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菌质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2021-08-18纪伟付广平丁黎崔俏俏费志东孙长胜柴文波
纪伟, 付广平, 丁黎, 崔俏俏, 费志东, 孙长胜, 柴文波*
(1.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平湖 314200; 2.江苏泛亚虫草健康农场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1;3.江苏金色天华种业有限公司, 江苏 淮安 223001)
蝉花(IsariacicadaeMiquel)别称蝉蛹草、冠蝉、胡蝉、蝉茸等,是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寄生在蝉科竹蝉、蝼蛄、山蝉及黑蚱等若虫上,气候环境适宜时,吸收虫体的营养转化成菌丝体,顶端分枝“发芽”形似花冠,故而称为蝉花[1]。蝉花入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公元5世纪)雷斆《雷公炮炙论》,宋朝苏颂《图经本草》、宋朝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和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古代经典医学论著均有记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2]。
蝉花菌质是蝉花人工培育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在蝉花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污染杂菌的蝉花菌质,利用污染菌质发酵生产蝉花菌质有机肥,不仅减少了原料的浪费和污染,而且制备的蝉花菌质有机肥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其中有机质含量高达90%以上[3]。本试验通过蝉花菌质有机肥作为基肥在小麦中的应用,研究其对小麦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蝉花菌质有机肥作为基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4-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江苏泛亚虫草健康农场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百麦1811。
使用的蝉花菌质有机肥为蝉花菌质经发热、高温和腐熟等发酵工序,最终干燥加工而成,其中有机质含量为99.7%,总养分(N+P2O5+K2O)为4.39%。使用的复合肥为中化复合肥,总养分大于41%(N 18%、P2O514%、K2O 9%)。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蝉花菌质有机肥(以下简称菌质肥)处理和中化复合肥对照(CK),重复2次,小区面积672 m2(28 m×24 m)。小麦10月16日播种,人工条播,每小区100行,行间距为24 cm,667 m2种植密度18万苗。2种肥料均作为基肥使用,667 m2用量均为50 kg[4,7-8]。
1.3 检测项目
小麦播种后观察记录小麦出苗期、拔节期、出穗期和成熟期。在分蘖盛期观察小麦幼苗生长习性;在灌浆成熟期观察小麦株型、穗型、熟相和壳色;在室内考种观察芒的情况。在成熟期取样考察单位面积穗数,并记录每穗粒数、千粒重,按小区收获测定产量。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总膳食纤维、VE和容重等指标委托上海中维技术检测有限公司检测[9]。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WPS软件进行整理,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育期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全生育期菌质肥处理和复合肥对照没有差异,均为225 d,出苗期均为播种后第7 d,拔节期均为播种后第148 d,抽穗期均为播种后第177 d,成熟期均为5月28日。在分蘖盛期幼苗习性为2级,半匍匐状态;在灌浆成熟期株型紧凑;穗型为3级,长方形,穗子上、下、正面和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壳色为1级,白壳(包括淡黄色);熟相为1级,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判定为中级;室内考种观察芒为5级,长芒,芒长40 mm以上。
表1 蝉花菌质有机肥对小麦生育期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2 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2可知,菌质肥处理比对照株高降低1.2%,有效穗提高7.3%,每穗粒数提高2.1%,千粒重提高3.7%,穗长提高3.6%,667 m2产量提高2.9%,其中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表2 蝉花菌质有机肥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2.3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菌质肥处理比对照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3.1%,淀粉含量提高了19.0%,脂肪含量降低23.9%,总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5.4%,VE含量降低18.2%,容重提高了0.9%,其中淀粉含量菌质肥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表3 蝉花菌质有机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蝉花菌质有机肥作为基肥施用不影响小麦生育期,可显著提高小麦的千粒重、有效穗和产量;对小麦籽粒的蛋白质、总膳食纤维、VE含量和容重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脂肪含量。通过本研究为蝉花菌质有机肥作为基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