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结构转变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1-08-19冯江敏

卫生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商业人口密度

张 博,冯江敏

(1.广东金融学院保险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2.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一方面,伴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中国面临的医疗和养老压力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层次的提高、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公众保险意识的增加以及城镇化的推进,都促使更多的中青年人开始为今后的养老和医疗进行理财规划。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人口结构的转变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据“2018中国大中城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个人健康保障实际配置率较低,知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对健康风险的认知并未能有效转化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行动。在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价格太高”。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意味着家庭经济负担的加重,这有可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影响消费支付能力[1]。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效果下,人口结构转变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最终影响是不确定的,有必要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人口结构转变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最终影响。因此,本文从人口结构的视角,结合全国大中城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将理论和实践报告相结合,试图更好地解释人口结构转变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期为政府和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健康保险的设计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包括:①《2018中国大中城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②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原保监会网站、人社部网站等。从中选取2008-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省级面板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模型设定

健康保险作为一种消费品会受到前期消费惯性的影响,因此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进行分析。被解释变量为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用健康保险密度来衡量,解释变量为人口结构中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家庭规模结构、城乡结构。控制变量为可支配收入与地区人均 GDP 的比值,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以及城镇职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

构建的模型如下:

Yit=α0+αyi,t-1+∑βiXit+∑κicit+λi+εit

其中,i代表地区,t代表年份,Yit代表i地区的健康保险密度,yit-1代表上一年度的健康保险密度,xit代表的是i地区t年份的人口结构变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教育结构、家庭结构和城乡结构等),cit代表控制变量(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 GDP 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以及城镇职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λi代表省市固定效应,εit代表残差项。

1.2.2 实证分析方法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首先采用LLC单位根检验对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然后通过一步和两步差分GMM、一步和两步系统GMM的比较,选择结果更为可靠的系统GMM两步估计方法;最后对系统GMM扰动项的自相关和过度识别进行检验。

2 结果

系统GMM两步估计显示,健康保险密度对数滞后一期对当期的影响显著,估计系数为0.623,说明健康保险需求具有较强的消费惯性;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产生正向显著影响,且系数较高为1.543,说明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人口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变量;家庭规模、受教育程度、人口城镇化水平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有相对较大的正向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对数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性别变量和少儿抚养系数变量对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见表1。

表1 健康保险需求的广义矩估计分析结果

3 讨论

系统GMM两步结果显示,除了性别比和少儿抚养比外的变量均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

3.1 年龄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年龄结构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老年人机体衰老、身体功能退化,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高,健康状况不良,健康意识薄弱,高龄老年人和女性老人的健康问题更为突出,老年人群体对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和健康检查的需求十分迫切[2]。同时,中国有超过4000万的失能老人,对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呈现庞大而刚性的需求,这些因素都会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从老年人健康险市场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集中于高龄防癌险等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由于在数据积累和风控能力上存在难点,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非标准体”健康险产品存在严重的供给缺口,从而阻滞老年人健康保险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减少等经济因素会影响人身保险的消费[3],这是老龄化对健康保险需求的负向影响。表1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对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数为1.543,提示老龄化的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会大大刺激人们对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

少儿抚养比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对数的影响系数为-0.282,但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虽然新一代80后、90后父母的健康风险意识显著提高了,但是面对更激烈的教育竞争压力、教育投入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少儿抚养比高提高了消费部分的支出,储蓄份额相应减少[4],从而可以用来购买健康保险的资金相应减少,呈现出“大中城市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中提到的家庭知行偏差较大的现象,对于健康保险的认知并不能转化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行为。

3.2 性别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性别结构变量“性别比”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对数的影响较小为-0.001,且不显著。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男性为了获得确定利益而愿意冒风险,女性为了避免损失更不愿意冒风险。因此,女性对保障性保险的需求强于男性。另一方面,根据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年)显示,女性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健康风险低于男性[5],因此导致女性对健康保险的需求低于男性。结合两方面的因素考虑,导致性别比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影响不显著。性别比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还需要考虑性别失衡导致的未来婚姻挤压现象,未来单身家庭的增多不可避免,性别失衡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可能会通过家庭结构的影响体现出来,而未在性别比上有所体现。

3.3 文化结构和家庭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文化结构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水平上,“受教育程度”变量对商业健康密度对数的影响系数为0.043,且显著。这是因为随着人口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还会提高人们对保险的认知水平,健康保险发展的环境也会进一步优化[6]。受教育水平提高,会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善人们的健康行为和健康信息获取,这些都会提高人们对健康保险产品的认知水平和购买意愿[7],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家庭结构主要通过影响家庭的投保顺序、家庭储蓄水平以及不同家庭成员的健康风险差异而影响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提示,家庭结构变量“平均家庭户数规模”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419。单人家庭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影响不显著,直系家庭结构将会显著抑制商业健康保险的购买,而核心家庭结构会促进家庭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行为,且具有较高缴费水平[8]。整理后的面板数据测算提示,2016年和2017年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家庭中,核心家庭(家庭成员人数为2~4人)占比大概为69.99%和69.10%,单人家庭占比约为14.09%和15.58%,直系家庭(家庭成员人数大于等于5人)占比为15.92%和15.32%。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核心家庭更愿意购买商业健康保险。

3.4 城乡结构和其他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

城乡结构变量“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对数变量,且估计系数为2.757,提示人口结构变量中,人口城镇化水平变量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影响程度最大。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逐渐融入城市,针对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各项举措的持续推进,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和健康保险购买意愿,增加了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与商业健康保险密度对数呈正相关,估计系数为1.446,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有相对较大的正向影响。一方面,近年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税优险、个人医保卡购买商业健康险等,其政策目的在于提高大家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切实购买力;另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的认知与地区经济水平、个人收入等因素相关,经济水平越好,收入越高,因此对健康险的认知程度较高[9],其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也越高。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对数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029。据《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显示,目前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且在个人总支出中占比越来越大,居民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意识也越来也强烈。但由于收入效应,控费的强烈意识和对风险的认知并不能有效转化为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8》的受访者中近半数认为,价格过高是当前无法满足购买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越高,收入就越少,对商业健康保险有效需求就越低。

城镇职工人均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对数对商业健康保险密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估计系数为0.722,这说明对城镇职工来讲,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医疗保险促使更多的人具有更高的健康风险意识,从而增加了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

4 建议

4.1 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需求设计更丰富多样的健康保险产品

在老龄化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双重背景下,保险业的发展重在满足高增量需求,提高保障,尤其是重点人群的保障。一方面,老年人群的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旺盛,但目前市面上适合老年人的产品不多,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丰富如“高龄护理险”“抗癌险”等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险产品,有些老年人特定疾病应纳入保障范围内。另一方面,据《报告》显示,60后群体受投保年龄影响,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所能发挥的保障杠杆作用下降,该群体更多关注健康医疗服务资源的可及性,因此保险公司应重点加强健康产品与服务的紧密结合,推动医疗、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多领域相互融合,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多领域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体系。

针对儿童群体的健康风险需求,要围绕实际需求开发,比如残障儿童保险、儿童特定疾病保险等,加大对儿童先天疾病、罕见病的医疗保障。同时,保险公司应正视人口结构所带来的需求新变化。针对人口结构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家庭规模缩小等问题,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流动人口等群体的风险特征,应对市场所需,设计并推出适宜的产品,做好养老、健康、医疗等刚需保障领域的供给和服务,为扩大内需进一步提供支撑。

4.2 满足大众的惠民性保险需求

本研究发现,家庭经济购买力仍然是影响居民购买商业健康险的关键性因素[9]。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客户群体分化严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实际购买力差异较大,购买意愿差异也较大,导致用户分化较为明显。很多居民因经济因素,以及风险意识的限制,更愿意选择低价、一次性购买的健康保险产品。因此,除了加大对社会公众的保险教育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力度外,更应该鼓励保险公司从提高精算能力等专业化经营手段入手,促进开发适应广大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目前大火的城市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险“惠民保”即体现了普通居民的惠民性保险需求。

4.3 提高商业健康险公司的健康保障服务能力

政府部门应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向更高质量发展,促进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进一步优化税优健康保险,积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等的引导作用;突出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赔付等关键环节监管,提高商业健康险公司的健康保障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商业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商业前沿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