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地方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模式

2021-08-18曲爱妍吴秋玲黄丹丹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7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曲爱妍 吴秋玲 黄丹丹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07-0145-03

软件是信息技术的灵魂、网络安全的盾牌、经济转型的擎天柱、数字社会的根基。国家推出《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1],以及《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目的是为了引导企业能够深度融入院校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满足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化、高素质、高契合的软件人才[2]。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在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成绩显著,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作为同处亚洲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与印度在国情上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目前,我国高校与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合作,综合效益逐步显现。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国的学产联结与印度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教育、软件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等。当然,印度的高校与高新技术产业联结过程中也有不少的问题与不足,例如高校科研能力不足、缺少强有力的认证体制、学分体制不够灵活、专业教师短缺严重等。但是,印度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失误、教训,可以带给我们诸多启示,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借鉴的[3]。本文在收集国内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产学研”合作方案的基础之上,结合印度在软件领域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对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1 “产学研”合作模式介绍

“产学研”合作是由企业、高校及各种研发机构为主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互补、资源共享,采用共同参与、合作的方式开展的一种经济社会活动[4]。“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特别注重“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作为合作的主体,三者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互利互惠[4]。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企业,通过这种“产学研”合作,可以根据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大学和科研机构溢出的知识,更新产品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创新研发能力,从而加速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和产出。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研发要求和市场动向信息,更有针对性地对产品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科研的可行性和研究成果的市场价值[5-6]。

2 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1)学生无规划。学生对于所学专业不了解,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不清晰,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存在盲目性,导致“博学而无专精”的尴尬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应用软件的能力。

(2)课程内容陈旧落后。课程群库层次单一,落后的课程理念导致人才培养难以实训实体化,课堂教学常常是纸上谈兵,鲜有贴近当前软件发展趋势的课程。

(3)学习方式单一。课程学习中,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课堂强调接受性学习,存在生搬硬套和机械训练的问题,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且无法灵活运用。

3 契合“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应用型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对策

契合“产学研”合作模式,一方面我们需要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例如印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印度的“产学研”模式,定制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产学研”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方式符合我国的“看、学、赶、创”的科技发展历程。本文借鉴印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且对两国的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对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1 学生定位当前能力并确定日后发展方向

印度非常注重对软件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每年大约有50万软件新生人才,其中从高等大学毕业的软件研究型人才只有约7.4万人,余下的几乎都是通过应用型教育模式培养输出的软件应用型人才,这充分说明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中,职业生涯定位起到关键性作用。生涯教育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对中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其次,学生进行自我规划培养后更容易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包括设立系列讲座,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辅导及职业规划,使学生明确将要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逐渐形成软件专业特长与知识结构,定位软件岗位需要学习的范围。

3.2 针对社会主流应用进行课程改革

印度软件公司NIIT每年为旗下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教材,NIIT的所有教材是由总部近800位专业人员组成的教材研究和开发部门编写的。NIIT与世界IT行业巨头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向微软、SUN、HP等不同类型的软件公司进行咨询,以寻求其在未来2~3年它们最需要的软件人才。NIIT通过整理向行业巨头的咨询结果,并结合自身多年在软件开发、教育方面的经验,开发出符合未来一段时期国际IT业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其中包含学生专业技术与行业素质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我国地方型应用高校可借鉴印度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课程的改革。

对于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型地方高校而言,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应先从教学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调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增加动手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7-8]。开展校企合作,删减与软件工程当下实践相关度较小的理论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课与访谈,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其综合素养。简而言之,以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为核心,引进企业大型软件研究实训方案,提倡大学生积极参加企业的工程项目,使学生在高校学习中获得一定的工程开发经验,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校企合作中,學生能更快地实现从高校到企业、学生到职业技术人才的转化。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能更快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使高校科研工作达到螺旋式上升过程[9]。

对于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好处不言而喻[10]。软件企业最渴求的人才是不需要上岗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熟练掌握编程技能,可较好地完成工作的毕业生。来自合作高校的大学生符合如下特点:①专业对口,综合素质普遍较高;②能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排除不良人员混入企业的可能性。同时,企业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对企业职工进行再教育,高校再教育对于职工提高个人竞争力与素质帮助较大,可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企业支持教育改革,能帮助自身树立正面形象。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尤其是经管人才与研发人才,而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这两类人才,金陵科技学院的嵌入式培养模式就是为企业培养高适用性人才,如此“量身定做”的人才对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作用。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可在占领市场过程中苦于缺乏人才与技术,往往不能大展身手,校企合作就是为了合理分配资源、解决企业人才匮乏问题应运而生的,因此推广校企合作是必要且重要的。

3.3 丰富学生课下学习方式

国家抽样调查队(NSSO)的统计报告中显示,印度2008—2014年的教育费用增长率为175%,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基础线上教育,以印度线上K12教育为例,其成为互联网教育创业与投资机会最多的领域,渗透率达30%,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线上教育的低门槛与高普及率或许是印度软件人才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中國近几年在网络教育方面也获得了较大成就,以中国MOOC教育平台为例,MOOC的教课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线上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地点和受众的局限性,使不同层次的受众可随时随地接受教育。传统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往往是课堂与作业的两点一线模式,而MOOC平台有大量的学习辅助手段,例如论坛、视频、Blog、模型演示,这些辅助学习手段对于改善软件学习的枯燥性和促进软件制作交流有巨大帮助。培养高校基础软件人才的方式之一是指导学生课下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课堂与网络的混合式教育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的能力。以金陵科技学院学生普遍使用的pintia平台为例,此平台上有大量习题供学生线上挑选,并有判断程序正误的功能,网络与现实交互性良好,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平台科学的评估方式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编程技术,为今后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线上教育的优势显著,是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体现,也应成为基础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

4 总结

随着我国软件行业的日益发展,如何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切实可行的软件人才培养路径,一直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形势,只有紧抓“产学研”合作这条主线,才能跟紧时代脚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是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学校三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作为人才供给方,要积极改革和优化培养模式,企业作为人才接收方,必须予以积极引导、配合,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层出不穷。

参 考 文 献

[1]李威震.高校理工科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范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2):869-870.

[2]施永进,施永强.高校软件类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0):15-18.

[3]杨思帆.当代印度高校与高技术产业的联结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董夏兰.湖北省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2.

[5]马艳艳,卢朝阳.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创新产出效应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9-15.

[6]刘维民,陈明,郑旭.新时代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路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80-82.

[7]谭瑛.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创新导报,2008(7):178-179.

[8]周蕙.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以A学院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0.

[9]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贾宁,陈春玲,宗平.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8(14):9-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