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都江堰 做好绿色发展大文章

2021-08-1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1年7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青城山民宿

耿国彪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2200多年前,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泽被千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这颗“天府明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亘古弥新。今天的都江堰,正秉承“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的古人智慧,大力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价值转化,已然成为全国最具发展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旅游城市之一。

都江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级。全市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空气质量稳居成都前列,2019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2020年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森林覆盖率达60.3%,森林面积位居成都区(市)县之首。

一直以来,都江堰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以生态为本、产业强核、文化铸魂,积极构建生态空间永续利用、生态功能价值叠加、生态投入保障有力、生态经济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良好生态成为发展底色

碧水奔流两千载,天府之源都江堰。都江堰市因堰而起、因水而兴,是全球为数不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是天府之国农耕文化、水利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都江堰是一座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全市总体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理形态,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80万,算上常驻人口达到100万规模。全市自然环境宜人,全年平均温度为15.2℃;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负氧离子最高达12000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均达93.9%,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空气、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全市森林覆盖率60%,一直享有“长寿之乡”“天然氧吧”的美誉。

成都市委、市政府实施“西控”战略以来,都江堰市牢牢把握“西控”不是限制发展,而是更高要求、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坚定以控增绿、以控促转、以控促优,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都江堰市坚决树立生产生态生活融合的发展理念,确立城市公园化、全域旅游化、开放国际化总体战略,编制城市总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22项,制定公园城市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出台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16项政策,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域到局部、从综合到专项、从空间到景观整体衔接的制度设计。全域按照“85%的自然生态环境区、15%的生态经济区”实施分类管控,启动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构建边界清楚、产权清晰的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山长制、河长制、街长制”,全面加强域内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监管,全国率先实施“山长制”被省委深改组推广并获国家林草局肯定,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全省第二名、成都第一名。

他们持续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都江堰行动,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熊猫之都”都江堰片区、柏条河郊野公园、灵岩山公园、金马河滨江公园建设,推进锦江绿道、走马河绿道、蒲阳河绿道等三级绿道体系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实施污水厂提标扩容、管网修复、生态治理、水源保护等治水工程,持续推进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气“六大治气行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出境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他们把绿色发展作为战略选择,把绿水青山作为城市发展最独特的优势和最鲜亮的底色,把产业功能区建设作为坚守绿色发展路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辟永续发展新空间的具体承载,高标准建设李冰文创、青城山旅游裝备、精华灌区康养旅游3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现代文创、主题乐园、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旅游装备制造、精品民宿等业态,着力构建以旅游为核心的绿色产业体系。建立“生态空间+高端资源”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围绕滨水空间、近山区域、核心景区建成三级绿道87公里,实施林盘修复30个,建成7个AAA级林盘景区、95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1078个川西林盘得到有效保护。深入挖掘“山水道熊猫”世界级文旅资源,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除都江堰、青城山、灌县古城以外,涌现出融创文旅城、特色旅游小镇、川西音乐林盘等新地标。积极发展康养产业,规划建设集休闲度假+养生养心+健康医疗+生态街区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康体养生特色小镇。

“十三五”期间,都江堰市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01%。旅游提升实现创新突破,先后获得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幅达25.4%,人均旅游消费年均增幅达18.9%。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涌现,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电商企业48家,成功入选全国电商进农村10强县。

“西控”的实施,让都江堰市的生态优势更加明显,成为满足人们“家在公园里”愿望的首选地,也让都江堰市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

以人为本建公园城市

“手再高一点,摆好姿势……”咔咔咔的拍照声响起,都江堰市民李晓梅和朋友正在走马河绿道天府国际凤凰城段拍照留影,此时绿道高架桥上一列城际列车从成都方向缓缓地驶入成灌快铁都江堰站。

李晓梅就住在附近小区,这里每天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曾经沿线尽是杂乱无章的滩涂,如今经过改造,河岸边已铺满了整齐的草坪,种上了朴树、银杏、香樟等植物,形成一片片清新宜人的滨水绿地。

近五年,都江堰市累计建设绿道23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24公顷、立体绿化21788平方米,建成20处小游园、微绿地,完成3处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和10条道路行道树整治,完成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创建12处,锦江绿道城区段(南桥仰天窝广场)正式开放……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都江堰市牢牢把握住了建设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的时代契机,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域生态绿色品质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游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的生态价值高速转化,“公园中建设城市”的脉络特征愈加清晰。

都江堰市依托整体性、结构性规划打造市域绿道,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528.1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8%,绿地率达到39.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4平方米,位于成都市区(市)县前列。创建命名了5个“成都市园林式居住小区”,2个“四川省园林式单位”、3个“四川省园林式居住小区”等城市园林精品,打造了布局融创茂、锐丰国学书院等新兴消费场景,改变着城市新生态,不断为城市增添和谐优美的建筑景观,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憩息、休闲的好去处。

从“街道似羊肠,满眼老旧房”的老城镇到绿道为脉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绿地率达到39.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89平方米;成都融创文旅城、凤凰体育场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市政基础设施从“补短板”向基本现代化迈进,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市民构筑了和谐温馨的新家园;以民生为导向,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十五分钟公服圈”打造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翻开都江堰市的城建篇章,“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都江堰市孜孜以求的目标。

走在都江堰市的街道,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蒸蒸日上的中心城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巧夺天工的城市园林,舒适宜居的安居工程,让人感受到现代文明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相互交融,体会到建设者们的独具匠心。一向以山水景致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正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一条更为绿色、开放的发展之路。

以生态为基发展产业

都江堰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群眾参与、商业逻辑”的运营模式,破解生态保护与生态投入矛盾,实现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永续利用。

都江堰市以保护乡村原生态景观环境、本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原真性民俗文化为基础,将农事体验、休闲养心、康养医养、生态观光等新兴业态融入原乡生活场景,大力发展“林盘音乐公社”、特色精品民宿、游学体验基地、文创工作室等,聚集了一批耕读原乡文旅产业项目。

位于成青路旁的“七里诗乡”景区,近年来已成为了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曾经备受“脏乱差”困扰的荒芜之地,如今通过建设30公里田园绿道,串联起近30个林盘院落和旅游点,更催生出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效益显著——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村民尝到甜头,开始主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石羊镇“猪圈咖啡”,充分利用传统养猪场进行改建,以食槽、石磨、簸箕、拌桶等传统农具为饰,以原生竹林、乡间小径、花田池塘筑景,成为凸显川西生活美学、顺应消费升级的网红打卡地。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一杯咖啡”卖了1000万元。

悠扬的轻音乐环绕在耳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走进都江堰市石羊镇七里诗乡景区,这样的田园画卷在林盘中随处可见。林盘中有一个早已出名的“猪圈咖啡”,每天吸引着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今年上半年咖啡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基本是翻了一番,平均每天能卖出近300杯。”坐在“猪圈咖啡”的屋檐下,在茂林修竹中品着手工磨制的咖啡,创始人宋建明和记者聊起了这杯咖啡的幕后故事。

花盆是猪的食槽、凳子是打谷子用的桶、还有鸡公车……充满年代感的农事工具在宋建明的改造下有了文艺范儿。“生活越是城市化,人们越有回归自然、守望乡愁的需求,接下来还将思考更多新创意,让游客不虚此行。”宋建明说。

为什么猪圈咖啡会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宋建明有着自己的思考。“让咖啡馆升级,从产业结构和业态配置上下功夫。”宋建明笑称,如今咖啡馆已从1.0版跨越到了2.0版。从面积上来讲,今年咖啡馆增加至3个院落,还增加了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区。此外,在业态的配置上,也在不断更新升级,游客来到猪圈咖啡,不仅能喝咖啡,还能吃火锅、看表演,又推出了以豆腐为主题的伴手礼。“接下来,我们还将规划住宿区域,让游客的‘过景游变过夜游。”宋建明说。

最令宋建明骄傲的是,猪圈咖啡帮助乡里乡亲提高了收入。“这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目前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工资超过3000元。”在宋建明的指导下,猪圈咖啡附近的村民也做起了生意,开了豆花饭店、副食店、小吃店,大家都富起来了。“这是过去几十年乡坝里想都不敢想的事儿。”豆花店老板说。

“当然,能让一杯咖啡火起来,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能做到的,这得益于七里诗乡景区越来越丰富的业态。”宋建明认为。

“川西林盘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放弃利润丰厚的火锅店,转身回乡投入传统文化旅游,宋建明坦言,吸引他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无限前景。

如今,石羊镇上的七里诗乡景区在田园诗歌特色的带动下,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创新,孕育着更加丰富的多元业态,成为新晋的公园城市打卡地。“未来,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为成都乡村旅游消费的新场景。”石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七里诗乡”通过10公里左右的田园绿道,将川西林盘、现代大地景观、民宿农庄、特色美食、“诗乡七坊”(米坊、面坊、油坊、茶坊、酱坊、酒坊、磨坊)等原乡人文场景和社区商业场景一个个主题景点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田园诗歌小镇,也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和四川省首届庆丰收活动的主会场。

都江堰市把生态资源的文旅化开发作为推动生态价值转化的最优路径之一,实现文化传承与生态赋能相互促进。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原来主要发展林业种植业,项目在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租用山林800余亩,打造出集主题教育、森林研学、极限运动、户外露营为一体的狐巴巴星球乐园。投运以来吸引游客30万人,实现收入3000万元。

天马镇禹王社区在玫瑰花溪谷试点“补改股”模式,将600万元上级财政奖补资金与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整合,作为股金量化到符合资格的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与企业共同建立投资收益分配机制,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

天马镇拾光山丘依托优势旅游资源,按照有机体验定位,采取参与式保障体系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将农户和消费者联系起来,使小农户完全参与到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中去,实现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目前都江堰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完成了5个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3个成都市级特色镇建设;成功编制聚源镇、青城山镇、安龙镇特色镇规划,建成特色镇起步区“灌区映像”;新规划建设“国际旅游康养小镇”等5个特色镇,成功签约重大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524.3亿元。规划211个重点林盘打造,先后启动6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点位建设,成功创建川西音乐林盘、拾光山丘林盘和灌区映像林盘为代表的4个AAA级林盘

景区。

如今都江堰的乡村已成为一道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最具获得感的见证。

高端民宿引差异化竞争

海拔1314米的都江堰市龙池镇望江村,尽管山高路偏远,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来。因为这里的山地房车营地开门迎客,从上海、山东、陕西等省内外赶来的游客,把所有房间挤得爆满,这个久已沉寂的村子又沸腾了起来。

游客慕名而来,是因为这里有令人赞叹的高山云海、漫天星空、醉人的森林和湖泊生态景观。更令人惊奇的是,浅层的泥土下,油亮的黑色煤矸石随处可见。靠山吃山, 挖走脚下的黑煤,这是望江人曾经一时辉煌带来的伤痛;还是靠山吃山,守住一片青山绿水,这是望江人当下守住的幸福。

从都江堰出发,沿着国道317线向西北方向驶去,驾车翻山约半小时,望江村14组的山地房车营地就到了。17台房车错落摆放在花间溪下,三间五彩斑斓的苹果小屋被打造成亲子营地,为这里增添了不少乐趣。

“营地的地理位置极好。”房车营地老板林霞忍不住感叹。营地三面环山,既能饱览赵公山顶的巍峨景象,又能俯瞰汶川漩口镇的一马平川,还能远眺紫坪铺水库的碧水青波。站在更高处看,整个房车营地拥山环水,如同山间的一处小平原。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也曾是一处植被茂密、地势险峻的山顶。因为开采煤矸石,仅仅两年时间郁郁葱葱的青山就变得满目疮痍。村民和一些社会人员也加入到了开矿的大军中,受伤的山体不断增添新疤,甚至将其中一座山的山峰挖成平地,形成了现在的小平原。

2010年,随着当地实施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望江村的煤矿开采也戛然而止。但做什么生意,靠什么挣钱又成了望江村的第一要务。

机遇在一阵彷徨后来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拉开大幕;2018年,成都市明确提出,都江堰要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接连不断的重大利好消息,让整个龙池镇都坐不住了。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即刻行动:整个龙池按照发展山地旅游特色名镇的定位进行升级规划打造。而针对望江村,龙池镇党委书记张显虎则特意把现场办公会开到望江村的废弃矿區土地上,各方一起碰撞火花。

2019年3月,占地40亩的“途悦·霞客行”正式落地望江村14组,就在这个“高山小平原”原址上开始建设高山房车营地项目。在项目总经理林霞看来,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独一无二,加之都江堰自带的超大游客流量,结合前期对市场深入调查分析,望江村正是她一直在寻觅的理想目标。

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霞客行一期项目还是赶在国庆前顺利开门迎客。出乎所有人意料,这个还没来得及上线推广的山地房车营地竟然一房难求。“事实证明,我们的坚守和选择是对的。”这也让林霞吃了颗定心丸。

项目带火的,不仅是望江村的人气,更再次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和希望。

“民宿学院会针对青城山镇民宿转型升级农家乐不定期召开相应的培训课程,青城山民宿学院成立以后,按计划开展培训课程和现场体验活动;同时启动青城山镇民宿体验新模式的打造工作,打造青城山文化IP。”在青城山民宿学院院长、中华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南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肖华看来,霞客行一期项目的成功就是高端民宿差异化的体现。

“我们要努力打造民宿品牌,形成高端精品民宿集群。推动现有民宿增强发展信心,树立品牌意识,坚持高端取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抱团取暖,进一步提高青城山民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肖华说。

位于国家5A风景名胜区,地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市青城山后山沙坪村的青城山坐忘森林酒店,是肖华赞赏的那种高端民宿。这座酒店隐匿于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间,“种”进森林里。

坐忘是一家设计艺术与自然景观完美衔接,度假与养生为一体的禅意酒店,具有“野奢”的品牌特色。酒店的名字坐忘来自于《庄子》:忘却自己的形体,抛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即为坐忘。坚持做到“一步一禅,一宿一悟”,“纯”“正“欢喜”“温暖”是酒店的服务标准。坐忘度假酒店,是以奉行永续、环保的理念来吸引客人,康养度假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是一个让身、心、灵得以修复的地方。作为体验式酒店,让人在这个浮岛中,远离俗世凡尘,隐匿在山林间,同时,享受不着痕迹的奢华。

坐忘森林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酒店最大的特色以青城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道家养生文化为背景,打造森林养生文化产品,聚焦青城山道文化及中国禅意文化为特色,目前“坐忘愈场”消费场景已经打造出雏形。项目建成以来累计吸引10万游客前往消费,实现收入700万元,带动周边20多农户实现增收100万元。“在经营上,我们雇用本地人,利用当地资源,使用当地物产,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仍然以能提供最舒适的享受为本。我们给予客人的将会是一个在完全放松的环境里,得以修复身心的地方。”负责人说。

肖华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转型民宿——飞虹社区“农家乐”。这里传统民宿发展已有几十年历史,全域共有82户。随着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户们越来越感到传统的“农家乐”已难以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11组村民潘筱玲将原来陈旧的农家乐推倒重建,高薪聘请了著名设计师刘佳丰到实地进行考察,因地制宜做出特色化民宿设计方案,在原址上新打造出以药膳养身为主题的“山猪迷路”精品民宿。这所“山猪迷路”跟原来的“农家乐”相比,虽然房间少了一大半,服务品质和硬件配套设施却提高了一大截,自开业以来,营业额比以前翻了好几倍。周边业主看到潘筱玲的农家乐成功转型,也纷纷加入民宿的改建队伍中。先后又有4家农家乐成功转型升级,2家房车主题酒店也成功落地,飞虹社区特色民宿集散地开始初具规模,林盘田园美景再现。

肖华说,青城山民宿学院的职能是开创中国民宿的青城山模式,实现青城山民宿、客栈、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打造青城山民宿产业高精化发展路径,打造青城山文化体验集群,助推青城山超级品牌向国际化拓展。

而她最大的愿景是做民宿新模式的开拓者、整合者、落地者,实现民宿作为中国文化的展现与承载符号,为中国的新兴消费群体打造文化的深度体验模式,推动青城山民宿产业迈向国际化。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青城山民宿
白描画《青城山下摸鱼哥》
《逆行者》油画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李世华《金龙狂舞》
青城山偶得
都江堰市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道教养生文化品牌对成都“文化之都”建设的价值探析
你是民宿达人吗
美丽的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