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与实施成果*

2021-08-19赖梦雨周向梅赵德明杨利峰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病理学兽医规范

赖梦雨 周向梅 赵德明 杨利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193)

1 病理学检查在实验动物质量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兽医在实验动物的疾病诊疗、种群繁育、研究设计、动物福利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兽医病理学是兽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具有兽医临床性质的基础学科,它既可作为兽医基础理论学科为临床医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可作为应用学科直接参与动物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兽医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病理学检查是判断动物健康与否的“金标准”,利用病理学检查等方法,由组织器官的病理学变化最直接、最明确地反映动物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当动物由于如应激和饲养管理不当,或不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不确定因素,进入健康与疾病的中间态即“亚健康”状态[2]时,病理学能够对无临床症状的实验动物质量进行更准确地评估,避免实验动物“亚健康”状态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病理学检查,对实验动物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是评价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健康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动物资源建设和质量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3],因此,病理学在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病理学标准的研究与发布实施

病理学在动物质量控制和评价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北京实验动物行业协会、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的带领下,在多位病理学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率先在全国开展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技术规范的研究工作。目前,北京市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详见表1所列。同时,实验用鸡、鸭、鹅、鸽等病理学诊断规范也在研究制定中,即将陆续发布。

表1 已颁布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

实验动物病理学标准的陆续颁布和实施,将为北京地区各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和健康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指导,为提高实验动物品质进而保障动物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北京市实验动物病理学标准的制定也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全国和其他省市实验动物的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3 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的实施与成效

从2009年开始,北京地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纳入了病理学的检测,主要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兽医病理学专业的老师及技术人员负责完成。一年两次检查,以大鼠、小鼠、豚鼠、金黄地鼠等啮齿动物为抽检对象,对动物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和小肠,进行大体检查后采样,使用石蜡切片、HE染色、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PAS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对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进行病理学描述,并结合微生物、寄生虫等检测结果以及动物饲养管理制度等进行综合诊断。最后,出具病理检测报告,对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做出分析与评价,根据检测结果梳理病变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建议。

在十一年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陆续发现了送检实验动物不同组织脏器的病变,如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糖原沉积、肝脏局灶性或弥漫性坏死、脾脏出血、间质性肾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肠炎(可见肠道寄生虫)、增生性心包炎、嗜酸性粒细胞性心肌炎、间质性肺炎、肉芽肿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等[4-13]。2009—2019年的数据整体结果对比显示,大、小鼠肝脏病变率确有明显下降趋势,小鼠肝脏病变率从最高值57.35%(2011年)下降至0.51%(2019年),大鼠肝脏病变率从最高值65.00%(2011年)下降至0(2019年),但豚鼠肝脏病变率仍相对较高,最高值为78.25%(2010年),下降至5.00%(2019年);各种啮齿类实验动物肾脏、肠道、肺脏、心脏、脾脏等脏器的病变仍然时有发现,近五年内病变率不超过5.00%。

我们发现,肝细胞肿胀主要以脂肪变性和糖原沉积为主,这可能与长期的饲料营养成分有关,而各送检单位均使用目前市场上商品化饲料,可见其原料质量及配方有待规范;秋、冬季低温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在低温环境下,动物能量代谢加强,需要通过增加采食量来维持热平衡,如果饲料供应不足,同样会引起营养不良和抗病力下降,饲料充足又易造成脂肪沉积,故应注意优化饲喂次数及进食量;肾脏管型及肾炎等病变可能与代谢或接触有害物质有关,应注意饲料、饮水、垫料等是否有污染;肺脏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肉芽肿性肺炎等重点要考虑饲养环境空气是否达标等因素;肠道所见嗜酸性粒细胞肠炎及虫体结构则多与寄生虫感染有关。及时向送检单位反馈检查结果,给出合理的饲养管理建议的同时,在下一年度的监测中,也进行了追溯对比分析,部分单位在接受建议并完善、调整管理制度后,动物健康状况确实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检测作为病理学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北京市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使规范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有利于规范的推行普及,为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未来的升级提供基础。

4 “兽医病理师”在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中的作用

实验动物病理学诊断规范的执行应由病理学专业人员实施,从对实验动物外观的检查、血液学及生化指标的检测到动物的剖检、组织器官制片、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判定等一系列病理学检查,均需要具有兽医病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完成。检测完毕后,病理学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出具病理诊断报告并在报告上签字确认。因此,病理学从业人员的规范在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中至关重要。2018年10月23日,中国兽医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兽医病理师分会”。这一举措,将为兽医病理学人才队伍的培养、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从业人员的规范、病理学标准体系的建设等搭建起重要的平台。“兽医病理师”的推出,不仅是行业自律的基本体现,更是推动兽医病理学发展,加强病理学在动物临床诊断或健康评价中服务的关键举措。对于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应由“兽医病理师”执行并出具病理学诊断报告,以保证检测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因此,负责病理学检测的相关单位应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组织参加病理学专业技能培训和诊断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综合诊断水平,积累丰富的诊断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实验动物的病理学监测。

5 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病理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的意义

中国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必备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动物的质量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能力,更体现着这个国家生物医药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人类医学发展的方向!未来,实验动物将始终在国家战略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始终与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者、实验动物兽医,我们责无旁贷,要为我国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方案、健康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提出建议、提供策略且保障高品质实验动物的生产。实验动物病理学作为检验动物质量的关键指标,能够最真实、最明确地反映动物的健康状况,无论是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的感染,还是应激、营养失衡、饲养环境不良等问题的出现,病理学技术人员均可通过病理学检测方法提供最可靠、最权威的“证据”。从诊断结果分析原因、机理、致病因素等,进而为实验动物疾病监测、环境管理、饲料配方、遗传背景等提供最具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是动物健康评价体系中的必备环节,如何加强和提高病理学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①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动物的特点,以科学性、标准性、可操作性为指导原则,制定相对应的病理学诊断规范。②在全国实验动物健康监测体系中纳入病理学检测,推行病理学诊断规范,以期为我国实验动物的品质监控保驾护航。③“兽医病理师”具备病理学从业人员技能的基本要求,因此,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及病理报告的出具,应由“兽医病理师”完成。

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应逐步完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检测技术标准,与国际水平接轨,突显兽医病理学在监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全面推进实验动物监管体系创新,提升实验动物科技工作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与创新的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病理学兽医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我是兽医志愿者
来稿规范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