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改三优”:基于儿童视角的区域优化

2021-08-19周园

幸福家庭 2021年7期
关键词:班级区域空间

周园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以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前提,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可操作、能促进其发展的空间,成为每个教师创设环境时首要考虑的要素。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探索、发现、完善的有效途径,能让幼儿在宽松的活动氛围中,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和玩伴,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交互作用,通过观察、感知、操作等获取各类经验和知识。区域的创设看似只是在小小的活动空间中划分、设置和投放材料,但包含着促进幼儿有效发展的大学问。基于儿童视角,关注幼儿需要是关键。于是,笔者在此基础上对班级区域进行了重组与优化。

一、改零为整——优化区域空间,让幼儿乐得其所

有效创设和利用班级的区域空间,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为儿童提供合作的机会,不断提供新意刺激,实现对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

(一)结合领域发展,整合空间,实现共赢

1.改动前的情况。班级的益智区、数学区、科学区分散在班级的三个地方,其中益智区和数学区相邻,但各自划区,提供的材料也相对独立。

2.活动实录。益智区的伟伟和小乐拿出迷宫盒玩了一局,伟伟觉得用弹珠滚着玩没有意思,用科学区的磁力小车走一定更好玩,于是两人去科学区拿磁力小车。可是科学区的昊昊不给,昊昊认为磁力小车是科学区的物品,不能随便拿到其他区。伟伟和小乐找到教师诉说需求:“我们走迷宫也想要磁力小车。”

3.思考。区域中的游戏材料在一个阶段的探索、互动后让幼儿渐渐失去吸引力。当幼儿结合经验探索新玩法时,如果受到材料使用权的阻碍,新的学习行为会被限制。打破幼儿的领地意识,让这些散落各区的材料流动起来是解决幼儿游戏问题的关键。益智区、数学区、科学区这些以开发幼儿思维、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探索实现幼儿能力提升与发展的区域,在各有发展指向的同时又有着密切联系。要将其变零为整,打造材料、资源共享的大区域,将科学领域有机整合在一起,让区域空间更合理,活动开展更有效。

4.优化后的情况。益智区、数学区、科学区整合成一个大区,通过材料的适当归类摆放,借助两边通透的开放式材料柜进行半隔断,形成相应的区中区,在保证区域内材料幼儿伸手就能共享的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操作、探索的空间,互不影响。游戏时间,总能看到伟伟和小乐在这个大区活动,他们结伴探索,组合出许多材料的新玩法,不断收获与成长。此外,区域中应增添一本外借单,既可以满足幼儿对材料组合、流通的需求,又能帮助幼儿养成整理和归还材料的责任心,更是班级资源站的有力补充。

(二)结合活动特征,整合区域,实现适宜

1.改动前的情况。阅读区比邻扮演区,用材料柜和软隔断隔开。

2.活动实录。阅读区妍妍正在看书,刚翻看了两页,扮演区就传来了热闹的喝彩声,妍妍上前提醒:“轻一点。”扮演区的孩子放低声音没一分钟,歌声又响起了,最后妍妍索性放下看了一半的书也去看表演了。

3.思考。在区域的布局上,除了要考虑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还要充分考虑区域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扮演区需要幼儿交流、互动,社会性交往成分较多,属于闹区;阅读区则需要幼儿较安静、专心地进行区域活动,是静区。在安排多个区域时,应当尽量把闹和静区分离开来,把相同静的活动相邻设置,或把闹的区域移到走廊,都是不错的选择。当受到班级空间小的客观因素限制而无法搬离时,结合区域的活动需求,调整区域功能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将扮演区融入阅读区,成为幼儿阅读活动的延伸,调整为讲述、表现的区中区。

4.优化后的情况。阅读区变大了,功能更全了,具备试听故事、创编小剧场等多样化功能。幼儿可以在视听区安静地看书、听故事,在故事创编区进行阅读基础上的故事创编和图书制作,还能将在小剧场看到、听到的故事和自己创编的故事进行表演展示。设置在中段的创编区能有效隔离表演小剧场对阅读试听活动的干扰,是幼儿故事演出的根据地。小剧场让幼儿更好地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妍妍成了这里的“常住人口”。教师将两个区域结合相同的特征联系在一起,既能解决活动室空间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区域功能的最大化,让幼儿乐在其中。

二、改满为宜——优化环境呈现,让幼儿乐在其中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有时常常会觉得这个很好,那个也不错,想收集、展示所有的东西给幼儿,往往会走进环境呈现的误区,将班级填得满满当当,总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对儿童本位的重视,我们发现班级区域环境创设需要适宜性。

(一)适宜留白,让幼儿有呈现的空间

1.改动前的情况。教室空间满是幼儿活动的痕迹,美工区的作品也陈列得满满当当。

2.活动实录。随着新主题活动“惊奇一线”的开展,幼儿们在美工区用“线”玩起了各种创意游戏,如扭扭棒小人、棉线灯罩、麻绳猫头鹰等。恺乐指着一旁的娜娜说:“我要告诉教师,你不认真做,你说做了也只能放在篮子里。”

3.思考。将幼儿的活动成果进行全盘展示,虽然能记录下幼儿的活动过程,便于幼儿欣赏与讲述,但不可否认班级空间变小了,影响了幼儿下一次活动成果的展示,更影响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幼儿辛苦完成的作品有展示和欣赏的机会,是他们积极投入活动的重要内因之一。因此,空间的留白既重要也必要。

4.优化后的情况。教师将美术区前期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整合陈列,整理出一部分空白的墙面,并预留一个空置的柜面让幼儿有展示作品的空间。进入美工区的幼儿明显兴趣更高了,每次活动结束,总能看见他们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和同伴一起欣赏、评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开辟出半成品陈列区,用于陈列幼儿需要多次活动方能成功的未完成作品,借助这样的方式帮助幼兒观察和展示作品完成的全过程。留白的空间让区域活动的幼儿变得更积极、主动。

(二)适宜组合,让幼儿得到审美的熏陶

1.改动前的情况。幼儿的作品以平面呈现为主,墙面上多为同一作品并排,柜面也多为同一高度。

2.活动实录。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美术馆的视频,子阳说:“美术馆真好看,有的画在架子上,有的在墙上。”

3.思考。幼儿既有表现美的欲望,又有欣赏美的能力,在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知中能发现美、感受美。充分利用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4.优化后的情况。教师带领幼儿将原先单幅呈现的作品剪形重组,邀请幼儿将单个造型组合成情境作品,并加上边框进行展示;墙面上借助粘钩和网格陈列架开辟出立體的空间用于陈列;原先的桌面、柜面上,放置幼儿用废旧材料自制的托架,让展示的作品有不同高度的呈现;软隔断上一个小夹子就是一处陈列场所。立体化的组合呈现让班级环境变得韵味十足。子阳说:“我们班比美术馆还要美!”

三、改紧为松——优化材料提供,让幼儿乐享其趣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提供适宜、有效的材料,能优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区域活动达到最大效果。

(一)材料提供变高结构性为松散性

1.改动前的情况。各区域的材料按活动目标分别提供,多数材料的提供专注于幼儿一项能力的发展,并以一个游戏活动的材料摆放在一个篮筐内为主,幼儿游戏时每次选择一个篮筐的材料进行操作、互动。

2.活动实录。新新正在用彩色珠子挑战按规律排序串项链,一旁的妮妮说:“加点贝壳在项链里一定更好看,可你的篮筐里没有。”

3.思考。用一个篮筐呈现一个活动的材料虽然能让幼儿的活动有指向,但同时也“绑住”了他们探索的手脚。教师要把单一用途的材料合理呈现给幼儿,便于幼儿自由取用组合,实现变紧为松。将更多的自然物和低结构材料替换原先单一的高结构材料,为幼儿营造更多尝试、探索、发现、运用区域活动的机会与发展。

4.优化后的情况。区域中的材料以低结构、松散式的彩珠、雪花片、贝壳、松果、小石子、冷饮棒、小树枝等为主,并按同一种类为一筐加以呈现。幼儿在区域游戏时,结合自己选择的挑战卡,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挑战与操作。

(二)材料使用变单一区域为资源共享

1.改动前的情况。美工区有单独的材料补充资源箱,一些收集来的自然物材料被均分到各个区域,但数量有限。

2.活动实录。生活区,心怡正在将毛线绕在齿轮状的纸盒上编围巾,时间一长纸盒上的齿轮状突起的部分塌了,有好几次她因此漏了步骤,只能拆掉倒回去重新操作。几次之后她想到了用冷饮棒做加固,可是生活区冷饮棒数量有限,不够加固所有突起部分。她就去美工区借,但美工区也在使用,最后她终于在建构区拿到了足够的小棒。

3.思考。材料的均分提供或许能让该区域活动的幼儿取用方便,但不同区域活动的幼儿并不是每次都会使用到。材料的区域化均分提供也让该区域材料的数量有所限制,无法保证某个时刻幼儿对单一材料需求的数量。要有效整合材料,满足幼儿不同时刻的不同需要,实现材料投放价值的最大化。

4.优化后的情况。班级建立小型资源库,按种类分箱盛放材料。将原先一些区域中不常用的材料归入资源库,便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结合自己的需要自由取用,既保证了材料供应的数量,又能让幼儿的取用更自由、更便捷。

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需求,从儿童的视角不断优化活动的空间设置、环境营造和材料投放,使每个区域真正实现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班级区域空间
班级“四小怪”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班级被扣分后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