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的村落景观设计优化策略
——以徽州地区为例

2021-08-19王国伟

中国园林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村古村落徽州

王国伟

(意)罗杰威*

1 研究背景

1.1 新村空间设计语汇模块化和千村一面的问题

地域特征是限定区域内各社区共同的历史和文化感,是在当地居民和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是决定居民生活质量及当地景观延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在地域景观发展演变过程中传递景观个性的能力[1]。新村地域特征弱化的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讨论,提倡乡村建设应注重乡村景观特质的延续,不应盲目效仿城市景观[2-3]。村落景观设计在地域特征营建方面存在仅用本土、经济、简易的材料设计广场和树池等城市设计语汇,而不是挖掘、沿用地方村落空间元素的情况。不同省市的村落景观设计使用同样的设计语汇势必会导致地域特征弱化和“千村一面”的问题(图1)。

图1 新村景观地域特征弱化现象(引自https://shop.zbj.com/12863543/sid-1099701.html)

1.2 新村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的问题

新村普遍存在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的问题。董鉴泓、石楠等具体描述了这个问题:“村落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通常是由于设计者对村民的生活方式了解不足而引起的,例如,在新农村环境中很难保证日常农业生产,没有地方存放农具和饲养牲畜……[4]”村落景观设计需要清楚了解村民

的实际需求[5]及对应的空间类型,需要更多地关注村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功能分区和图形设计。由于新村中缺少与村民空间行为相对应的空间类型,导致村民依自我意愿对新村空间进行自主改造,而村民自发性建设会进一步引发村民与管理者、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最终往往以管理者对村民的强制干预而被临时“解决”。

1.3 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研究促进解决上述问题

宅间元素指村落宅院之间的各个构成部分,包含了聚落实体边界范围以内空间中非建筑部分的诸要素,包括公共活动部分的平坦、晒场、巷道等空间要素,以及空间中的棚架、圈舍、添灯等构筑物要素。宅间元素是针对村落空间形态构成内容细化提出的概念,旨在探讨地方村落平面形态的构成内容,丰富新村设计语汇;针对的是因过度使用广场、草坪、树池等当代社区元素对全国不同地区新村景观无差别设计而造成的地域特征弱化及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的问题。

古村落宅间元素反映了地域特征。古村落宅间元素是村民日常生活、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在相互影响下长期适应发展的结果,上述因素塑造了宅间元素的类别与形式,其类别与形式又反映了村落的地域特征。例如,徽州古村落与山西古村落有各自的地域特征,二者亦有各自的宅间元素:徽州古村落的宅间元素包括平坦、塝、垱、门当、添灯、埠头、晒场、菜圃、溪、排水渠、滴水沟等;山西古村落的宅间元素包括垴畔、高圪台、圪崂、窑院、坪地、晒场、石碾、碉楼、牲口房、水井窑等。

古村落宅间元素承载了村民的空间行为。村落任何宅间元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甚至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空间行为[6]。不同的空间行为对应不同的宅间元素类型,例如,古村落宅间元素“菜圃”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种菜的需要;“垱”可以满足村民存放柴草和农具的需要;“圈舍”可以满足村民饲养牲畜的需求。部分村落景观设计忽视了延续地方村落宅间元素的重要性,过度依赖既有的、来自城市的广场、草坪、树池等宅间元素,缺少与村民空间行为相对应的元素类型,致使村落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所以新村空间不契合村民空间行为的问题实际上是新村景观设计没有延续地方古村落宅间元素,因此需要明确村落空间行为的类型及相对应的宅间元素,辅助村落景观设计契合空间行为需求。

基于此,本文从宅间元素的视角提出村落景观设计优化策略,主张在新村景观设计过程中使用地方村落宅间元素作为空间设计语汇,促进解决既有村落空间设计语汇模块化及相应的地域特征弱化和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等问题。不同地域村落需要总结地方的宅间元素模式,用A地区的宅间元素设计A地区的村落空间,用B地区的宅间元素设计B地区的村落空间(图2)。以徽州地区古村落为例,从宅间元素分类、宅间元素图示、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关联3个方面阐述地方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研究方法论。宅间元素分类和图示分析对应地域特征弱化和千村一面的问题,辅助设计师了解地方村落有哪些宅间元素可用于新村设计,以及元素的形式是什么;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关联分析对应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的问题,辅助设计师了解地方村落村民的空间行为需求是什么,以及与哪些元素相关联。

图2 基于古村落宅间元素的村落景观设计优化策略(左:既有村落景观设计模式;右:基于古村落宅间元素的村落景观设计模式)

2 研究概述

地方元素研究促进延续地域特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提出挖掘和沿用地方元素对地方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7],无论是设计理论还是设计实践,挖掘地方设计元素作为“千村一面”问题的解决路径均得到重视。模式是“事物的标准样式”,具有较强的归纳性和推广性[8],元素模式作为设计语汇的一种形式,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表现在促进人类与自然的交流、理解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评价景观环境质量,以及连接生活与艺术、空间与时间、过去与未来等方面[9]。元素模式研究与应用为村落景观地域特征的营造和延续提供了一种思考方法和技术路线[10]。

地方元素研究缺少对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关注。村落地方元素的挖掘集中在古村落空间形态[11-12],建筑细部和建筑材料[13],适用技术[14],古村落耕读文化、宗族文化、名人轶事[15],以及风俗特色、手艺、戏曲和特色小吃等[16],对构成村落空间形态元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村落空间形态方面涉及村落元素的研究多以建筑及其围合的巷道为本体讨论村落空间形态特征[17],较少涉及详细的古村落空间形态构成元素类别(垴畔、圪崂、坪地、埠头、滴水沟、水塘等)。尽管以建筑和巷道作为元素进行研究可以辨析村落空间形态结构,但若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宅间元素的研究内容,则更加有助于详细、具体、系统地探讨村落空间形态特征。景观是语言的一种形式[18],景观设计语言包括景观设计语汇、景观设计语法和景观设计篇章[19]。从语言学的视角来看,元素单体研究(词汇)作为基本构成内容是研究村落空间形态(语法)的必要步骤。

图示是图像的速记,是一种示意符号,具有解释、分析某个具体形式的功能,亦有创造性和设计能力[20]。图示又是设计的工具,是设计表达和交流的语言[21],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略图示,则会影响设计参与者之间的良好沟通[22]。运用图示对现实形态进行描述是各学科共同的研究途径[23],如迈克尔·康泽恩通过图示描述城镇形态学中的“平面单元”[24];比尔·希利尔在空间句法研究中通过图示表述从街道空间中抽象出来的轴线及进一步生成的构型[25];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则通过图示描述了城镇、邻里、住宅等共253个模式[26]。图示对古村落宅间元素研究亦有重要的意义,它的优点是可以准确概括和总结古村落宅间元素非规则几何形的形式特征。图示在古村落空间形态方面的相关研究包括通过图示解析徽州古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类别与形式[27],通过图示描述徽州古村落宗族图谱中的村落宅图[28],以图示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古村落集中型、组团型、带型、放射型、象征型和灵活型的空间形态[29]等。另外,村落空间行为研究主要倾向于对农村社会生产生活等的描述和讨论[30-31],空间行为与空间元素关联的研究依然是理论研究的短板,有待进一步深入[32]。

综上,本文以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分类、元素图示、元素与空间行为的关联3个方面探讨元素模式研究方法,以及其作为设计语汇在村落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 研究方法

3.1 案例选择

以中国徽州地区古村落为例,通过徽州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3个古村落宅间元素分类、空间形状与空间行为研究,总结并阐述地方宅间元素模式,在理论层面提出本文对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研究与应用的思考。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位于中国徽州地区,每个村落都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村民的自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一些历史村落的建筑和空间形态,但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的建筑和空间形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对每个村落近20天驻村调研的过程中,通过与村民交谈了解到,目前关麓村约有230位常住居民,古溪村约有120位常住居民,丰梧村约有200位常住居民,通过实地观察发现,本土村民基本延续了当地生产和生活方式。保存完好的建筑和空间形态,以及延续的日常生活方式是选择以上3个村落作为研究案例的主要原因。

3.2 分类宅间元素

古村落的宅间元素分类是为了识别可用于村落空间设计的多样的元素类别,避免过度依赖既有的来自城市的元素。古村落宅间元素分类包括3个主要步骤。1)通过与当地年长村民的访谈和讨论统计及梳理宅间元素分类,这类村民包括前村长、书记和退休教师。选择他们的原因是:在追求城市化的过程中,村落遗产的价值被忽略、村庄的历史逐渐被遗忘,这类村民比年轻人和普通村民对村落的历史了解更多,有助于更好地收集宅间元素的分类、了解各地方元素的含义。2)与这些村民一起实地考察,通过地图标记的方法标注已统计的元素类别,补充未标记的元素类别。3)通过广泛地查阅文献,如县志、走笔、专著、论文等,进一步收集宅间元素分类。

3.3 绘制宅间元素图示

绘制古村落宅间元素图示有助于准确地总结和概括元素的综合形态特征,为设计师提供设计依据,避免因对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形状和尺寸不熟悉而影响村落地域性景观特质的传承。绘制古村落宅间元素图示的难点在于非规则几何形宅间元素边界的确定,方法是首先用无人机扫描村落平面并通过Agisoft Photoscan合成高分辨率的村落平面图,然后以1:200的比例尺彩色打印图纸(可分区块打印),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标记的方法在纸质地图上按照“古村落宅间元素列表”描绘元素边界,最后在离开村落前将纸质文件转换为AutoCAD电子文件,便于在绘图过程中返回现场及时补充缺失的信息。

3.4 统计分析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的关联

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关联研究对于村落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识别出与村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空间活动类型及其与元素的关联。正如董鉴泓、石楠等对村落空间无法满足空间活动需求的描述:“村落设计中的一些问题通常是由于设计师对村民的生活方式了解不足而引起的。[4]”只有了解村民的空间行为类型及其与宅间元素的关联,才能使村落景观设计契合村民的实际需求。空间行为的数据收集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和地图标记,获得的空间行为数据对应特定的宅间元素,因为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清楚地标记了空间行为发生的位置。通过将空间行为数据与宅间元素相关联,可以创建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关系数据表,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定量分析,可以确定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

4 研究结果: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

4.1 宅间元素分类

分类并汇总了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3个古村落宅间元素共计23种,其中1种为现已毁坏的元素;另外3种为在村落旅游开发中新建的元素(表1)。通过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分类列表可以看出,古村落宅间元素与新村既有设计元素具有显著区别。平坦、塝、埠头、垱、滴水沟等元素反映了徽州村落空间形态地域特征,但是在当地新村景观设计中,却难以看到这些地方宅间元素的传承。

表1 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分类

4.2 宅间元素图示

由于村落发展过程中宅间元素“添灯”遭到破坏,徽州古村落现有宅间元素图示仅包括22种(图3~5)。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3个村落的宅间元素图示概括了徽州地区古村落宅间元素的形状特征,反映了与新村规则几何形宅间元素的差别。宅间元素图示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辅助村落规划更好地尊重和传承地域特征。由于既有村落景观设计方法偏重主观经验指导设计,设计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设计质量,致使量大面广的村落景观设计实践质量参差不齐。古村落宅间元素图示为村落空间设计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村落地域特征在新村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延续提供了保障。

图3 徽州关麓村宅间元素图示

图5 徽州丰梧村宅间元素图示

4.3 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的关联

研究统计了徽州关麓村、古溪村、丰梧村3个古村落的空间行为共计25种,包括:闲坐聊天、驻足交谈、户外就餐、散步、农活、洗菜、清洗衣物、贩卖蔬菜、理菜、晒晾衣物、晒晾谷物、饲养家畜、带孩子、清扫街巷、机动车、维修农具、非机动车、采摘蔬菜、搬运农具、洗餐具、锻炼身体、溪边刷牙、堆放柴草、纳鞋底、清洗农具。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关联图(图6),线条粗细反映数值对应强度。其中7种空间行为类型统计次数约占统计总频次的78.7%,包括闲坐聊天、户外就餐、散步、驻足交谈、清洗衣物、洗菜和农活。徽州古村落23种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巷弄、石凳、平坦、埠头、晒场和菜圃,这6种宅间元素承载了93.9%的空间行为。水塘、滴水沟等元素没有出现在统计列表中并不是说这些元素与空间行为不相关,统计结果仅反映了与当下村民日常空间行为发生直接关联的元素。

图6 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与空间行为的关联

5 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在地方新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5.1 茆田村简介

徽州茆田村现有住户56户,住区占地面积约55亩(0.036km2)。村落整体呈徽州地区“粉墙黛瓦”的风格,但建筑因年久失修存在质量差的问题,宗族祠堂、庙等均已被破坏或拆除,并不具备类似关麓村等“传统村落”就地保护和更新的遗产价值。与当地其他村落类似,该村亦存在缺少污水排水系统和空心化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对通过村落改建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避免因“拆村并点”造成聚落远离耕地,以及就地更新带来的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基于徽州地方村落宅间元素对茆田村就近置换土地并规划新村(图7)。

图7 茆田新村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5.2 宅间元素的应用

首先,在徽州茆田新村景观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择本土宅间元素,共涉及平坦、滴水沟、圈舍、菜圃等18种类型。恢复已毁的祠堂、庙、添灯等元素,因为在村落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当地的信仰和精神寄托,而祠堂、庙等元素正是村民信仰和精神生活表达、交流的场所。保留现场的水塘,并在外围布置竹林,营造村口休憩空间。同时,对于溪、井等元素,由于现场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和需求,强行设计这些元素不仅会提高建设和维护成本,而且与当下的空间行为毫不相关,因此省去了这部分元素的选择和应用,避免陷入教条主义。

其次,对宅间元素的选择和应用考虑了当地村民的生活需求。茆田新村的景观设计参考借鉴了徽州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例如闲坐聊天、户外就餐等7种空间行为类型统计次数约占统计总频次的78.7%;巷弄、平坦等宅间元素承载了93.9%的空间行为。因此首先规划了这7种空间行为类型并强化了6种元素在新村景观设计中的比重,保证绝大多数的空间行为都能得到满足,避免出现设计与空间行为需求不契合的问题。

再次,根据当代生活实际需求补充并改进了部分元素。徽州古村落的巷道多为1~2m的小路,难以满足村民对机动车类交通工具的使用需求。据此,在徽州茆田新村村落外围规划设计双向车道,村内外人车分流,并控制住户到车行道的步行距离在5min以内,在满足居民对现代交通方式需求的同时,也保障村落内部静谧的生活氛围。适当增宽内部巷道的宽度,保证在特殊情况下汽车可入户。祠堂、庙等元素是人群聚集的中心,为满足村民集会需求,增加了临近祠堂、庙的平坦面积。广场舞是当代中老年村民最喜爱的公众活动项目,祠堂前的平坦和晒场亦为村民提供了跳广场舞的场地。茆田新村的规划选址是茆田村周边既有道路围合的场地,在满足茆田村常住村民住宅用地的情况下尚有额外土地,将这片额外的土地设计为竹林公园,既可以作为未来村落的开发用地,也可以为村民提供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场地,丰富村民户外活动类型。

最后,依据当地宅间元素图示规划村落平面。宅间元素的图示精确概括、提炼了元素的形态特征,为茆田新村平面设计提供参考。在方案平面设计阶段,以元素图示为参照,避免由于对地方元素形态和尺度不熟悉导致设计无从下手,或是由于惯性思维设计“方形广场”“笔直道路”等不契合地方村落地域特征的情况。图示作为设计表达与交流的媒介,使茆田新村平面形态最大限度地延续了地域特征(图8)。

图8 茆田新村宅间元素图示

5.3 方案评述

在村落总体空间形态方面,方案不仅尊重并延续了地方古村落有机平面布局,还综合考虑了村民对当代交通方式的需求。方案延续了当地古村落18种外部空间元素类别,元素图示基本反映了地方古村落外部空间元素分布的特征及规律。方案在遵循了地方古村落有机平面布局的基础上,在村落外围规划了双向车道,以侧向停车方式解决了村民对机动车的使用与停放需求。在村落空间类型丰富度及空间需求匹配度方面,多元的空间类型不仅延续了本土村落地域特征、满足了村民原始需求,空间在当代需求下的改造也满足了当代村民生活对村落外部空间的功能诉求。综上,基于地方古村落宅间元素的村落外部空间设计既在村落总体空间形态方面延续了地域特征,又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类型满足村民多元空间需求。

6 结语

针对新村空间设计语汇模块化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地方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的村落景观设计优化策略,通过实例阐述了徽州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以及元素模式作为空间设计语汇在地方新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古村落宅间元素分类和图示为设计师明确了地方宅间元素的形态特征,以及哪些宅间元素可以用于村落景观设计,主要用于应对地域特征弱化的问题;元素与空间行为的关联确定了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空间行为类型及与宅间元素的对应关系,主要用于应对空间不契合空间行为的问题。不同地方村落景观设计需要有地方的设计语汇,总结地方古村落宅间元素模式正是对村落景观设计语汇的补充和完善,促进解决既有村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设计语汇模块化问题,为尊重和延续地域特征的村落景观设计提供客观依据。

宅间元素模式需要持续更新和发展。元素模式是元素与村民日常生活需求长期适应性发展的结果,尽管在一定时期内元素的形态特征与村民空间需求保持一致,但村民的空间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这就要求古村落宅间元素在村落景观设计过程中持续更新和完善,以期元素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契合村民实际需求并延续村落地域特征。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新村古村落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中国画《林涧·新村》
徽州春雪
徽州绿荫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火焰山下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