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开展困境及破解方法
2021-08-19王悦
王悦
劳动教育指教育机构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使儿童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并最终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的开展能增强儿童体质,丰富儿童的社会性。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价值观念理解偏差、轻视劳动、将劳动当作惩罚手段和劳教难以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培养儿童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开展困境
(一)劳动价值观念理解偏差
幼儿教师大多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儿童的娱乐活动,强调劳动的休闲功能而非教育功能。对儿童来说,劳动和娱乐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教育者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将劳动与儿童游戏相结合,而不是将劳动单一理解为娱乐活动。随着劳动教育中劳动概念的淡化、技术含量的增加,一些幼儿教师错误地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儿童学习劳动技能,过分强调劳动的工作性,与儿童天生爱自由的特点相逆,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劳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儿童养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劳动教育内涵误读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大部分劳动都是由幼儿教师承担的,让儿童在观察中了解劳动工作。对儿童来说,精神世界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历过劳动的儿童无法体验生活的艰辛、人间的冷暖,也无法理解劳动所带来的快乐。劳动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增强体质,更多的则是儿童能通过劳动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生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若不能通过劳动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也就无法理解其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前人劳动的成果。
(三)劳动手段的误用
合理的惩罚有利于儿童更好地认识社会规则,培养责任感。适当的惩罚也有助于儿童用更加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劳动。在幼儿园中,惩罚是为了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因此惩罚的结果必须是积极的,能够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当前有许多幼儿教师将劳动当作惩罚的手段,使儿童误认为劳动就是惩罚的象征。这必将在儿童的心里留下阴影,使他们对劳动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憎恶劳动、反感劳动,最后逃避劳动。
(四)劳动教育缺乏深入性
当前,一些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没有与儿童的兴趣点相结合,远离大自然和日常生活,难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因此,儿童无法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于社会、于大自然的作用,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带来的便利,也就无法理解“我为他人做贡献”这种优秀的品质。另外,当前幼儿园的劳动教育缺乏创新性,只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与套路,缺乏新意。因而,劳动教育无法激发儿童对世界新的探索,也无法引导他们发现新的天地。除此之外,幼儿园劳动教育还存在着形式化问题。劳动只流于表面,不能让儿童了解生活的艰难,更难以激发幼儿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二、破解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儿童需要来自社会、家庭、幼儿园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導。社会应当营造尊重劳动的氛围,引导儿童热爱劳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劳动意识。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除了开展常规的劳动教育,还应引导儿童获得劳动经验,让儿童在心理上更尊重劳动,更愿接近劳动者。劳动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度的劳动教育能够给儿童以充足的空间去欣赏世界的美,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发现自己是劳动成果的创造者。
(二)分析劳动的教育价值
劳动教育不仅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要具有教育性、道德性,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现在幼儿园对学前儿童所进行的劳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是让儿童机械地重复劳动,脱离了儿童的兴趣。儿童没能在劳动中实现创造,就无法在劳动中思考,劳动的教育性便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使劳动更具有吸引力,让儿童对劳动抱有期待,使劳动所得的结果更加直观,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应多与儿童生活相联系,使劳动自然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与游戏相结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在生活中劳动,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收获成长。幼儿园劳动教育还应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将劳动设置为儿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提高劳动在社会、学校中的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而挖掘其深层的教育价值,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善用劳动手段
所有强制的劳动都不是自由的,不利于儿童自由意志的发展,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儿童只有喜欢劳动,才会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获得发展,而这种劳动势必是自由的。相反,当劳动禁锢儿童的快乐时,也就禁锢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无异于压制了儿童的心智。在幼儿园中,儿童只有主动劳动、自由劳动,才会理解、接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有助于儿童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有益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当儿童拥有更多劳动话语权时,劳动就变成了维护儿童自尊的重要手段。
(四)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
劳动教育资源是丰富的,不局限于校园内。儿童生于自然,长于社会,理应走进自然,认识社会。幼儿教师要拓展教育视野,主动发掘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开发其教育价值,从幼儿园内部逐步扩展到周边的社区、公园等公共设施和环境中,在劳动和交往中,让幼儿逐步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幼儿通过劳动与大自然进行互动,发现自然界的秘密,从而深入了解自然,劳动教育便水到渠成。另外,幼儿园依托社会而存在,劳动教育也应结合社会生活。教师要引导儿童了解社区的运作,观看成人的工作,通过劳动与周围人互动,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感受生活的教育性,从而认识人性,了解世界的是非善恶,体验生活的意义。通过拓展劳动教育资源,激发儿童勇往直前,带动儿童的劳动行为,进而感染他人。
总之,教师实施劳动教育必须有一双能发现教育资源的慧眼,让幼儿在一个更开阔的天地培养劳动意识,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