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市场: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

2021-08-18黄馨慧

党员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菜市摊贩螺蛳

黄馨慧

每到一座新的城市,建议你不妨去三个地方看一看——博物馆、夜市和菜市场。如果说认识一座城的风格是不带目的地四处溜达,想了解一座城的历史可以去博物馆走一遭,那要领略一座城市的灵魂,去夜市和菜市场则再适合不过,是它们,使一个城市更有温度。

作家汪曾祺曾在《食道旧寻》中提到:“我是很爱逛菜市场的。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导演陈晓卿也说:“我们去一个城市,一般就会去名胜古迹、所谓的地标建筑。其实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是去看它的菜市场。用我的话来说,这样才和这个城市有了肌肤之亲。”

美食家陆文夫每次请客人吃饭,都会坚持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他觉得买菜、切菜、做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别人不能代劳。袁枚在《随园食单》也写过,一桌好菜,买菜功居四成。

很多人喜欢去菜市寻寻觅觅,只为那一口滋味。也有人起个大早赶个早市,就喜欢那股子最新鲜的“朝气”。在观察摊贩和客人买卖间的互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趣味;从亲手触碰的各式肉类和蔬果中,我们学会了辨识食材的好与坏。孤独的时候去菜市逛逛,还能感受到久违的人情味。

菜市场里才有“意外”

要想快速了解一个城市的胃口,你就得去菜市。比如,云南的菜市上就有很多鲜花和菌子,东北的菜市到冬天会摆上大箱的冻梨和冻柿子,在广州的菜市里很容易看到各种生猛海鲜,成都的菜市里往往有一个专门卖各类火锅调料的窗口。

更特别的出现在朝露一般的早市里——在有限的空间里,一个个摊位紧密相邻,缤纷多样的农副产品被密集地陈列,这是一幅高度浓缩又有序的图景。其中还会随机出现一些“流动摊贩”:他们往往是附近的乡镇居民,随着时令不同,带着各色产品进城售卖,有新采的野菜,比如南方的扣子菜、菊花菜,自家院里树上开的槐花、榆钱,或是自给自足又稍有富余的口粮……

它们可遇不可求,多半得靠碰运气。这便是菜市场带来的乐趣,去超市是有目的地“寻”东西,而去菜市场则是“相遇”,这些特殊的食材,也往往最让人念念不忘。

每个菜贩都可能是一位隐藏大厨

什么人懂食物,什么人懂吃?我们一般都觉得是厨师和美食家,其实我们还忽略了摊贩。

如果你对某种食材感到疑惑,去问摊贩准没错。这个东西怎么做好吃,他们往往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有些热心肠的,还会给你分享详细的烹饪秘诀。

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东山肉菜市场”,常常登上“老广”的美食榜单。在这里,你花30元钱就能吃撑。新鲜滚烫的猪红汤,一碗只要2元,咬下去细腻爽滑,腥味全无;煎堆、蛋散、春卷、沙琪玛、干蒸、饺子、萝卜糕……都是地道的“老广”美味,甚至一些茶楼里已很少见的点心小吃,在这里还能找到。光顾者也大都是附近的街坊邻居,在口味挑剔而竞争激烈的广州,只有这样物美价廉的店铺,才能存活下来。

而柳州螺蛳粉,据比较公认的传说,也是从菜市里发源的。20世纪80年代,民间商贸开始复苏,谷埠街菜市逐渐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当时夜晚流行吃用骨汤打底的酸笋煮螺,柳州人爱吃米粉,故螺蛳摊上也常常经营米粉,那些饥肠辘辘的食客们,不免有意或无意间地要求在点的米粉里加入几勺油水颇多的螺蛳汤,一同享用。于是,慢慢地就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

如果在三四线城市,还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小吃店做大后,出于更多人流量的考虑,会从菜市里搬出来,但仍会打着“某某市场老店”的名号,这或许正是菜市场所带来的底气吧。

“没有人会在菜市场里自杀”

古龙曾在《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写过,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尋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一进菜市,此人定然厄念全消,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这话虽有夸张的成分,但意思是对的。

早晨走在大城市的路上,上班通勤的人常常神色紧张,而在菜市里的感觉全然不同,人们往往有一张神情松弛的面孔。

卸去职务与社会身份,菜市场里的买家更类似一个个漫游者,他们不仅要为生存层次的“口腹之欲”而选择和操心,还要与卖家、与其他买家交流互动,甚至是博弈。

那些对谈和吆喝声、砧板和菜刀碰撞的声音,混合着泥土的青菜气味、蔬菜瓜果的飘香、肉类的腥、海鲜的咸、滋滋作响的油烟……每一种都是真实的存在,都是大千世界最鲜活的一隅。

与传统的乡镇不同,现代化的大都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菜市场却是城市中的小型“熟人社会”。菜市场不仅仅是购物的空间,而且是社会交往的空间,这里的寒暄问候、消息传递甚至是八卦闲聊,和产品交易一样频繁而蓬勃。有缤纷的物,有市井的人,有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才有了菜市场的“烟火气”。

烟火气往往和一个词分不开——人间。

在菜市场总能观察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最让人感叹的往往还是摊贩。摊贩多是夫妻店,需要在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到几十公里外的批发市场进货,而后开启一整天的备菜和售卖,两人中间轮流抽空休息一会儿。问起他们一天的生活,“挣的都是辛苦钱”,几乎是每个人都会说的话。

但在平时,他们不会主动对人说这些,也很少有抱怨和不耐。知足常乐和随遇而安,是在摊贩们身上看到的最多的神情。

刚到香港时,举目无亲的窦文涛就经常一个人到菜市场里待着。“实际我什么都不买,就走来走去,看着这些鲜艳的蔬菜的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白白,红罩子里的灯光。虽然没人搭理我,但就有一种人情,抚慰了我的孤独”,“超市你看的是货架,看的是冰柜,但在菜市场呢,你看的是人”。

这种人情味,或许正是我们留恋菜市场的原因。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同舟共进》)

猜你喜欢

菜市摊贩螺蛳
螺蛳树
螺蛳粉
巨頭圍剿 菜市場能否借「上線」殺出重圍?
买半斤齐白石的虾
摄影作品选登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菜市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