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审美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室内设计研究

2021-08-19HanFengLiSha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8期
关键词:办公行政生态

■韩 风,李 沙 Han Feng & Li Sha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今天,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愈演愈烈,工业文明中以损耗生态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持续,随着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论至上的发展模式和审美方式。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思想,开启了人们认知和体验生态环境的崭新视角。如环境美学的代表人物,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 柏林特(Arnold Berleant)所提出的,人类应该学会从生态环境的对立面走出来,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环境与事物,改变以往静观和功利的审美视角,将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作为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是实践美学不可或缺的维度,在构建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十分注重其理念在实践应用领域的拓展。设计实践是检验审美观念最为直观的途径,如政府行政办公建筑中室内设计的空间布局、形态特征、材料运用和体验方式等方面,都可以透射出决策者和设计者的审美标准,更能体现政府形象及其秉持的发展理念。从生态审美视角审视当代行政办公室内设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设计实践中存在的审美误区,更直观地理解生态审美观及其原则在应用领域的实践方法与途径。

1 生态审美的诠释

生态一词,在古汉语中最早是用来描述事物美好的姿态,如南朝梁简文帝《筝赋》中的“丹荑成叶,翠阴如黛。佳人采掇,动容生态。”当代汉语中对于生态词义的理解,多是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这与西方“生态”(Eco)一词的涵义基本相同,即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1869年,生态学(Ecology)概念首次被提出,将有机体与周边环境所包含的全部生存条件都囊括进了生态学的研究范畴,这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欣赏和对待周边环境的方式。生态审美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基础之上,以人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作为审美体验和评价美的标准。

生态的美并非单一事物之美,而在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与持续。正如柏林特所说:“美不再是指某一为人们所称赞的外表齐整的对象所具有的完美性,而成为了某一环境的普遍的美学价值。这一价值更大程度上是由提升人与环境的亲密联系过程中的知觉直观性和强度来测定的,而较少为形式上的特征所决定”[1]。因此,当我们从生态审美视角去看待周边事物的时候,不应单纯关注形式上的特征,而应转向对于生态环境所蕴含的整体关系进行评价。

传统意义的美,往往建立在试听之上。从马库斯·西塞罗的“艺术美的认识局限于视听层面”,到柏拉图认为视觉是五官感觉中最敏锐的器官,不难看出,西方传统审美体验遵从的是“试听至上”的原则,这种审美方式将人与对象的关系割裂开来,陷入了主客二分的对立局面。而生态审美所追求的应如中国山水诗画中所倡导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境界,审美应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审美对象也不仅局限于自然环境,而应拓展到整个环境中所有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2]。生态审美倡导的是一种“功能上的适合”,人类必须改变以往静观和功利的审美传统,要以人与周边事物的和谐与适合作为审美的价值取向[3]。

2 生态审美观的涵义与审美原则

生态审美观,即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作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体现了人对生态环境的依存以及人与环境的深度关联。广义的生态环境将人与其周边全部条件都囊括在内,因此,生态不仅局限于自然界的范畴,而是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对人与身边事物之间关系的深层探讨。从生态审美视角出发去体验和感知周边环境的和谐关系,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参与性和适度性三大原则。

■图1 康巴什政府办公楼大厅

■图2 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图3 荷兰赫姆斯格市政厅内接待与休息功能为主

2.1 整体性原则

生态审美的整体性注重的是人与环境的整体关系,任何空间和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或片段,即使微小的环节对于整个环境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4]。以这种途径对室内空间进行审美鉴赏的时候,空间中的界面、家具、陈设、绿植都不再是静态的、孤立存在的,审美体验的范畴需要拓展到对整个空间关系以及使用者的生理与心理感受的感知。设计也从单纯强调人的视觉享受的层面,上升到关注人的设计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整体影响。

2.2 参与性原则

生态审美的参与性强调的是人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以试听的方式去感知,而应调动人类所有感官,在通过眼睛去看和用耳朵去听之外,还可以通过触觉去感受事物的质感、形态、温度以及事物的运动变化,通过嗅觉去感受环境中的气息。同时,作为参与者的人并非静止不动的,身体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变化也会对审美体验产生作用。

2.3 适度性原则

生态审美的适度性倡导对人类过度消耗的行为进行控制,摒弃盲目追求宏大与奢华,有效地控制人类行为对于生态资源的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破坏[5]。人的生存依赖于生态资源,而对资源无休止的掠夺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最终也损害了人自身的利益和危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适度并非要求降低审美标准,而是探寻某种适合,杜绝非必要的浪费[6]。

3 生态审美指向的行政办公室内设计策略

行政办公场所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日常办公的场所,具体可分为政府机关办公及行政服务办公两类空间。政府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如行使管理权力的各级人民政府机关办公楼;行政服务空间如司法、治安、经济、文教、政治、资源等职能部门,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各项服务的场所。生态审美视角下的行政办公室内应该能够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充满人性化关怀与良好的体验感[7]。但当今我国的行政办公场所存在着一些问题,违背了其应遵循的发展理念和功能适合的原则,符合生态审美观念的室内设计策略探讨的就是如何通过设计,优化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实现提升我国行政办公室内空间品质和体现生态审美标准的终极目标[8]。

3.1 突出开放与人性化的空间特征

中国古代的行政办公场所是各级署衙,高大的院墙和戒备森严的衙门口将署衙围合成封闭的私属领地,院内统治阶级与院外普通百姓割裂开来,由此划分出了身份的贵贱以及地位的尊卑。古代署衙室内正是按照“贵贱有等、贫富有称”的封建等级思想而布置的,官员们高高在上端坐堂中,百姓卑躬屈膝跪在堂下,两者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审视与被审视的关系。百姓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的是压迫、紧张。而今天的行政办公场所已经由统治阶级的专权空间转变成“为人民提供服务”的公共场所,适合当代行政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的语言不再应该都有明显的等级化与封闭化的特征,而应呈现出一种开放、平等和自由的状态。

生态审美的整体性和参与性原则要求行政办公室内设计应该注重元素要适应整体需求,任何设计元素都不应因单纯追求形式感而脱离整体,要符合其室内环境的整体功能定位,并有利于使用者的参与与体验。但个别行政办公场所却出现为了形式感而舍弃整体性与参与性的审美误区,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政府办公楼室内的大台阶处理方式(图1)。这种大台阶的高台处理方式,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是为了抬高建筑的等级,突出使用者尊贵的身份与至高无上的权利。这种如“朝圣”一般走上台阶的体验,并不符合当代行政办公场所“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定位。而如北京大兴经开区政务大厅及荷兰赫姆斯格市政厅入口门厅的设计就相对合理,没有采用大台阶的夸张处理手法,而是突出人平等的参与性,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图2-图3)[9]。因此,生态审美倡导的行政办公空间尽量采取开放的布局,减少大台阶或实体隔墙带来的隔阂感;服务区域应改变以往银行窗口一般的接待方式,采用开敞办公的接待方式,以人性化尺度的家具来为公众带来平等、自由的参与体验感受(图4)。生态审美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共处同样是生态审美关注的范畴。

3.2 融入自然元素营造和谐环境

生态审美观倡导的是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作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审美意识,往往在面对自然的时候,人的身心能够放松,享受与自然融合的意境。而快节奏的都市工作和生活,使人们逐渐远离了自然,被困在钢筋混凝土围合的建筑空间中紧张、忙碌地工作着,难觅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10]。行政办公空间大多采用单调的白色或灰色色调,对于自然元素的忽视,造成了室内外环境完全割裂,这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处理室内外自然元素的态度截然相反。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人与自然并非对立,自然往往带有人格化的属性,对自然的亲近透射出了人对于欣赏自然、效仿自然、体悟自然,最终对自然界提出审美诉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将自然元素融入行政办公空间并非简单地摆放几盆植物,而应将自然元素融入设计语言之中,通过植物增添室内空间的层次与色彩,使呆板的办公空间更加富有生命力。如作为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企业准入服务厅室内环境中,充分利用了绿色植物设计元素,在总服务台背景墙采用了绿色植物垂直绿化的方式,并通过不同色彩的植被进行拼接,形成了极具韵律感与色彩变化的绿植墙面,为整体以灰色为主色调的室内空间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图5)[11]。在室内公共区域的几个弧形花坛景观中,也精心布置高低错落、色彩分明的花卉与绿植,为办理业务的公众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图6)。随着花期不同,花卉色彩、形态、花香的改变赋予了整个空间以时间维度的变化,这些动态因素使人们的体验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形成了多维度的感官体验和互动感,这就是生态审美所倡导的参与性体验的方式。整个行政办公空间因为自然元素的点缀变得充满生机,人的心态也更加轻松愉悦,体验到了整体环境的和谐与舒适。

■图4 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准入服务厅业务办理区域

■图5 接待台区域的绿植背景墙及景观花坛

■图6 办公区域的景观花坛设计

3.3 选择适宜的室内装饰材料

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是项目设计师或决策者自身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的直接体现。如鄂尔多斯康巴什政府办公楼作为开发区级别的办公场所,却大量使用石材装修,并在室内空间最核心的位置,摆放着两件用珍贵木材雕刻而成的“笏板”艺术品,作为封建社会中大臣向皇帝上奏时使用的工具,笏板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与为人民服务理念背道而驰的同时也浪费了珍贵的木材,此类现象在今天行政办公场所中屡见不鲜(图7-图8)。正如欧阳修所说:“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这种对物质的无限追求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奢侈富贵生活的反映,追求奢侈材料和豪华装修是享乐主义思想所导致的审美误区。而当代行政办公楼在选择室内装饰材料的时候,应坚持适度性原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7年4月17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问题的通知》要求坚决抵制追求和攀比办公场所豪华气派的现象[12]。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中,也对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行政办公楼的级别和相应装饰用材方面有详细的规定,提出了装修应依据“简朴庄重、经济适用”的基本原则,避免进口高档材料的选用,根据级别以中级和普通装修为主的实施方针[13]。

“适度、集约、控制能耗”指导思想下的材料选择:(1)应注重与办公级别的适宜性,根据自身单位的办公级别确立相应装修材料的档次。(2)进行重点空间与普通空间的差异性划分。对重点部位,如门厅、电梯厅、贵宾接待室、重要会议室、领导人员办公室等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装修,可选用档次稍高的材料。而一般工作人员办公室以及其他房间和普通部位应选用普通装饰材料,避免选用石材、壁纸等装饰材料[14]。(3)尽量选用本地材料,兼顾美观和地方特色,在突出地域文化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4)尽量避免使用如天然木材、大理石等不可再生的天然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总之,生态审美观念下的室内装饰材料应努力实现材料的美观性、经济性和耐用性等因素与空间的功能定位及使用需求的高度适合,室内设计所追求的和谐应该是审美层面、功能层面与生态层面的整体协调[15]。

■图7 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政府办公楼大堂

■图8 木雕“笏板”艺术品

4 结语

行政办公建筑是政府意识的直观表现,代表着政府形象及其主导的审美意识形态。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定位,仅依靠口号和科技手段是不够的,必须在意识形态和观念上予以强有力指导。本文所提出的生态审美观,正是基于人与生态环境长远发展角度进行探索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审美意识,其所倡导的整体性、参与性和适度性原则,对于打破传统审美误区,实现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生态审美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当代行政办公室内设计进行深度剖析,探究问题所在并根据生态审美观念的涵义与原则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为生态审美理论结合室内设计实践摸索一条可行之路。

猜你喜欢

办公行政生态
行政学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