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万年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2021-08-19杨可
江西画报 2021年6期
杨可
距离抚州南城县城东不远处的武岗山下,有一座横跨盱江两岸的万年桥,迄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其建筑艺术精美、雄伟坚固,位列“南城八景”之首。
万年桥为单曲石拱桥。桥基坚实,桥身轻巧,自下而上用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卷砌法,桥墩前尖而高昂,后墩方而低矮,有昂首挺胸迎水之势。
万年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盱江和黎滩河交汇处,水势汹涌湍急,江面宽达400余米。崇祯七年(1634年)因久雨江水上涨,当地商议捐资修桥,于是动工兴建。修建时,由于水深流急,加之地质复杂,当时工匠采取的施工方法是:第一步作堰,用竹片做竹笼,内填沙土围成第一道防水墙。第二步在围堰内清理墩基,用木料做笼架,内外二层,木板中间填沙土,形成第二道防水墙。将第二道堰内水抽干后,再在堰内做墩脚,出水面后搭架砌拱圈。由于河东有深潭,第18墩正位于潭上,造此墩历时数年,其工程之艰巨非同一般。
古桥结构分桥基、桥梁、桥亭三部分。桥基建筑精致、科学。桥身为青石发卷砌成。拱圈采用纵联式垒砌法,单薄轻巧。桥面中间原有一亭,彩绘画梁,两侧有石栏杆,优美雅致。二十四个桥墩迎水流方向凸出如船头状,古代称之为金刚雁翅式,能有效缓解湍急的江水对桥墩的冲击,设计非常科学。
在这波涌险多的武岗潭上,卷拱造桥,全凭手工操作。数万民工聚集,左拦黎河洪浪,右锁盱江波涛,埋石沉江,挡洪引水,这在古代桥梁修建中尚不多见,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巧夺飞虹的智慧和才能。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產,尤为珍贵的是,万年桥在建造时曾做了详细的施工记录,诸如用工用料、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工期、资金等都有记载,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