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2021-08-19王志龙
王志龙
劳动是人类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实践活动,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幼儿园要培养幼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劳动技能,促使幼儿符合社会对儿童独立自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本文将探究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在具体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幼儿形成顽强的意志力。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不能局限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层面,也不能流于形式化,仅开展一两次劳动活动,而是应该立足于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长期持续性进行劳动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布置擦桌子、叠衣服等劳动任务,需要幼儿静下心来,凭着足够的耐心才能完成这一劳动任务。这项持续性的劳动过程,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的辛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劳动果实。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打扫校园公共区域,促使幼儿将校园环境卫生当作自身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劳动中,幼儿能认识到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教师要培养幼儿在日积月累的劳动中形成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探究,适当的劳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身体素质,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思维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和实践技能提升有着促进作用。比如在自主性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自发探索劳动的意义,帮助幼儿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劳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幼儿很多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品质和能力,这要比教师口头教授和模拟问题教学方式更具真实性和实效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校园操场拔草劳动时,很多细小的杂草很难通过一己之力扫除干净,幼儿可以与同伴合作,找到可利用的工具,齐心协力将杂草清除干净。在除草过程中,教师发现某名幼儿善于开动脑筋,愿意思考,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善于和他人沟通与合作。教师可以对该幼儿进行表扬,发挥榜样作用。
(三)劳动能增强幼儿合作意识和思想认知
劳动能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和社交沟通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沟通的机会。在劳动教育情境下,教师要为幼儿综合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锻炼幼儿的意志力,让幼儿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实现自我价值,交到真诚的朋友。通过班级共同劳动,幼儿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在相互合作中形成了班级集体荣誉感。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打扫体育场的时候,先划分好打扫区域,按照班级人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需要打扫哪一部分,要怎么配合才能打扫干净。幼儿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劳动分工。在具体打扫过程中,幼儿们一同合作,加强了他们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满足感,提高了对劳动的认知,实现了快乐劳动与学习,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快乐、轻松的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劳动,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享受劳动。
二、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
(一)从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
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教育本身并不是以劳动为主要目的,其最重要的意义是在于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劳动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因此,幼儿园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劳动教育,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劳动项目,围绕幼儿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来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让劳动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逐渐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吃饭前后自己洗手、午睡前后自己穿脱外套等。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像洗脸、刷牙、洗袜子等,根据幼儿的成长速度和具体表现,逐渐增加难度与劳动量,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劳动比赛,以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热情。例如,将幼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小组,一般分为4~5个小组,每人负责一天的值日工作,小组内成员可以自行分工,谁负责什么任务,具体怎么做,要有明确的计划,像有的负责擦黑板,有的负责拖地、扫地,有的负责打水等。其他幼儿需要每天整理好自己的被褥、收拾好自己的衣物,每天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每天清洗水杯等。通過这样的形式,教师可以留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每周按照各组劳动成果评选劳动之星,并颁发奖状和奖励相应的文具用品。开展劳动比赛可以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劳动,让幼儿在小组相互合作和分工中形成集体服务意识,产生劳动的满足感。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督促幼儿在家里也能完成整理生活用品以及做好房间打扫工作,逐渐让劳动意识贯穿幼儿成长发展始终。
(二)从教学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
课程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开展劳动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方式,不同课程可以为劳动教育提供多元的实施途径。一是开展主题课程劳动教育。教师设立特定的主题课程,将劳动意识和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加强劳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教师要善于寻找发展机会,通过多重途径渗透劳动教育。教师要结合课程类型和特点制订劳动教育方案。二是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内容的联合,实现劳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双重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在音乐、艺术、手工、语文等领域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教师还可以针对“五一”劳动节、校园纪念活动日等进行多元化主题活动,增加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劳动热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以语文课程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上网搜集有关劳动的趣味小故事,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在课上播放给幼儿听,教师可以从中适当引导,让幼儿针对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想法。再如,在音乐课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劳动的音乐曲目,像《劳动最光荣》中“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从中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
(三)从课外实践中渗透劳动教育
教师要融合现有资源条件,有序开展园外劳动活动,打破幼儿在园内劳动的思想局限。园外劳动活动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幼儿园成立家长社团,与家长展开劳动教育合作。例如,教师可以举办“爱心捐赠”活动,对闲置玩具、物品进行整理,成为班级共享资源。教师合理设置物品买卖场景,幼儿通过劳动券购买所需商品,使用期限为商品管理者设定的日期。比如,小明想购买关于科幻故事的书籍,在装有劳动券的纸箱中抽取一张券,券上的劳动内容不同,可以是充当一天“清洁卫士”或者帮助卖家整理书桌等不同劳动内容,幼儿如果接受劳动内容,卖家也认可交易的内容,消费者就可以换取自己想要的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明白通过劳动能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的道理,体会劳动的意义。二是开展校外职业角色体验活动。劳动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幼儿掌握劳动技能,还需要引导幼儿深入社会实践,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工作职责,拓宽劳动教育形式,促使幼儿树立服务社会的劳动意识,培养幼儿在多方面的劳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给幼儿布置一个任务,让幼儿观察不同职业人群的语言、形象、工作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设置活动类型,其一,在校园内创设情境,例如在超市、医院等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其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深入社会实践社区,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下深化对劳动的认知。例如,在社区举行“清洁工”活动,捡拾社区垃圾,让幼儿体会清洁工人劳动的辛苦,学会爱护环境,尊重和珍惜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幼儿学会垃圾分类投放,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教师需要在劳动教育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幼儿树立积极的劳动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健康生活观念,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观念意识。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让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意义,从小培养幼儿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技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