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的物理课堂构建策略
2021-08-19付鹂娟
付鹂娟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构建“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要用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单元,基于课程目标设计评价目标,设计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框架,设计反馈学生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量表.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物理核心素养;高三复习;场的描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3-0022-04
基金项目: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关注课题“基于学生发展的高中物理单元结构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DGH20190018).
作者简介:付鹂娟(1973-),女,湖北黄石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学习与评价”不仅具有一致性关系,且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评价持续地镶嵌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策略的改进提供证据.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共享目标.“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本文以“场的描述”为例,阐述基于物理核心素养设计评价目标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物理课堂的策略.
2 “教、学、评”一体化物理课堂构建的案例
2.1 核心素养导向下复习单元的架构
传统教学,高三一轮电磁学复习通常将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划分为五章.教师在复习中虽然会渗透“场”的观念,但由于教学内容的限制,这种渗透是隐性的,学生对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的认识是相对孤立的.
用“场”的概念建立起各章的本质联系,把静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整合为一个大的复习单元,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在一致性,凸显物理观念.具体内容见表1.
2.2 课程目标统领下评价目标的设计
清晰的评价目标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要制定清晰的评价目标,应该处理好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测评的评价目标,以体现知识的掌握、获取知识过程中思维的发展以及方法的应用情况,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目标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场的描述”包括力的描述范式和能量的描述范式,这两种描述范式既可以描述重力场,又可以描述静电场,这就把不同章节、不同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并且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不同物理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揭示物理知识的本质.因此,用“场的描述”作为主线复习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提高复习效率.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的课程要求,本节课围绕“场的描述”设计的评价目标如下:
(1)能通过实验论证说明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以及场具有力和能的性质,建立从力和能的角度描述场的认识角度.
(2)能归纳物理学描述“场”的方法,并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重力场和电场,理解场的统一性.
(3)能從力和能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解决带电粒子运动的综合问题.
(4)能从描述场的物理量“势”的角度理解场的多样性.
2.3 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框架设计
指向对学生素养的评价要体现知识的掌握、获取知识过程中思维的发展以及方法的应用,因此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间有内在的逻辑关联,问题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基于评价目标本节课设计的问题框架如下:
问题1.教师演示三个实验:通电导线在磁铁中运动实验;带电金属球周围锡纸球摆动实验;电磁炉使小灯泡发光实验.通过这三个实验你能分析推理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2.用物理语言描述静电场、磁场和涡旋电场,你会想到哪些方法?
问题3.如何描述重力场?
问题4.空间一静电场,存在与x轴重合的电场线,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2所示,在x轴上释放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做什么运动?
问题5.你能画出涡旋电场的“电势”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图像吗?
问题1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收集证据论证“场”的存在性以及场力和能的性质,评价学生基于证据的分析推理能力.问题2设问开放,学生总结描述“场”的方法,要以静电场、磁场和涡旋电场具体的描述方法为抓手,在调用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建立知识的联系.问题1和问题2引导学生从力和能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描述场,初步建立场的“认识模型”.问题3从“场”的角度认识重力的作用,是认识角度的拓展,用建立的“认识模型”描述重力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认识模型”.问题4通过φ -x图像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学生应用“认识模型”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评价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思路结构化水平.问题5对学生有一定“误导”,但如果学生能从“势”的概念深入理解不同“场”的性质,提出对问题的质疑,体现了质疑创新的精神.课堂实践表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可评价学生思维发展和方法的应用,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2.4 指向目标达成路径的评价量表的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力求通过学习评价反馈目标达成情况,展现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学习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一方面学习评价的维度、标准和不同的层级,可以反馈学生知识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不同水平,另一方面借助评价学生可以自我调控,发展思维.本节课各环节设计的评价量表如下.
学习活动1:观察实验,论证说明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以及场具有力和能的性质.
评价目标:能通过实验论证说明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以及场具有力和能的性质,建立从力和能的角度描述场的认识角度.
学习活动1评价量表见表2.
学习活动1教师总结见表3.
学习活动2:归纳用物理语言描述场的方法.
评价目标:能归纳物理学描述“场”的方法,体会这些方法都围绕力和能的角度描述.能建立不同描述方法间的联系.
学习活动2评价量表见表4.
学习活动2教师总结如图3所示.
学习活动3:用不同的方法描述重力场.
评价目标: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重力場,理解场的统一性.
学习活动3评价量表见表5.
学习活动3教师总结如图4所示.
学习活动4:在学案上完成问题4:空间一静电场,存在与x轴重合的电场线,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如图5所示,在x轴上释放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做什么运动.
评价目标: 能从力和能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解决带电粒子运动的综合问题.
学习活动4评价量表见表6.
学习活动4教师总结如图6所示.
学习活动5:画出涡旋电场的“电势”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图像.
评价目标:能从描述场的物理量“势”的角度理解场的多样性.
学习活动5评价量表见表7.
教师总结: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描述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及其相互作用,所以无论是实物粒子还是场,我们都要从其相互作用、运动,还有能量的角度进行描述和研究.
3 结束语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围绕目标,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与学”“教与评”“评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把教的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三个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而且要保证三要素内在的一致性.
按照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设计.其设计流程如图7.
参考文献:
[1]杨玉琴.“教、学、评一体化”下的目标设计与达成—基于2017版课标附录案例的批判性思考[J].化学教学,2020(09):3-9.
[2]邢红军,童大振,龚文慧.中学物理描述范式及其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9(16):54-56.
[3]付鹂娟.高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探索——以“示波器的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为例 [J].物理通报,2020(04):36-41.
[4]王建辉,夏伟宁,刘云峰.依托评价 改变方式 推进课改——以“初中物理教学‘玩、理、探、用、结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为例[J].中学物理,2020,38(08):31-33.
(收稿日期: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