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应用助力功能电刺激对偏瘫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1-08-17赵玉婷张凌星张业宏高智贤于毅胡渊
赵玉婷 张凌星 张业宏 高智贤 于毅 胡渊
摘 要:目的 探讨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助力功能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和手部运动功能评分(Carroll)。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后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的MBI和Carro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复训练后的MBI和Carro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助力功能电刺激的效果显著,该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和手部运动功能的改善,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偏瘫手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191-03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重,以脑卒中为代表的各类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1]。因医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虽已明显降低,但患者仍有较高的概率出现偏瘫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相关研究指出,八成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3]。临床上,偏瘫又被称为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在偏瘫患者中,手功能障碍较为常见,会对患者的物品抓握能力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4]。并且,相较于下肢功能,手部功能的恢复难度更大,速度也更慢,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易引发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5]。因此,如何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手功能,成为广大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针对性研究了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在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希望能够为广大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区间47~78岁,年龄均数(58.92±4.36)岁。实验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区间46~79岁,年龄均数(59.11±4.28)岁。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此研究的开展,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偏瘫手功能障碍;②患肢肌力等级为2~3级;③患者临床资料真实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疾病病史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④治疗依从性较差者;⑤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首先,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家属对训练内容有初步了解,提升患者依从性。其次,医护人员应予以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明确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治疗信心。再次,护士应予以患者良肢位摆放,并通过患肢按摩和关节被动运动进行患者肌力水平的保持,3次/d,30 min/次,避免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出现。最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通过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于床边,保持平衡坐姿,4次/d,15 min/次)、镜像疗法(于患者的健肢旁进行一面镜子的放置,由护理人员进行所需动作的演示,患者进行健肢模仿,模仿时患者关注镜子中的影像,3次/d,15 min/次)和任务导向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康复任务制定,引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完成一项项康复任务,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3次/d,15 min/次)等方式进行康复,循序渐进地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手部功能。
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仪器选取德国MOTIONSTIM 8 FES功能性电刺激仪,对相关仪器参数进行设置(频率30 Hz,脉宽300Ixs,上升时间3 s,刺激时间3 s,下降时间2 s,休息时间5~10 s,强度0~90 mA)后,以1~2 cm的间隔将连接者红、黄线夹的小电极置于患者患肢部位桡侧腕长伸肌的肌腹上,并将连接蓝线夹的大电极置于患者指总伸肌及拇长展肌神经或肌肉的运动部位。在小电极和大电极连接的间隙,进行刺激脉冲的输出,并调节灵敏度旋钮至合适的刺激位置。在电刺激时,患者根据自身的耐受情况及功能训练的要求进行力度选择,若患者存在主觀用力的要求,则通过电极输出电刺激电流,以帮助患者完成相应动作。该治疗方式1次/d,以能引起明显伸腕伸指而不出现强直收缩为度,30 min/次,连续治疗3个月。
1.4 评定标准
应用统计学软件验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总分100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则分数越高)和手部运动功能(Carroll)评分(总分100分,患者分数越高表示手功能恢复情况越好)差异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复训练后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Carrol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Carrol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康复训练后的Carro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以偏瘫为代表的后遗症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6]。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康复训练在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无数患者也因此恢复了正常生活[7]。但是,在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医生及患者的关注重点往往在于下肢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康复锻炼却有所忽视,导致患者的手功能恢复速度较慢,不仅延缓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8]。为此,本研究针对性研究了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在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行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的实验组康复训练后MBI和Carro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助力功能电刺激能根据所检查到的肌电大小,予以相应的电刺激,以促进患者相应肢体动作的完成,在抑制拮抗肌挛缩性和提升主动肌随意性方面均有着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9]。在田利华[10]的研究中,行早期助力功能电刺激的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证明了本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偏瘫手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助力功能电刺激的效果显著,该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和手部运动功能的改善,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超伦,徐赛,程图,等.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石蜡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9):16-19,27.
[2]郑文燕,毛芝芳.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老年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92-95.
[3]王强.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8,26(15):98-99.
[4]赵泽.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124-125.
[5]冯晴,余晓峰,王大鹏,等.超声电刺激结合目标设置理念下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6):57-61.
[6]陈董东,汤国敏,温速女,等.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5):22-23,36.
[7]周金生,吕晓,章丽丽,等.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联合常规辅助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5):579-580.
[8]華强,夏文广,李冰冰,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0,35(1):15-18.
[9]陈玉姣.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8):13-14.
[10]田利华.早期应用助力功能电刺激对偏瘫手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健康前沿,2019,28(4):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