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拒捐
2021-08-19於全军段明
◇文/於全军 图/ 段明
试 探
南宋嘉定年间,一日,魏了翁在鹤山书院里来回踱步,愁眉不展。书院的用度捉襟见肘,已到了要断粮的地步,眉州的蟆颐堰工程也面临停工,都是因为钱,因为可恶的“孔方兄”!
魏了翁是土生土长的蒲江人,姓魏,名了翁,号鹤山,乃是儒家理学大师,一直在外面做官,前些年因为父丧回到蒲江,有感于家乡教育跟不上,才动用家资起建了鹤山书院。书院所收学费低廉,平时用度靠魏家收取的田租,不料今年受虫害影响,田租收不上来,而他的薪俸是杯水车薪,鹤山书院遇上了生存危机。
但相比于蟆颐堰的困境,书院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魏了翁现任眉州知州,他发现岷江上的蟆颐堰历年水患严重,竟起了效仿都江堰的雄心壮志,在堰上兴修水利,设置闸门,这样岷江之水不但不为害一方,反而可以浇灌眉州、青神万亩良田。可惜,他忽视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钱。
朝廷倒是有拨治水的银子,但那点儿钱只够加高,哪够让你魏了翁移山截江的?于是工程方到一半,就停了下来。工人没工钱还是其次,堵水的石料等物也供应不上了。其实魏了翁是有预备的,他原本想用自家田租顶上,谁料想今年灾害如此严重。更要命的是,雨季即将来临,所修半拉子工程即将毁于一旦!
眉州距离蒲江有一百多里,作为理学大师,魏了翁虽然在眉州做官,每月都要抽几天时间回鹤山书院讲学。而今天,正是他讲学完毕,要赶回眉州的前一刻。这时,书院的夏山长过来打了个招呼:“鹤山先生,有位从眉州来的卢员外要见你。”山长是书院的首席管理职位,这位夏姓山长也是位饱学大儒,是魏了翁从眉州请来的。
“是你的老乡啊,有请。”魏了翁话音未落,卢员外已经走了进来。他是眉州首富,讲话却极其客气:“犬子卢云嗜好读书,久闻鹤山书院大名,很想来学习,只是贵书院考试太严,把握不大,可否破格录取?鄙人薄有家资,无论修筑蟆颐堰,还是维持书院用度,都可以捐资相助。”
魏了翁立刻了然:卢员外这个孩子,功课一定不怎么样,不然就大大方方来考试了。这是一场交易,书院收了钱,就要收卢云读书。要知道,鹤山书院曾派出十个学生参加省考,中了七个,另外三个也在次年中试,这样的成绩,使得鹤山书院名列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也使得想来书院读书的人如过江之鲫。为了保证学生质量,书院规定了入学考试制度,考中的人才可以入学。
一想到卢员外仗着自己钱多,来玷污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学院清白,魏了翁气就不打一处来,冷冷道:“鹤山虽然遇到了困境,但还不至于卖学生名额解困,请回吧。”
这是下了逐客令!不料卢员外站起来,鼓掌大笑:“好一个鹤山先生,果然清正廉洁,佩服!而且卢某一向敬仰眉州的先贤‘三苏’,怎会做出这种丢脸之事?”所谓“三苏”,是指先贤大儒苏洵、苏辙、苏轼,这苏家父子三人都是眉州人。卢员外又说,“捐资之事,只是试探,因为来眉州的官,很少有不贪的。既然如此,我就实话实说吧,犬子通过考试还是不成问题的,捐资也不在话下。”
说着话,他已叫进卢云来。这孩子也就十四五岁,穿绸挂缎,但面相清秀,十分知礼。魏了翁看着很是欢喜,就问了几句文章,居然对答如流。他让夏山长领孩子下去考试,不多时试卷呈上来,也属于优等。于是,卢云正式入学鹤山书院,而卢员外也回眉山筹资。魏了翁心中的愁云一扫而空,可回头再看到卢云时,忽然觉得他穿的衣服有点儿不对,至于哪里不对,又说不上来。
顶 替
蟆颐堰,因背靠蟆颐山得名,负有阻挡岷江洪流,保卫大半个眉州的重任。蟆颐两个字,意思是蛤蟆的下巴。魏了翁赶回蟆颐堰工地时,卢员外已押着一车车石料到达:“魏大人,想到您采买石料太费事,我就直接买了送过来,至于工钱,完工后由我来结算。书院那里,我已派人送去了柴米油盐。”一旁的师爷悄悄对魏了翁说:“他这是不放心您啊,不给银子给材料。”
魏了翁呵呵一笑:“只要咱们光明磊落,送什么都行。”接着转身谢了卢员外。
材料备齐,工钱也有了着落,工地上顿时热闹起来。周围百姓知道这是为后世子孙谋福利的事,都纷纷来帮忙,工程进度加快了许多。
这天,魏了翁忽然发现,有个帮忙运石料的少年十分眼熟,虽然是一身布衣,但眉清目秀,有一股书卷气。猛然间,他想起来了:卢云!他为何不在书院读书,跑到工地上帮忙呢?魏了翁上前想询问一下,不料卢云转身就跑,很快不见了踪影。
魏了翁心里纳闷,第二天,正好是他回蒲江讲学的日子,于是到了书院,他直接去找卢云。一问夏山长,说卢云正在屋中温书,不便打扰,魏了翁更加疑惑,推门就进。只见读书的少年穿着一身绸缎装,但粗眉大眼,嘴唇宽厚,根本不是卢云!
“你是谁?”魏了翁问。少年眼中闪过一丝慌乱,结结巴巴道:“我,我叫卢云。”
“那天来考试的又是谁?”魏了翁又问。少年低头不语,夏山长叹口气说:“事已至此,我就实说了吧。魏大人走后,卢员外就用这个人来替换卢云,说这才是真卢云,考试那个少年叫张万里。卢云一向爱读书,非常想来书院深造,可天资一般,只得让出身贫寒的张万里替考。我本不想答应,可一想到大人处处用钱,万万不可得罪他,才……”
魏了翁恍然大悟,那天自己看“卢云”的衣服有点儿奇怪,是不合身啊,因为根本就不是他的。魏了翁怒不可遏道:“你是在照顾你的同乡吧?难道你忘了,书院本是教书育人之所,这要是传出去,鹤山书院名声将毁于一旦!”
“大人说得对,”夏山长脸色出奇平静,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来,“这是我的辞职书,早就写好了,这个罪名就由我来担吧。不过,这孩子虽然天资不足,刻苦却不在诸位学子之下,请不要赶他走。先师有云,有教无类,请再给他一个机会。”
魏了翁一惊,正要说话,那个真正的卢云开口了:“魏先生,我一向敬仰您的为人和学问,没想到给您造成这样的麻烦。规矩不可破,我还是走吧,等学好了,再来考。”
这孩子倒懂事,魏了翁有点儿想收留他,可想到鹤山书院的规矩,又摇了摇头,此例一开,书院的风气就坏了。他又想挽留夏山长,可这位老头性子倔,大袖一扬,竟也不管不顾地走了。魏了翁无奈,只好让别人暂时管理鹤山书院。
卢云一走,卢员外恼羞成怒,便不给蟆颐堰工地送石料了,这次捐赠,其实就是一场交易。热闹的工地一下子停了下来,师爷火急火燎来找魏了翁:“大人,十天以后就是雨季,岷江暴涨,蟆颐堰工程没修成,一定会被冲毁的。实在不行,咱们就引水东流吧。”
“不行!”魏了翁斩钉截铁,“那样整个眉州城会被水淹,我这个父母官就成了罪魁祸首!”
“要不,火速把工程拆了,拆出石料加高蟆颐堰。管不管用先不说,起码上面检查的时候,能遮掩一下。”
“也不行,现在加高蟆颐堰已经晚了,蟆颐堰下也有大量百姓,不能让他们遭受水患。”
师爷都要哭出来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该怎么办?”
魏了翁微微一笑:“我自有办法。”
合 龙
魏了翁的办法,就是回蒲江找魏氏家族筹钱。魏氏本是蒲江大族,田产很多,可架不住魏了翁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比如鹤山书院,就是家族起建的,还要负责开销,今年田亩遭虫害,魏家的用度一下子窘迫起来。
魏了翁说明来意,当家人魏母颤巍巍地从头上抽出一支金钗来,将一支木钗换上去,“了翁,自你当官,家里就一直贴钱,但你做得好,咱蒲山魏氏一直心怀百姓!不过,我身上就这个值点儿钱了,家里田亩也不多了,你能卖几亩算几亩吧。”
魏了翁红着眼睛,冲母亲一个头磕到地上,然后拿好金钗开始卖田。蒲江父老闻听,有感于魏氏家族一向乐善好施,又开办书院,不但不忍买他们的田,还纷纷捐款。魏了翁又赶往鹤山书院,发现卢员外也不再供应柴米油盐了,书院已经断粮两日。魏了翁准备留一些钱财给书院作用度,学子们纷纷表示:“这钱省下来修堰吧,我们跟先生去工地帮忙,这样吃饭也解决了。”魏了翁听了好生感动。
眉州百姓听闻,也纷纷捐献,不过大多是穷苦百姓,出钱不多,只够修堰五日。五日就五日吧,修起来再说。就这样,五日过后,蟆颐堰眼看就要合龙,可是石料又断了。石料远在山中,需要石匠们开采,再用车船运来,即使百姓愿意义务做工,可没有钱雇石匠和车船,也是不行的。五日后,汹涌的岷江水将如一条暴怒的巨龙,冲毁拦挡去路的一切!师爷又献一计:“事急从权,不如强征车船和石匠,渡过难关再说,如有违者,抓入大牢!”
魏了翁大怒:“那和强盗有什么两样?如果这样,还不如魏某跳入岷江,向百姓谢罪!”
两人正在争论,忽然身后来了一个人,说道:“魏大人不用急,我又来了。”来者何人?竟然是卢员外。卢员外长躬到地,满脸愧色:“请大人原谅,当初我被怨气蒙了心,竟然置眉州一等一的利民大事不顾,擅自断了石料供应,愧为‘三苏’乡人。如今目睹大人处处为百姓着想,幡然悔悟,也请大人原谅我这一颗为人父母的心吧。”身后,赫然是一车接一车的石料。
有了石料,再加上众多百姓相助,蟆颐堰水闸工程终于合龙。当雨季来临,由水闸分洪,不但没有再遇洪灾,还能浇灌万亩良田,就像举世闻名的都江堰一样,也能福泽百代了。
魏了翁觉得,最大的功臣就是卢员外,于是工程一结束,他就登门致谢。不料,卢员外家中白幡招展,正办丧事,死者却是卢云。魏了翁问是何死因,卢员外摇头不语。
这时灵堂上人影一闪,魏了翁发现,竟然是那位替考的张万里。他急忙喊住,问其为何在这里。张万里说:“魏大人,我和卢云从小读的是同一个私塾,不过先生是他家请的,我就是蹭课。但卢家父子从不讨厌我,还管我饭吃,送我旧衣服穿。他们都是大好人啊,所以我才去替考的。这次卢云去世,我理应吊唁。”
魏了翁问:“卢云究竟是怎么死的?”
张万里脸色一暗说:“他,他是用自己的一条命,换来了修蟆颐堰的石头啊。”
教 化
原来卢云是个知轻重识大体的少年,回家后,他不但没有怨恨魏了翁,反而时刻关注着蟆颐堰的工程。当魏了翁出卖自家田产,蒲江、眉州两地百姓纷纷捐献时,他也向身为眉州首富的父亲要求,出钱继续供应石料。但卢员外对魏了翁的不讲情面很是气愤,当即拒绝。
眼见蟆颐堰工程迟迟合不了龙,雨季又将来临,卢云一急之下,竟然偷了父亲的三千两银票,送往工地。卢员外见银票被盗,还以为闹了贼,带家丁沿踪迹就追,这一追追上了岷江边的山崖,卢云受惊失足,掉进了岷江。江水滔滔,转眼不见踪迹,卢员外只好将他的旧衣服收入棺中,办起了丧事。不过,他也从卢云之死中醒悟,蟆颐堰工程利国利民,耽误不得,便决定完成儿子的心愿……
魏了翁长久不语。卢云,是个好孩子啊,可就是因为他天资不足,学业不够,就被拒于书院门外,自己做得对吗?他想起了夏山长临走前的话:有教无类。细想一下自己,当初作出那个决定,主要还是怕坏了鹤山书院的名声。想不到自己这位受万人敬仰的理学大儒,还没有勘破“名”之一关。四大书院这个名号,真的那么重要吗?
他看了一眼张万里,心里有了决定:“万里,跟我去鹤山书院吧,从此,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不过,我们要先去找一个人。他在,书院才是完整的。”
这个人就是曾出任过书院山长的夏先生。魏了翁觉得,夏先生是个有担当、有变通,同时胸怀博大的人,鹤山书院不能没有他。夏先生也住在眉州,很快就到了。一进小院子,魏了翁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一老一小,抑扬顿挫如天籁。他还没出声,身后的张万里已经叫出声来:“卢云,你原来没死啊!”
是的,卢云还活着。那天他掉下岷江,随波漂流,正巧被江中打鱼的船只救了。但他身上的银票都被水泡烂了,就没去蟆颐堰工地,又不敢回家,便投奔了曾在书院中给了他很多照顾的夏先生。
魏了翁、夏先生都是当世大儒,过往块垒一笑而过。接着,魏了翁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有教无类,才是教育的宗旨,世上有很多像卢云这样天资虽然不足,但人品好、又刻苦的学生,这种人是不能放弃的,可书院名额毕竟有限,怎么解决呢?于是就广开书院,把鹤山书院开到全国去。
果然,魏了翁后来除了创办四川蒲江鹤山书院外,又相继开办了湖南靖州鹤山书院、四川泸州鹤山书院和江苏苏州鹤山书院,后人继承他的遗志,又开办了四川眉山鹤山书院、四川邛崃鹤山书院。卢云和张万里都在蒲江鹤山书院中苦读诗书,后来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如今,四川蒲江书院的旧址建起了蒲江中学,院内就有魏了翁的塑像。学生们晨起而读,暮归而息,仿佛又成了当年鹤山书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