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总编(七)
2021-08-18吴悠
吴悠
第二天清晨,马涛走进省委大楼时的心情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差得多。坐在省委组织部长这样一个被全省干部羡慕又想接近的位置上,今天却要当着其他常委的面做检讨!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正儿八经做检讨是什么时候了。更可恶的是,今天的会议还有媒体记者在场。
还是那间熟悉的会议室,还是那张大桌子旁熟悉的位子。“哟,马部长今天来得好早呀。”他还没落座,就听到一句寒暄。一抬眼,是省长陈伟达拿着本子、茶杯从另一个门走了进来。“陈省长早。”他低低回应了一句便坐下,反复翻阅着费尽自己几乎一夜时间憋出的检讨。能不能不念?马涛此刻心里最大的期待就是李俊康一会儿可以说一句:念就不必了,印发给大家看看。可是,他又担心,如果印发,内容就会彻底地流出去。
不一会儿,常委们都聚齐了。电视台记者也架起了摄像机。李俊康对马涛说:“开会前,马部长简单念一下检讨吧,说个要点就行。”随即,他转头对记者们说:“这段掐了别播啊。”因为引用了一句春晚小品经典台词,会议室里竟然响起了笑声。马涛觉得是在耻笑自己,额头上开始慢慢流下热热的汗水,流淌到脖领子里。
马涛用近乎嗫嚅的声音低低念了检讨的要点,一边念,一边又在担心李俊康会嫌声音低。好在,没有。之后的会议,马涛就一句也没听得进去。他只关心一件事:自己做检讨的事情,能不能不报道。
李俊康摘下眼镜,盯着马涛的脸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你之前有见过领导干部的检讨公开报道的吗?你觉得我会做这样既不利于省委常委班子团结,又影响省委形象的事情吗?我刚刚不是也跟记者们说了,你念检讨的环节不播不报道吗?”马涛脸更红了,这次是觉得自己以小人之心度了李俊康之腹。
而此刻,唐维虹正在召开每个媒体都要开的选题会。选题会就像一个消息总汇,联系各行各业的记者汇报各自通过不同渠道挖掘到的信息,由参加会议的编委领导、各部室主任来判断去不去采写,如何采写,写来了版面上如何安置。
“省委调整三个设区市市委书记的稿子注意和省委组织部的文核对好,上次把人家海振市委书记刘冶光打成刘治光的教训不要忘了。”
“残疾儿童用嘴‘敲出长篇小说的稿子,文字不用。选一张她用嘴敲键盘写作的照片采用,比多少文字都打动人。”
“给稿件配二维码打印之前先试着扫一下,不要印上去了读者一扫点不开页面。”
……
部门主任每报一个选题,唐维虹都从自己的思考里提出了采编的意见。每条意见说完,朱新平都挣扎着想挑刺儿,无奈自己的半瓶子里实在没“刺儿”伸出来扎。
入夜,这座城市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坐着汽车、地铁、公交,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回家休息。而报社的夜班工作者们,这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吃完晚饭,唐维虹来到报社6楼的版房。这里是报纸的“化妆间”,每天的版面在这里组装完毕后送签、印刷。她还记得自己20多年前刚工作的时候在总编室做过一段时间编辑,上夜班上得每天黑眼圈沉沉的像熊猫一样。但是看到自己组的版面都是一次就顺利签发,心情还是美美的。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邓小平同志逝世那晚,和几乎全国的报社一样,在版面签发完毕后收到了新华社的稿件,她又披着夜色、撑着精神骑自行车回到报社和大家一气儿重做了以老人家遗像和《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为头版的版面。那一天的版面印刷好,天都完全亮了。
版房里,一块块版面在电脑大屏上被编辑们的妙手描绘着。标题、配图的组合,字体、字号的调整……“唐总来啦。”不知是谁起身回头看到玻璃门外,喊了一声。唐维虹笑着推开大门:“地主婆来监工啦。”大家都笑了起来。“今天各个版有什么情况需要大调整吗?”她边走边问道。大家都说没啥,请她等着看清样就好。“那就好呀,本地主婆就回去等着各位佃户交粮喽。”唐维虹看完制作完毕的版样,推门走了出去。每个值班的夜晚,她都习惯来版房看看,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在制作时修改掉,就比打出清样送审再改要好得多。
报纸一天天印,日子一天天过。这天早上,唐维虹像往常一样锁了车,推开报社一楼大玻璃门走进大堂,被保安武兴华一个问题逗笑了。“唐总,你跟邓老师最近夫妻感情还好吗?”面相看起来粗哈哈的武兴华居然关心起她的情感问题了?唐维虹笑着说:“怎么,你在外面听说什么风言风语了?说我们家老邓有外遇了吗?有照片吗?给我看看长啥样呗。”连珠炮一般的回应也把武兴华逗笑了。
“唐总你别笑,照片还真有。”武兴华掏出自己的手机打开一个网页递到了唐维虹手里。她接过来一看,是一个论坛上的帖子:《面不改色!桂湖大学已婚教授公然带“小三”在食堂就餐》。唐维虹往下拉页面,只见作者拍了很多张邓子良和一位姑娘坐对桌吃饭的照片。照片里露正脸的的确是邓子良,那张脸她太熟悉不过。但每张照片上那位姑娘都只有背影,连不同的照片里是不是一个人,都不能确定。
唐维虹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是光明正大在食堂,不会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但这么多张,毕竟叫人看了容易想歪。“我这个记者真是白当了,这么火爆的新闻都不知道,真是该辞职了。哈哈,谢谢你啊老武,我今晚回去就揍邓子良去!”唐维虹开个玩笑,走进了电梯。
照例,唐维虹来到总编室召集的选题会上听选题。不同于往日思绪焦点的集中,今天她的思维完全被那几张照片霸占了。那个女孩是谁?邓子良为什么带她吃饭这么频繁?他们之间有没有见不得光的关系?回去该怎么跟邓子良开口?要等他自己说还是主动问?一个个问号占据了这位女总编的大脑,以至于各部门值班主任报送的选题,她都没像往日一样提出鲜明的指导意见。
“好,大家报的题目都不错。等记者稿子来吧,下午编前会后,夜班看看版面情况,只要没有指令稿,没有积压太久的稿子等着,报上的都用。今天先散会。”選题报完,唐维虹草草宣布散会。
好在今天不值夜班,下了白班,唐维虹一点都没犹豫耽搁,开车回了家。往日下班后,她还去总编室盯一会儿大家看稿子的情况,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当场研究解决。今天,最大的问题等着她回家解决。
打开家门,邓子良已经安静地坐在了沙发上,眼睛一直盯着门的方向看,似乎在等她。“照片都看到了吧?等着我主动交代吧?来,坐下听呗。”他一边说,一边给唐维虹倒水。
“那个姑娘不是我的小三,是一个从贵州黔东南考进桂大的贫困生。跟我们家邓薇一样大,成绩非常好,也姓邓,但是为了省钱,每次去吃饭都只打蔬菜,不敢打荤菜。好几次有学生跟我讲在操场看见她低血糖晕倒了。我就说让她跟我一起吃饭,对外说是我侄女。啥都不用她回报,给我好好学习,考上保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就好!”邓子良喝了一口水,解释了原委。
看着邓子良和以前一样朴实的脸、一样简洁的话,唐维虹才放下心里的疙瘩,“噗哧”笑了出来:“还侄女呢,说是你干女儿不得了。”邓子良摘下眼镜:“现在,干女儿不跟小三一个意思啊,你当我真是书呆子不闻窗外事呀。”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快,说今晚准备请我吃什么,补偿一下我被吓到的小心脏呀?”唐维虹捶了老公一拳。下午笼罩在她心里的烟云一扫而空。
第二天,照例还是评报会。各部门主任发现唐维虹比起昨天,像是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又恢复了往日的业务神经高速运转——
“《真抓实干迎接党代会开幕》这个专栏既然上了寸土寸金的头版,就要讲好故事。那些纯粹工作宣传材料,一律不用。故事讲得生动的,可以往头条放,奖金考核加分。昨天那篇《从哄堂大笑到拍手叫好——县委书记说治水》写得多好!你们看看,‘我们要努力争创全省人居示范奖。话音刚落,县委常委会议室里哄堂大笑。干部们清楚,一个化工企业密布、占比高达85%的县要创人居示范奖,书记无异于痴人说梦。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了现场,这才叫生动啊。”
“最近头版言论太少了,各部门还是要动起来,总编室也是,不管白班夜班,看那么多稿子多少都该有想说的吧?不行编委带头,一周一人一篇,不动笔墨做什么老爷呢?”
“舆论监督的线索要写成‘连续剧,追到底。不要一个问题摆出来就了事,后面怎么解决,政府部门怎么应对,都要跟进下去。这还要说吗?上个星期一见报的木府华庭小区地下车位太窄,业主停好车下不了车,这么好的选题为什么就戛然而止了呢?规划局的声音呢?住建局的反馈呢?律师的建议呢?这不都是继续跟进的线索吗?通知政文采访室继续跟进,报、网、端都要上,必须给个说法。”
……
一番点评下来,唐维虹打开杯盖喝了口水。贾春和开了腔:“刚刚唐总的点评我觉得很到位,县委书记说治水那个稿子是安江记者站站长刘春带领两个年轻记者采写的。当晚我值班,要不是有政治局会议的新华社通稿,我原本是准备签上头条的。记者站站长应当是首席记者,不带队下去采写稿子就不配做站长。我们几个采访部室也应该是这样,主任、副主任都要经常带队下去写稿子,才有本事、才配指点记者。”渐渐地,贾春和对唐维虹的敌意消减了,敬意上升了。尽管对于被她挤兑得上位失败心有不甘,但是一线记者出身的他对唐维虹的业务水平还是敬畏三分的,有本事!
“春和讲得对。”副总编苏茂洋也摘下眼镜说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现在新事物越来越多,以前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现在也是,时间长了不下基层,很多新情况你都不了解。记者交上来稿子你别说改,有时候连看都看不懂,再这样下去坐在屋里指挥,要被记者背后笑话死的。是要定期沉下去,才能不被形势抛弃啊。”
唐维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二十年记者生涯告诉她,新闻单位的领导要真把自己当机关领导,做成老爷,就离完蛋不远了。当副总编那些年,随刘强波到一些辖市区党报去调研,去采访当地市委书记时,她看到太多总编、副总编、主任、副主任争的不是业务,是职级、待遇。夜班上得吊儿郎当,别说政治差错,就连人名差错和病句、错别字都时常出现。这样的报纸,读者为什么不抛弃?还怪销量不好、怪广告投放量下跌、怪新媒体争夺市场,这样的领导班子带队,不丢读者才怪。
“大家說得都很好,以后我们就要这么办,才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在竞争中不掉队,读者也才会更喜欢我们。好了,今天就开到这儿。”她结束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