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本土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2021-08-19周晔炜
周晔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园应充分结合本土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本土文化及祖国文化,体会本地的发展与变迁情况,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深挖本土资源,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致力于打造一个与自然相结合的幼儿学习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巧用本土资源和民间游戏打造的特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去设置课程和游戏环节,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让幼儿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
一、结合自然资源,打造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重要的引导环节,教师应利用自然环境,创造有效的区域活动,帮助幼儿全方位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深挖本土资源并合理利用,打造幼儿园特色课程和特色区域活动。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布置可以注重设置一些边角区。在走廊和拐角处可以设置一些功能区,打破传统的区域格局,扩展幼儿的活动范围和空间。例如设置一个“农家乐种植区”,为幼儿打造可以动手种植和栽培的区域,增加对本土资源的印象和了解;在走廊的拐角处设置“手工坊”,用于摆放本土特色手工作品和艺术产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培养创作能力,开阔幼儿的眼界。
若能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很好地应用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域中,能达到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特色区域活动的目的。
二、充实本土资源的活动材料,创设多元玩法
幼儿园的特色区域活动能有效引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是一种自主而灵活的活动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本土资源,了解幼儿园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合理使用这些资源,改变区域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现象,激发幼儿参与特色活动的积极性。农村资源包含山水和农作物,可以把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引入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中,创设一个适宜种植的环境,将乡土气息融入区域活动中。
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二十四节气,向幼儿介绍不同季节的农作物,提高幼儿对节气的认识;也可以以绘画的方式引导幼儿去观察种植园。关于种植的蔬菜棚,可以请种植专家为幼儿讲解种植的特点和要点,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植物成熟后也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采摘活动。可以利用这些收获的蔬菜,组织做蔬菜拼盘的比赛,并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个“果蔬坊”,将幼儿的各种创意作品进行展示,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区域活动的独特性。
教师在每个活动区域投放丰富的本土資源特色活动材料,创设不同的玩法,制造各种新鲜有趣的玩具,有助于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应根据不同特色材料的不同特性,让幼儿学习不同的玩法。
例如竹子可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中展示不同的特性和玩法。在美术区域,可以让幼儿利用竹筒进行绘画创作、编制艺术;在音乐区域,可以指导幼儿利用竹子制作属于自己的乐器;还可以在其他区域利用竹子制作迷宫,让幼儿进行滚动珠子走迷宫的游戏,或是带领幼儿用竹筒进行种植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打造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三、鼓励幼儿收集本土资源材料,丰富教育特色内容
幼儿教育宜发展特色区域活动,而开展特色活动和课程需要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材料。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当地的资源环境和本土区域文化,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材料。
活动开展前,应鼓励幼儿收集本土资源材料。以幼儿为教育和引导的主体,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将本土特色内容和知识融入幼儿的认知中,并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如引导幼儿去观察农村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及其他乡土资源。在园内活动时,鼓励幼儿发现幼儿园周边环境中可以收集的自然材料,如落叶、鹅卵石、果实等,将它们收集后进行手工处理,变成有趣的教育材料。
教师应向家长说明区域活动中收集材料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家长参与收集本土资源材料的过程。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收集活动,增强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体验与孩子收集材料的乐趣。
除了幼儿和家长,幼师的实践经验也有限,且区域活动的开展在我国部分地区普及程度较低,教学的效仿性倾向明显,教师对区域活动的了解不足、认知不够。教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经验,才能理解打造特色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四、开发园本课程,融入本土资源和乡土气息
近年来,我们发现幼儿园的教学总是以现成的文本教材为来源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资源补充程度低,不能很好地带动幼儿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而幼儿也无法深入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和特色资源。因此,结合本土文化和资源打造园本课程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应结合幼儿园所处环境,挖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立足幼儿园实际来创设园本课程,扩展幼儿自主创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以自然资源为主要教学素材和材料充实幼儿园教学课程,构建园本特色课程。
例如利用当地种植资源和便利条件,引入教学课程,让幼儿学习、了解本土资源的可操作性,为幼儿了解和掌握本土文化和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可以以某个内容和资源材料为主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设计一系列帮助幼儿走进生活、体验乡村气息的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意识和艺术修养。以菌菇作物为例,可以设置不同科目的教学活动,如在科学区域中,引导幼儿观察菌菇的生长状况,了解菌菇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长习性。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以图解说的教学方式,使用视频导入课堂内容,或是邀请专家、家长加入这个大课堂,让幼儿不仅能了解到科学技术知识,也能学习一些菌菇类食物的制作方法。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可以更好地让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和经验。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菌菇类植物进行绘画创作、拼图,也可以引导幼儿参与角色扮演,为菌菇类植物建设一个食品加工厂,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对菌菇类植物进行晒制并设计包装,成立一个菌菇食品店,让幼儿思考如何经营这个食品店。
为幼儿创设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可以丰富幼儿对本土资源的认识,了解当地乡村的发展和文化变迁,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加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和提升各方面的技能。
五、以整合和实践为手段,优化本土资源
幼儿教育要注重启蒙性和全方位的引导,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注重渗透各个领域的知识,促进幼儿提高各方面的认知水平,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本土资源和教育材料进行优化整合,将收集到的资源材料的有限性转变为可利用的无限性。在优化本土资源时,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方文化中,很多文化产物是有相关文化缩影的,我们应合理提取并运用在幼儿教育中。童谣、谚语、传说都是十分宝贵的教学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优秀素材。我们在收集民间素材时,不难发现其局限性。例如民间故事带有浓重的迷信色彩,并且语言文字大多取自古文,生僻拗口,这些故事也都比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和读懂。因此,在收集民间故事的时候,教师很有必要将这些内容和素材进行简化和改进,立足幼儿园实际,对材料进行优化。
优化这些材料时,需要以整合和实践为手段。第一,教师在优化文化内容时,应保留真实的场景描述,对一些本土特色景点内容进行真实完整地描述,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当地景点、景物的印象和了解;第二,删去有浓重迷信色彩的情节,引入适合幼儿学习的情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精神;第三,文字应通俗易懂,以幼儿为主体,修改过于书面和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让语言口语化,使故事情节简单形象、生动有趣。在改写民间传说时,要注意保留其传奇性特点,运用通俗而直观的描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家乡文化和历史知识。
总之,优秀的当地文化等本土资源都是幼儿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在幼儿园课堂和区域活动设计中,教师应结合本土资源并做好优化整合,将精华部分的素材引入园本课堂。利用本土资源打造特色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和增加幼儿知识储备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但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和本土资源的结合有局限性,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深入探讨。
(作者单位:昆山市巴城镇正仪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