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窗儿打开,让风儿进来

2021-08-19张亦菁

幸福家庭 2021年7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音乐

张亦菁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应用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不仅可以让幼儿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感知世界,也可以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互动方式。幼儿天真单纯、活泼好动,如果只是单纯地讲授乐理知识或者重复演唱,无疑会让幼儿觉得声乐枯燥无趣,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无法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也应该被应用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不仅可以发挥游戏本身的优势,也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音乐艺术,对音乐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堂。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

有数据显示,大部分幼儿在音乐学习中只能保持15~20分钟的注意力。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外界的好奇心使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却不能对学习一项技能保持耐心,所以在幼儿教育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它应用到音乐课程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专注的状态,思路紧跟教师,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明的必要教学方式,对幼儿的身体素质、创新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都可以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即兴伴奏的方法将幼儿引入游戏实现教学内容。音乐课程具有灵活多样的特色,可以与游戏相结合。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应加以重视,让游戏在幼儿园音乐课程中发挥优势作用。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在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课程游戏化的认知偏差

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在课堂中并不少见。幼儿音乐课程的曲目一般都较为活泼且具有节奏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许多教师虽然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在设计和评价方面却忽略了采用游戏的方式深化教学内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教师采用的游戏形式比较单一,并且在课堂的总结评价中也以游戏结果本身为标准或者通过询问幼儿的感想来进行评判,缺乏针对每一个幼儿个性的观察,没有发现幼儿在音乐游戏过程中的自我提升。

(二)角色定位偏差,忽略幼儿实际需求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于成年人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教师在面对幼儿时无法把握好引导和控制的尺度。在游戏化的音乐课程中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通常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游戏规则和游戏内容,忽略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实际需求与接受能力。游戏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但是许多时候教师设计的游戏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不符,无法被幼儿所理解,或者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是单纯地将教学套进了游戏的框架,无法体现出游戏融入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内容偏差

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出现小学化的现象。学龄前儿童还处在一种好奇探索阶段,对事物仅具备敏感的感知能力和体会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幼儿在情感上对音乐的理解,打下审美基础,培养审美习惯。但是有些教师在幼儿教学阶段便开始讲授乐理知识,带领孩子进行音符、节奏等理论学习,这与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过早地让幼儿接触音乐理论知识反而会消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学形式单一

游戏是搭建教与学的一座桥梁,倡导教学方法的游戏化是为了让幼儿体会学习的乐趣。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即兴小游戏,也可以是经过设计内容丰富的大型游戏。从参与或者活动的角度来说,组织幼儿参加课本剧、音乐剧或者小音乐会等实践活动也是游戏的一种。目前,有些教师虽然也注意了与幼儿的互动,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但是方法单一,基本上还处于指令游戏的简单互动状态,没有注重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这种方式会使幼儿丧失兴趣,配合度降低,使游戏化教学失去实际意义。

三、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方法

(一)多样化教学方式與游戏结合

音乐是一门表现形式较为丰富的艺术,较容易被幼儿接受。所以,在音乐课程中,教师首先要注意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合理搭配课程与游戏方式。对于歌词相对简单的少儿歌曲,如《虫儿飞》。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放在演唱上,从欣赏的角度出发以接龙的方式一人唱一句,逐渐轮换,让幼儿学会演唱这首歌曲。而像《蜗牛与黄鹂鸟》这类节奏感较强歌曲,则可以适当展开一些节奏和演奏方面的训练。幼儿普遍对打击乐的演奏方法感兴趣,进行打击乐练习可以帮助幼儿区分音色、节拍,对节奏的分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学习与游戏的过程中记忆一些比较基础的乐理知识。当学习到《狮子进行曲》《小狗抬轿》《小青蛙》《老鼠与啤酒桶》这类与小动物有关且趣味性较强的歌曲时,教师可以锻炼幼儿的模仿能力,让幼儿自己绘制小动物头像道具,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模仿表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帮助锻炼幼儿表达能力。对于《丢手绢》《马兰花开》这种本身就与游戏联系非常紧密的歌曲,则可以考虑以游戏为主,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重复播放歌曲,让歌曲节奏带动游戏节奏,这样幼儿自然而然会跟着打拍子唱出来,潜移默化地学会演唱歌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可以自己即兴创作或者播放一些情感表达较为丰富的音乐片段,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做出动作、表情,或者谈谈感想,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

游戏只是一种方式,具有丰富的外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具备游戏的思维,根据不同的教学曲目设计游戏,寓教于乐,在玩中学,提升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应把游戏强加进课堂,把游戏当成固定形式。

(二)尊重幼儿想法,注重个体差异

即使是在幼儿教育的背景下,课堂也应当以幼儿的需求为主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接触较多的外界信息,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实际需求,注重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教师设计游戏时要为幼儿的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留有充足空间,注重引导而不是控制每一个细节。同时,对于任务的分配及游戏过后的评价,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对比较害羞或者不擅长声乐的小朋友应该以鼓励为主,让他们不再惧怕唱歌,在他们对声乐课程开始感兴趣时,再慢慢提高要求;而对声乐基础较好、活动配合度较高的小朋友,则可以补充一些理论上的音乐知识。因材施教才能保证音乐课堂中的所有幼儿都可以提升自己,获得成长。

(三)拓展音乐课程外延与其他科目相结合

在幼儿园阶段设置音乐课程,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音乐不仅具有独立的鉴赏价值,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升幼儿的整体素养。例如,在学习《小兔乖乖》或《小熊的一天》这类歌曲时,教师可以将歌曲编排成音乐剧的形式,在编排的过程中同幼儿一起丰富歌曲所表现的故事,一起绘画制作代表小动物角色的道具,并邀请家长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深化了对歌曲本身的理解,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提高了绘画设计水平。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团队合作以及与教师、家长的沟通能力。艺术不是独立于生活的,音乐教育也不应该是孤立的,适当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音乐课程是幼儿美育的必修课,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二者的结合有天然的优势与必要性。以游戏的方式能让音乐课堂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让音乐知识变得更加有趣易懂,使课堂变得更高效、更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更新理念,真正认识到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目的和必要性,创新教学模式,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高新区前进幼儿园)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音乐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音乐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