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21-08-19周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靶点实验组

周龙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CT 室 郑州450052)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于患者突出椎间盘组织对脊髓造成压迫而引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痛、腰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 临床上一般需要予以针对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手术创伤比较大,严重干扰患者椎管,可能存在各类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效果欠佳。 非手术治疗更易被患者接受,具有无创性的优点,但临床效果不确切。 随着微创介入的发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需要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以适应当前临床需求。 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是一种高效治疗方案,其将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从而发挥疗效。 本研究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 例,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探讨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 3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 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 例。 实验组男21 例,女 23 例;年龄 22~68 岁,平均年龄(48.5±3.1)岁;病程 3 个月 ~8 年,平均病程(6.2±1.9)年。 对照组男 22 例,女 22 例;年龄 23~70 岁,平均年龄(49.3±2.8)岁;病程 4 个月 ~9 年,平均病程(6.5±2.2)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经CT 和 MRI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2)保守治疗 3 个月以上无效。 排除标准:(1)对研究药物过敏;(2)马尾综合征;(3)游离型椎间盘碎片;(4)处于妊娠期;(5)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1.2.1 实验组 采取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 患者俯卧于CT 扫描床上,进行腰椎扫描定位,确定椎间盘突出的椎间孔层面,根据患者腰椎间盘解剖结构和突出靶点确定进针点,测量进针点到靶点的距离和角度,在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采用21G的PTC 针依据测量角度进针穿刺,待针尖抵达靶点附近时会出现腰部酸痛和患肢酸胀等现象。 完成穿刺后,注入造影剂,经CT 扫描发现造影剂抵达靶点即表明注射成功,然后注入由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055382)2 ml、 丹参注射 液 (国药准字Z51022021)8 ml、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J20140160)2 ml、生理盐水 8 ml 组成的混合液。在治疗完成后,取俯卧位2 h,让药物在靶点周围渗透并发挥作用,3 周内避免体力劳动。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 采用卧位牵引法,腰椎牵引套牢固固定在患者腰髋部, 牵引力一般为1/3 体质量,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主观感受调整重量,每次 20 min,每周 5 次,连续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 根据Mancnab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优秀: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运动功能未受阻碍,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良好:患者疼痛症状减轻,运动功能有所改善,能够做一些轻度工作;较差:未达到以上标准或临床症状加重。 总有效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评分。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1、3、6、12 个月后的疼痛情况,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症状越严重。(3)生活质量评分。 以QOL 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分值范围0~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当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段,实验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P<0.05。

治疗12 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治疗3 个月后治疗6 个月后44 44 8.4±1.4 8.6±1.3 1.7±1.2#2.8±1.3 1.5±1.2#2.2±1.1 1.4±0.9#1.9±0.3 0.4±0.2#1.0±0.1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44 44 68.50±4.55 68.55±4.52 88.25±4.28 76.48±5.5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既往以非手术治疗方式为主,包括牵引治疗、推拿治疗、理疗等,但非手术治疗周期往往较长,大部分患者难以坚持,导致临床疗效不确切[3~5]。 对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患者而言,可行髓核摘除术治疗,但是创伤性比较大,还会对患者椎管造成干扰。 而通过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 可以根据患者腰椎解剖特点,经硬膜囊间隙将药物注射到突出的椎间盘位置,使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有效缓解腰椎炎性症状,获得的治疗效果与手术疗效相当,并且能促进吞噬细胞的自我调节[6]。 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不但操作简单实用,而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临床医师也更加容易掌握。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椎间盘已经产生钙化的患者而言,不建议使用此方法,建议仍开展手术治疗[7~8]。 本研究采用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 将药物直接注射到硬膜外腔及神经根周围,并浸透到间盘纤维环周围,通过药物作用改善炎症环境,促进血液循环和纤维环修复,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有以下优点:(1)定位准确,使药物与突出部分的椎间盘充分接触;(2)有利于提高药物利用率,发挥显著药效。

综上所述,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 通过CT 导引下靶点药物注射治疗, 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靶点实验组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