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梅戏的红色印记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辑录

2021-08-19本刊编辑部

黄梅戏艺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黄梅戏红军革命

□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本刊搜集、整理了几篇黄梅戏的红色印记,以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红军的黄梅戏——《黄梅戏艺术》1983年第1辑:王湛(王兆乾)《红军浇灌黄梅花》

红军浇灌黄梅花——记请水寨暴动时期岳西的黄梅戏活动

王湛(王兆乾)

黄梅戏进入安庆城大约是在1926年左右,正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常把进入安庆作为黄梅戏由草台走向剧场的分野。也许,走上旧中国的城市舞台,只能标志它艺术发展的一个里程,而内容上的革命却必须有党的领导才能实现。这里,我所介绍的是在与黄梅戏进入安庆差不多的时期,它的另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参加红军行列,为自己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这段经历,往往为史家所忽略。本文系1958年重返大别山时所写之旧稿,略加整理,供研究者参考。

1930年农历正月初六,潜山县的后北乡(后来改为岳西县),爆发了有名的请水寨大暴动。大别山腹地的响肠河、沙村、湖乡、衙前、汤池畈等地的农民协会会员和革命群众,分几路涌上号称四十八寨之一的请水寨,第一次把绣有镰刀斧头标志的红旗插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委员会,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当时的群众唱道:

正月里,正月正,

红军司令王效亭①。

工农来把革命办,

不干革命活不成。

二月里,杏花开,

红军扎在请水寨,

周围四转糊标语,

活捉土豪反动派。

然而,在妈妈60岁的尾巴上,2014年10月,她却查出了胰腺癌,晚期,已经没有手术的意义了,只能选择TOMO刀放疗,这种技术只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四个地方有,妈妈是重庆医保,报不了,只能自费。一个疗程10万块,我告诉自己,无论做多少个疗程,也要做下去。我和周磊当时刚刚跟人签了协议,写一部30集电视剧剧本,这是我们第一部独立署名的作品。为了给妈妈更好的照顾,我们直接从项目里退了出来,周磊也和签约的公司办了停薪留职。他一直尽心尽力地帮我照顾妈妈,2015年春节,我带着她和巧玉,一起在周磊家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

……

组织这次暴动的党政军的领导人有王步文②、凌霄(当时化名严宽)③、陈履谦④、王焰才(卫赤)⑤、吴介唐⑥、刘中一⑦、王进⑧等同志,他们都以对革命的无比忠诚,献出了毕生精力和宝贵生命。

斗争是残酷的。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了地主武装的残酷镇压,加之以党内左倾路线的干扰,使这次起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没有能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尽管如此,这次有名的暴动却震撼了敌人,唤醒了群众,也培养了一支革命骨干力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当时的领导同志提出“从斗争中争取群众”的口号,十分注意利用文艺形式宣传革命。至今,在大别山的深山丛中,仍旧流传着黄梅调演革命戏的佳话。1930年,在沙村、衙前街(如今岳西县城)的大河滩上,在金家祠堂,在请水寨的大白果树下都演过反映当时斗争的新型黄梅调。这是黄梅戏史上第一次演出革命的现代戏。

据当时看过演出的妇女金湘容1958年说,有一次她跑了二十五里路从家山到衙前街的大河滩上看戏。那是暴动后成立革命委员会时举办的。河滩上看戏的有几千人,这种盛况在山高人稀的大别山是罕见的。红军三十四师师长王效亭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卫赤(王焰才)等领导人都亲自扮演过黄梅调《土劣自叹》里的大恶霸陈晓初。这个戏是根据下浒槽恶霸地主陈晓初的真人真事编写的。对于作恶多端的陈晓初,群众是深知其人的,因此,演出效果十分强烈。当他唱到“有谁知共产党二次革命⑨,打土豪和劣绅性命难存”时,台下一阵阵哄笑,说“演绝了”。在金家祠堂里,还演出过《金老三逼租》等戏。当时的妇女会主任刘惠英是第一个带头剪发的,她也参加过多次演出。

这些革命的黄梅戏,不少是出自红军第三十四师党代表陈履谦的手笔。 《土劣自叹》就是他所创作。他还根据汤池殷家河农民王为纯要求当红军的真实故事,编写了黄梅调《送夫当红军》,以及宣传革命道理的《新三字经》《十二月》等等。《送夫当红军》的故事梗概是:贫农王为纯深感“一切不平等,难得度营生”⑩,听说共产党干革命是为了穷人,决心去当红军,回家与妻子商量。起初,妻子还有顾虑,觉得穷家难舍,后来在丈夫的劝说下,觉悟到不去当红军,也只有被土豪劣绅逼死,于是愉快地送丈夫当红军去了。 《十二月》是个小演唱,运用了黄梅调传统戏《讨学俸》的形式,分十二月,每月均穿插上《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群众熟悉的语言,诙谐地反映出穷富的阶级对比,歌颂群众心向共产党。如其中一段:

二月里,是花朝,

穷人受了富人敲,

借他是零碎,

还他是好宝。

“贫而毋谄,富而毋骄”,

有本有利还他也不好,那么呀。

陈履谦同志,岳西响肠河陈家冲人。性格爽朗,乐观而富于坚韧精神。因为他有兔唇,虽已缝合,却为自己取了个梁兔如的革命化名,群众则亲切地称他为陈缺,足见其诙谐和善于联系群众。他写了不少戏,多半是配合当时的政治斗争的,可惜由于演员大都牺牲了,没有能保存下来。(本刊封二、封三所附的《土劣自叹》木刻本书影,是当时潜山县革命委员会文化委员会所刊刻,已是珍贵的孤本,现藏安徽省博物馆。)群众至今还能记得些片断,可以想象,当时是何等深入人心。陈履谦同志还写过一些革命民歌,象《恨小脚》《寡妇调》等,宣传妇女解放。红军的其他同志也写过一些剧本,作者已无法考证其姓名了。《金老三逼租》原来是用文明戏形式创作的,为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改用黄梅调唱。情节为一对贫苦农民夫妻,生有三女一男,欠下地主金老三的债无法偿还。春节来临,一家六口好不容易搞来半斤猪肉,也被乘轿前来逼租讨债的金老三夫妻抢走了。这个戏结合了当时的农村实际,刻划了金老三的残酷、暴戾,也描绘了贫农们的逐渐觉醒。主题很象十几年后延安的《血泪仇》和《白毛女》。 《妇女自叹》是个单篇,运用了黄梅调《苦媳妇自叹》的形式,唱出了妇女身上的封建重压,指出妇女革命的道路。 《叹四季》是以土豪劣绅的语气演唱的,也是借用了传统黄梅戏《喻老四自叹》的形式。共四段,每段唱一季,揭露了土豪当时妄图压制革命抬高稻价,“卖稻过分,抬高价不让分文”,“大斗小秤”,“不卖零升”等罪恶行径。此外,还有一本《新三字经》,已不知所演唱的内容了。

这些剧本的作者大多数担任着繁重的领导职务,是在率领群众进行殊死斗争的时候写下的。那时还没有明确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也没有专业文艺工作者,但作者和演员们作为群众斗争中的一员,出于对人民、对革命的忠诚,把耳濡目染的生活真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相结合,写下了也演出了这些爱憎分明、具有一定思想性的作品。这在黄梅戏史上,在我国戏剧史上,都是闪烁着光辉的篇章。像《金老三逼租》把贫苦农民与地主金老三的冲突集中在过年这一典型时刻,就更深刻地揭示出地主阶级榨取农民的本质和凶残的面貌,引起了观众的深刻思考和感情共鸣。现在看来,仍是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平的。这些戏都很注意创造性地运用黄梅戏的传统形式,这是以当时观众的欣赏习惯、爱好为基点的。像《土劣自叹》中恶霸陈晓初的唱词就运用传统戏自表家门的手法,并寓以新意:“老爹爹陈锡周山东县长,我就是陈晓初侯补正堂……。又吃鱼又吃肉外带鸡汤,每日里洋参燕汤端在手上。”而《新三字经》《十二月》《妇女自叹》等也都充分运用了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花腔小戏编剧手法和唱腔,短小精练,适合当时的演出条件。所以,一经演出就很快在群众中传唱开来。

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以黄梅戏为革命武器,为人民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一代先烈虽已埋骨青山,然而,由他们亲手种下并以鲜血浇灌的黄梅之花,已经盛开在社会主义旗帜飘扬着的大别山和祖国大地上。这对于九泉之下的先烈也许是一种慰藉吧。

①王效亭,岳西县汤池中屋人,1908年生,1924年毕业于芜湖二中,同年由王步文介绍入党。曾任潜山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34师师长,红四方面军12师师委书记,中共英潜工作委员会书记。1931年10月牺牲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②王步文,岳西牌楼公社人。当时任中共安徽省临委书记,一九三一年五月牺牲。

③凌霄,贵池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当时为红军卅四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及第一团团长。后牺牲于贵池。

④陈履谦,红军三十四师党代表,后牺牲。

⑤王焰才,化名卫赤,请水寨人。当时为潜山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后牺牲于潜山县。

⑥吴介唐,中共潜山县委领导人,早期在潜山曾以办教育事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后在皖南任中心县委书记,牺牲于青阳县。

⑦刘中一,名刘嵩,化名刘福民,沙村人。1898年生,1924年毕业于汉口中华大学高中,1927年左右入党,1927年为沙村支部负责人。1930年任中共潜山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往皖南,任宣城特委书记,后牺牲于皖南。

⑧王进,当时请水寨支部负责人,1930年与王焰才烈士同时壮烈牺牲于潜山县。就义时,二人高呼“共产党万岁”不绝。

⑨⑩均为剧本中的唱词。

注:原件藏安徽博物院

二、宿松王梓林与“抗建班社” ——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机构·班社与剧团》

职业黄梅采茶戏班社。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班址宿松县,班主王梓林。演员有王国甫、方包存、杨国英、徐德仁、许友光、吴绪礼等十余人。剧目有《三鼎甲》《双赶子》《卖花记》《罗帕记》《张保童送茶》《送香茶》《三宝记》《山伯访友》等。开始在宿松的花凉亭、石嘴头、黄家河滩一带演出,宣传抗日救亡。不久,应国民革命军二十一集团军第十三游击纵队的邀请,赴潜山余家井、野人寨、太湖岔路口等地演出。当时十三游击纵队中配有战时动员委员会政工队,负责维持秩序并利用演出前后向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戏班所至,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群众便称这个戏班为抗建班社。后来,由于内战和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该班时演时停,人员也不稳定。王梓林只得带班到邻县,先后同太湖的唐小莲、唐爱莲,望江的方锦明,湖北黄梅的余海仙等合班,深入抗战后方演出并传授技艺。民国三十三年,王梓林率班回宿松,演出盛况不减。宿松人胡性存在《许镇观剧》一诗中咏道:“不堪世乱竞繁华,一曲霓裳万姓嗟。口掉翻新乐府,腰纤女唱送香茶。”抗日战争结束后,王梓林班解散。

三、贵池杜含芳与《难民自叹》——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大事年表》《安庆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第170 — 171页

杜含芳(1897-1943),编剧。又名铁崖,号若蘅。贵池县茅坦村人。向以教馆为业,因排行第二,人称杜二先生。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日军侵占贵池,不久,茅坦沦陷。同年11月,杜含芳携家人与乡邻避难到青阳县老屋章,目睹大批难民流离失所,生活无着,身为茅坦村联保主任的杜含芳,多次到里贵池(百安)找国民党县政府要求救济,与此同时,激于爱国热忱,在百安奋笔疾书,编写了一出以黄梅戏传统演唱形式的小戏曲《难民自叹》。该剧描写一对青年男女于战火纷飞中的流浪生活,控诉了日军的暴行及难民的境遇。全剧共分十二段(自1938年7月至1939年6月)唱腔,每月一段,轮流对唱,文字通俗流畅,感情真挚动人。

民国二十八年十一月,杜含芳从贵池百安返回青阳老屋章时,途经九华,被国民党一四五师谍报队误作汉奸拘捕,押送至该队所在地陵阳,关押月余,查无实据,经其表侄女婿胡锡华等人联名具保,获准释放,不久,国民党川军唐式遵部在乌岐山口搭台唱戏,杜含芳亲自登台演唱《难民自叹》,情真意切,引起广大军民的强烈共鸣,此后,为许多民间职业班社所搬演,并流传于贵池、青阳、石台、潜山岳西、太湖、枞阳等地,影响很大。引起驻皖日军惊恐,下令禁演,并对民间班社严加盘查和迫害。如民国三十年桂椿柏班在贵池演唱黄梅戏,日军为追问《难民自叹》一事,抓住艺人丁翠霞,以军刀相逼:将艺人方志贤衣服扒去,令其跪在跳板上审问,把艺人方志友拖至杀人坑旁威胁逼供。

民国三十二年初,日军侦知杜含芳住在茅坦村(因该剧有“表我家住在贵池茅坦”句),拟往逮捕,知情人通风报信,叫他出外躲避,杜闻讯后说:“我不能走,我如果一走,必定祸及全村,要抓要杀,我一人扛着”。是年农历2月28日拂晓,驻贵池日军小队长武田正雄率兵,由汉奸朱德明带路包围了茅坦,将杜含芳及四十一名村民押走,一个月后,全部被日军活埋于贵池东门外三阳墩。杜时年四十六岁,其子杜向明为表示哀悼,曾请当地一位先生写下一副挽联:

吾父最堪悲,三十日受尽冤情,试问杀身为底事?

儿辈空抱恨,四六年耗干心血,欲求奉养更何时。

四、太湖县“抗建剧团”——《中国戏曲志·安徽卷·机构·班社与剧团》

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1月,由太湖县国民政府所创办的,以黄梅戏为主兼演话剧、京剧,宣传抗日救国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团长由县民政科长周德乾兼任,副团长由县国民兵团少校曹总干事(佚名)兼任,团副曹振亚,指导员由中尉干事余启春兼任,总务股长李春生。下设徽剧(指黄梅戏)、话剧、京剧三个组。徽剧组负责人曹振亚,艺术指导胡遐龄,主要演员由徐小山、仇里贵、焦娇容、汪丙求、孔炳荣、章斌、张甲木、施达进、周小莲、许仁义、费经堂、黄成玉、郝鹤凡、郝长清、郝庆五、郝季球、鲍金雨等。其中部分演员兼演话剧、京剧。演职员按保队副发饷,发全套军装以及蚊帐、被子、佩太湖县抗建剧团证章,符号。演出的黄梅戏有创作剧目《嫁谁好》;改编剧目《苦媳妇自叹》《劝夫从军》;传统剧目《卖花记》《白扇记》《张朝宗告漕》《荞麦记》《花木兰》《天仙配》《双合镜》《戏牡丹》等。周德乾、曹振亚创作的七场黄梅戏《嫁谁好》在县城公演十天,轰动一时。后来又到全县三十一个乡镇巡回演出,政府派三十名民工运送服装道具。不久又被邀请到驻岳西县店前乡国民革命军一三八演出,所到之处,军民受到鼓舞,纷纷为抗日捐款捐物。县长隆武功亲笔为抗建剧团书写中堂对联。中堂:“人情世事似渺茫,旧去新来日渐(见)长(常)。大别山中人马壮,枕戈待旦赴疆场。”对联:“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民国三十三年腊月,因隆武功、周德乾等调离太湖县,剧团随之解散。

五、中共潜、太县委宣传话剧组的黄梅戏 —— 《中国戏曲志·安徽卷·大事年表》《中国戏曲志·安徽卷·机构·班社与剧团》

黄梅戏艺术表演团体,建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秋。当时,中共潜太县委书记刘秀山为巩固解放区,配合宣传土地改革,乃建这一团体。由县委土改工作组组长吴楚(岳西人),召集黄梅戏艺人汪治安、胡名高、刘来宗、胡绍波、程志顺、吴龙祥、储老等十余人组成。原计划以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后因成员都是黄梅戏艺人,只能专演黄梅戏。剧组由县委直接领导,赴各地演出时由当地农会接待。演出剧目除《荞麦记》等传统戏外,还自编了大型黄梅戏《翻身会》。剧本通过贫农不堪忍受地主压迫剥削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从而积极投入土地改革。演出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们先后在潜山境内的三里坂、河坪、夹竹河、割肚、水吼、白马潭、芭茅街、驾客冲地演出。民国三十七年元月,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师进犯潜岳解放区,刘秀山顾忌艺人安全而解散了话剧组。

六、革命烈士杨凤翔——《安庆文史资料》第二十一辑,第183 — 184页

杨凤翔(1913-1943),男,怀宁石镜人。原是垄匠,后来因热爱黄梅戏,成了职业黄梅戏艺人。1940年因参加抗日活动,受国民党追捕而被迫离乡。1942年在桐城参加了他师傅琚光华所在的“双喜班”,演旦行。由于他扮相清秀,眼睛传神,唱腔圆润,表演细腻,在他主演的《小辞店》《送香茶》《戏牡丹》等十多出戏中,经常获得满堂喝彩,老艺人们也夸他的戏演得“神”。杨凤翔白天演戏,晚上仍然参加抗日活动,1942年底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幸赖琚光华用重金买通看押兵丁,才得以逃走。1943年他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两个班的武装,打游击,又被叛徒汪兴民等人出卖,在汪家墩突围中壮烈牺牲。1949年解放后,怀宁县人民政府即追认杨凤翔为革命烈士。

猜你喜欢

黄梅戏红军革命
爱听红军的传说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中国的出行革命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