发展规划。

2.一枝独秀,后续发展缺乏团队支撑

名校长在学校管理、学校教育质量、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与大多数没获得该荣誉的校长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在部分区域,极少数的名校长只是区域里呈“一枝独秀”状态的特殊存在。他们无法融入普通校长成长共同体,普通校长高山仰止般地对名校长表示敬而远之。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多么优秀的名校长,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成长共同体的支撑,对名校长个体而言,影响个体发展质量;对区域而言,名校长一枝独秀的特殊存在,制约了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

3.有心无力,高层次发展缺乏条件保障

很多名校长在获得该项荣誉称号后仍然葆有继续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健康、家庭及工作岗位变动等多种原因,在后续发展上有心无力。例如:有些影响力很高的名校长被抽调到教育局相关科室做兼职副主任,或被借调到政府机关政策研究部门。工作岗位变了,但基于其自身潜质,促进其在自身潜质基础上高层次发展的条件保障却没有同步跟上,致使部分名校长整天忙于各种行政性事务,其后续发展的动力便在有心无力中慢慢消失。

4.角色太多,后续发展缺乏特色

在名校长人数较少的区域,名校长作为稀缺资源,他们首先是区域教育及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要经常面对各种地方媒体,要经常代表区域外出参加各项活动,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区域内校长团队建设、对外交流等很多方面的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角色定位过于全面时,其有限的精力必然被多头绪的工作分散,势必影响自身的高层次发展,势必影响其在学校管理上向高精尖特色发展。

二、名校长要由优秀走向卓越

名校长是教育行业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后续发展要在“名”上下功夫。让名校长由优秀走向卓越,这不仅是名校长制度的初衷,也是名校长个体发展的目标,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思考的课题。

1.名校长要在政治素養上“名列前茅”

爱党爱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这是教师的基本政治素养。作为名校长,要在基本政治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政治素养上名列前茅。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名校长必须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教育事关国家意识形态、事关国家政治稳定、事关民族精神的塑造,因而,名校长的政治素养至关重要。在教师及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及提高上,名校长的引领作用极其重要。名校长必须靠近党组织,必须不断改造世界观,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用“名列前茅”的政治素养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意识形态的熏陶。(2)名校长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容易育人难,名校长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要在育人上下功夫。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3)名校长必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永葆优秀本色,引领学校及区域教师群体的师德师风水平迈上更高台阶。

2.名校长的管理主张要“名垂校史”

管理主张是教育管理实践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管理主张,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因而,每一个新上任的校长都十分注重提出自己的管理主张,并围绕管理主张打造校园文化,制定学校发展阶段性规划。虽然大多数校长都有自己的管理主张,但真正能在校史上留下一笔、真正能成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图腾的管理主张却不多。很多管理主张因与学校历史及未来发展“名不符实”,只是“名噪一时”后就偃旗息鼓了。名校长后续高质量发展要特别在管理主张上下功夫,提出“名垂校史”的管理主张。要想让自己的管理主张“名垂校史”,名校长就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让自己具备在管理实践中提炼管理主张的能力,让自己在实践与理论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在且行且思中提出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管理主张,用能够“名垂校史”的管理主张把学校带到新的发展高度[1]。

3.名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名不虚传”

没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是不可能成为名校长的,但是,获得名校长荣誉后,管理能力要向名不虚传及特别突出努力。名不虚传的管理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传播与创造文明与文化的过程,因而,名校长必须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引领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2)管理制度刚中有柔。没有刚性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学秩序,但是,一味用严格的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又难以让广大教师体会到人文的关怀,只有关心教师的生活实际及情感需求,将严格的制度与柔性管理相结合,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盲从、不固步自封、不武断、不夹杂私人情感、不做表面文章,一切工作都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充分尊重教师,任人唯贤,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尽职尽责。

4.名校长在荣誉面前要“名不虚得”

由于站在较高的发展平台上,名校长申报各种奖项及获得各种荣誉的机会自然也随之增多。因而,名校长要以对自己及对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各种奖项及荣誉。以教学成果奖申报为例,能够申报这个奖项的教师并不多,因而,部分教师习惯于在申报人栏目中署上校长的名字。如果校长是该项目的主持人或参与者,在申报人栏目中署上校长的名字无可厚非,该奖项若申报成功,校长获得该项荣誉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校长根本就没参与这个项目,却获得了这项荣誉,那么,这份荣誉的获得就是“名不符实”的,面对奖项和荣誉,校长要冷静。名校长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各种评奖及人才项目申报时,如果自己的条件确实具备了申报的资格,应该积极申报;但若不具备申报条件,切不可凭借“名校长”这一特殊的资源条件,争取不该争取的荣誉,必须要做到各种荣誉都“名不虚得”。

5.名校长的教科研成果要“名副其实”

校长及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出版专著及申报专利。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特别突出的名校长,无论从事哪个方面的教育科研,都要脚踏实地,把冷板凳坐热,在研究中成长。名校长的教科研一定要开展真研究,研究出高质量的可供广大教师学习与借鉴的真成果,为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优化教育方法,做出突出貢献。以论文写作及发表为例,名校长在写论文时,切不可拼凑、抄袭他人作品,一定要经过认真的学习、调查及研究论证,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在论文发表时,切不可以凑数量、完成任务的心态,在低质量刊物上花钱买版面。通过不断提高文章质量,将高质量文章发表在高影响力刊物上,让更多校长及教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校长及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做出高质量引领。

名校长制度为校长高质量发展拓展了空间、提高了平台。要让这一制度得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且与初衷不背离的贯彻与落实,不仅要在选与评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在名校长的后续发展上做功课。让每一位名校长都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为自己树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名”字上下功夫,让自己由优秀走向卓越,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铅.发挥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引领教师幸福工作[J].天津教育,2021(01):4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