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分析
2021-08-19郝梓旭
郝梓旭,唐 睿,夏 昉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和实践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健康决策以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2019年,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对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计划作出重要批示[2]。健康素养作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是健康结局的中间变量,对居民健康生活有极为关键的影响[3]。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同时也应重视青少年健康教育,大学生作为健康信息重要的传播者,正处于获得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关键时期[4],其健康素养水平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有积极影响[5]。本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环节进行研究,探讨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及效应关系,多角度为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结合我国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水平及大学生总体健康状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吉林省内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9份,问卷有效率为94.45%。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设计
依照《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型(见图1),结合大学生健康行为模式做出适当修改形成最终问卷。调查问卷涵盖3类基本健康素质,将问卷主体部分填写完整率不低于90%判定为有效问卷。问卷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70,KMO值为0.898,信度和效度较好。
图1 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模型
1.2.2 知-信-行结构方程模型框架
本次研究基于知-信-行理论模型,认为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意愿及行为受基本健康知识、理念与技能水平共同影响。以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理念、基本健康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4个变量为基准,建立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模型,研究假设如下:
健康知识储备状况是其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的客观表现,作为知-信-行理论模型的首要环节,4个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如下:
H1:基本健康知识与基本健康理念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2:基本健康知识与健康技能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3:基本健康知识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健康理念被认为是人们自觉形成健康习惯的基础,对于健康行为的判断有重要影响,也是人们学习并使用健康技能、感知疾病等行为的前提[6]。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式,个体在具备一定健康知识和信息基础上,才会拥有健康技能并主动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行为,从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7],相关假设如下:
H4:基本健康理念与健康技能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5:基本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H6:健康技能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 3.1对数据进行录入,通过SPSS 24.0与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相关检验、相关性因子分析初步检验变量与潜变量之间关系。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在Amos进行模型参数估计,根据知-信-行理论模型及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整。卡方检验及结构方程路径相关指标以P<0.05为标准验证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调查对象中男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占17.8%,女生占20.5%,与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相似;平均年龄为19.5岁,其中年龄≤18岁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最高(20.3%);父母文化程度为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有显著影响;具备健康素养自我认知的学生其整体水平(24.5%)显著高于不具备组(10.4%),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情况
2.2 吉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吉林省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9.3%,见表2。在健康素养内部提升路径相关性分析中,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表3。
表2 吉林省大学生各维度健康素养水平状况
表3 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路径相关性分析
2.3 健康素养提升路径结构方程的构建拓展与检验
有研究表明,健康知识与健康理念会分别影响健康行为的形成[8]。依据实验结果及知-信-行理论模型并参考相关文献[9]将基本健康理念更具体分为基本健康知识和基本健康理念两部分,依据假设将4个变量纳入结构模型,依据实验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做出如下路径假设:①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理念;②基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③基本健康理念→健康技能;④健康技能→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⑤基本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根据假设将基本健康知识和基本健康理念作为外显变量,将健康技能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反复拟合和修改,采用GFI、AGFI、CFI、RMSEA等适配指数指标对模型的适配度进行检验,总体拟合情况见表4。
表4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评价结果
实验显示χ2/df=10.475,由于知-信-行模型架构简单使结果略大于标准值,但NFI=0.983、GFI=0.997、IFI=0.984(均大于0.90)且路径系数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模型的拟合良好,见表5。
表5 健康素养路径估算值
2.4 模型图及效应分析
如图2所示,基本健康知识通过基本健康理念、健康技能的间接作用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与知-信-行模型相符。表6可见,基本健康知识对于基本健康理念的形成有正向作用,健康技能在路径中起中介效应。
表6 健康素养的内部效应
图2 健康素养结构方程模型
3 讨论
3.1 基本健康知识是形成健康素养的关键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基本健康知识是基本健康理念形成的基础并通过健康技能对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由拟合模型可知,基本健康知识在健康理念相关路径中总效应值最高,并在“技能-行为”为路径中起到中介效应,说明基本健康知识是健康素养环节中的关键基础。基本健康知识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大学生健康观念的培养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形成都有积极作用[10]。个体以基本健康知识为先导,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较好地将其转化为健康理念并对健康信息加以判断,从而更容易做出健康决策[11]。高校需加强大学生基本健康知识教育力度,开发多种培养学生健康素养的渠道,将健康素养提升纳入相关课程教学目标中,以通识教育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方面选修课,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举行相关主题活动,使学生了解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学习和遵守健康生活方式。
3.2 健康技能对健康素养形成有重要间接影响
路径分析显示,健康技能在“基本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路径的中介效应较强,对培养健康观念与行为实践有重要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健康技能是知-信-行理念形成环节起桥梁作用,能较好地衔接健康知识与行为[12]。健康技能既是一种将知识转化为理念与行为的一种能力,也能够为健康素养形成提供保障[13]。高校需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倡导并引领学生培养良好的健康观念,努力提升健康技能,形成促进学生健康生活行为,最终达到提高自我健康素养水平的目的。
3.3 基本健康理念是健康生活行为养成的基石
研究还发现,基本健康理念能够多途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养成。基本健康理念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个体的健康习惯并长期影响其生活质量[14],大学阶段是健康行为定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见在此期间的生活方式对以后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15]。通过利用校园公共资源或新媒体多渠道、多途径普及健康知识,强化大学生健康理念认知,让健康理念培养能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最终对基本健康知识-基本健康理念的环节进行补强。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群体教育个体教育相结合等方式在学生群体间营造积极的健康氛围,将健康理念深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习惯中,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素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