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

2021-08-19沈佳燕

幸福家庭 2021年7期
关键词:区角科学游戏

沈佳燕

大班幼儿处于认知构建初期,科学区的创设有利于稳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互动能力,因此,在班级内开辟一隅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场地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可以寻找一种大班幼儿更容易接受和汲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并把它们融入科学区角的拓展活动中,以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幼儿主动参与日常教学,探索更适合每个幼儿个性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学习方法以及多向输出的科学理念。在此过程中,由于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们需要采集和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且大班幼儿已经表现出较强的沟通意愿和社交需求,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更多的方法与他们耐心沟通,指导他们和谐友爱地相处,特别是性格腼腆内向的幼儿,应该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交流中建立信心。游戏化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天生喜爱玩乐的特征,以此为前提在幼儿园内创办科学区角活动,即以日常科学现象为主题,在游戏中向幼儿输出科学知识的过程。

一、科学探索的方向及活动的心理预设

幼儿的科学探索可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向内,一个向外。所谓的向内探索就是对心理需求的探索和个性化的形成过程。而向外探索则包括一切与科学原理知识有关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在大班的科学区角教育活动中就要体现出这两个不同的方向。由于幼儿是在认知结构和外界信息的不断更新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以适时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小活动,通过一些简单安全的操作让幼儿参与进来。

比如“有孔纸片盛水”的小实验,幼儿事先准备好空饮料瓶并洗净,教师拿出用针处理过的纸片,在幼儿面前展示一下,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来分辨跟普通的纸片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揭晓答案。最后幼儿跟着教师一步步操作,直到看见倒过来的水瓶瓶口没有透过纸片渗水。这个实验过程有一定的技巧,因为针孔大小和翻转水瓶的力度会直接影响成败。对于结果的差异,幼儿会下意识地进行比较。其中实验失败的幼儿可能会沮丧,与此同时成功带来的喜悦也会在另一部分幼儿身上表现出来。调查发现,除结果的影响以外,幼儿对于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有自己的心理预设,当然有的幼儿可能已经事先知道了實验结果,身心投入的程度会有所减弱,但是实验后,教师在对科学原理进行专业解释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事先认定水会从瓶中流出来的幼儿,在看到相反的结果时会感到惊讶,这种情绪会大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对于遭遇失败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解释,让幼儿把对结果和情绪的关注转变到对科学原理的探索,鼓励他们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发现身边奇妙的科学事件中去。

二、科学活动主题跨越的几个维度

幼儿有自己探知世界的欲望,在班级科学区角投放一些可以自由拼装成多种形状的小道具,可以是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材质,也可以是牢固性好耐磨的材质,比如说木块、硬纸板等,每次使用的时候让幼儿在记录本上画个小星星,方便教师统计使用频率并设计每周的科学活动主题。设计主题可以围绕性格发展、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交行为这几个维度。其中性格发展的科学活动可以是以家庭为单位展开,和家长一起开展测试类的互动小游戏,并以此作为进一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和性格特征的依据,以便后期个性化地设计符合幼儿的科学游戏角色,将幼儿的性格特征融入到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之中。另外,涉及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这两个维度的活动可以在互动中适当加入安全教育成分,比如让幼儿用笔杆摩擦报纸产生静电效果的实验,教师还可以用几个案例说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在用电方面的自我安全意识,也可以反过来监督身边的朋友、家长的用电行为。幼儿在同伴之间社交能力的强弱,一般由先天性格因素主导,但是也受家庭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像这样通过多个维度来作为设计方向创办科学区角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清晰认识班级科教设施的使用价值,并从多角度开发更多的环保材料作为游戏活动道具,例如园内外的树叶、纸盒、塑料瓶、橡皮筋和吸管,等等,鼓励幼儿主动找教师询问某种物品可否用作活动道具等问题,围绕科学区角活动展开收集材料的游戏,增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三、开展科教活动的两个时间段

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时间可分为固定和游离两段式。固定在每周的两个时间里总结分析上一周幼儿比较感兴趣的科学现象,指导已经学会如何操作的幼儿在同伴面前展示实验过程,比如说用玻璃杯、水、盘子和蜡烛做的“吸水”实验,幼儿通过课外渠道知晓了这个实验可在课余时间来询问教师,教师在集体科学活动中就可以让幼儿亲自做实验来验证“杯子可以自己吸水”的科学现象。时间的灵活利用旨在保证科学知识学习体系的完整性,就像教师跟幼儿解释彩虹并不是看到的那样是半圆形,而应该是圆形的,因为它的另一半在地平线看不见的地方。在进行科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原理,注重启发幼儿,教师在做实验时可反复提到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以自问自答或者触发式的课堂语言来引发幼儿对实验现象根源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它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这样有科学创新价值的疑问。游离时间段是指幼儿由于外部启发或者经过自我思考后随时随地可以发出疑问的时间,不拘泥于课堂的形式,而是分散在幼儿一天生活的某个时间点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通讯随时联系教师,教师应及时回应。比如幼儿在平时使用科学区角的道具玩耍时,会发现不同材质间道具的组合效果会有所不同,比如用牛皮筋、圆纸板和小木棍组合可以做出车轮前进的小玩具,当学生把这一发现分享给教师以后,他们可以一起合作并发现更多的组合游戏方式,这样就间接完成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课程目标。

四、从思维导向与幼儿个性方面创设学习内容

组织开展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可以一直围绕“开发兴趣爱好”这个主题,因为幼儿的认知进程刚起步,一般来说,他们的直觉导向思维优先于尚不完备的逻辑导向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些行为动作上的展示,少些理论知识的输出,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交流想法,这样可以有效开发幼儿展现大脑中的语言功能区域,从而增强表达能力。科学区角活动中的分层化交流问题,是针对幼儿不同认知水平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设想。由于幼儿展现的自我认知与外界对他们的初步定位存在距离,而且后者往往早一步形成并影响到前者的发展,所以如何使得两者尽可能地保持平衡是幼儿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一方面可从人格分析的角度进行选材,用先进的互联网设备来丰富区角的活动内容。另一方面可从家长入手,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个人表现,力求多方面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社会资源接触幼儿心理分析专家,帮助解读幼儿的性格特征以及行为背后的意义。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研究幼儿的性格特征:一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想法和情感;二是幼儿围绕游戏活动展现的一系列独立、互动的行为;三是教师、专家和家长的观察意见。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兴趣点集中在哪些科学领域。在科学小游戏中融入兴趣靶向内容,这也是对幼儿的一种深层次的鼓励和认可。

幼儿课程设计的游戏化是从幼儿的角度开展教学活动,游戏课程中包含了生活乐趣,而在这份乐趣中又有着无数可以挖掘的科学知识,比如教师在科学区角放置了一面哈哈镜,幼儿一个个站在镜子前看到自己滑稽的样子乐不可支,这时教师就可以介绍哈哈镜的原理,然后向幼儿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凹凸镜呢?有的幼儿会想到爸爸的汽车后视镜。再比如让幼儿佩戴红色、黄色、蓝色的眼镜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很多东西就改变了本来的颜色。利用这一特性,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带颜色的物品,让戴了眼镜的幼儿猜猜它们原本是什么颜色。通过这样的趣味小游戏,幼儿能够自发地使用各种工具来提升和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从生活中发现乐趣、分享乐趣。

由于大班幼儿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沟通问题会对科学教育的成果有很大影响,但是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想法,幼儿处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联合家长共同维护好幼儿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幼儿园)

猜你喜欢

区角科学游戏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有效指导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区角活动真有趣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