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森林活动大家谈

2021-08-17

绿色中国·B 2021年6期
关键词:植树林业森林

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工作交流座谈会6月10日在陕西咸阳召开。全国和各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国家林草局、关注森林活动支持单位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关注森林活动开展20多年来,自觉把关注森林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围绕新目标新任务拓展活动内涵,发挥凝聚共识、动员群众的作用,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关注森林活动的使命感、紧迫感,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取得了丰硕成果。会上,共青团中央、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陕西省的代表做了交流发言。本刊将交流发言呈现给广大读者,希望各地的做法和经验能够带给您启示。

——编者按

共青團中央:

打造高质量自然科普教育

关注森林活动实施20多年来,共青团始终把青少年作为重要工作对象,坚持面向青少年开展自然科普教育,打造高质量的自然教育实践阵地。

自1999年共青团中央联合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等单位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以来,工作内容逐步从单纯的保护河湖、植树造林拓展到“传播绿色理念、践行绿色生活、培育绿色队伍、倡导绿色生产、建设绿色工程”等青少年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工作体系逐渐完善。部署实施“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围绕“保护母亲河”、“三减一节”、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完善了新时代共青团组织动员青少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

共青团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自然教育、职业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科考等内容开展主题团队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教育实践活动,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青少年中入耳入脑入心。与此同时,各级团组织普遍依托各类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绿色网络公开课、绿色生活方式网络践诺等系列网上公益活动。2020年,全团共制作推出各类宣传文化产品近7000个,累计影响近4亿人次。

突出实践导向,广泛动员各领域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5年来,各级团组织共培育青少年环保社团1.1万家,动员3.06亿人次青少年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围绕关注森林、植绿护绿开展了“和团团一起种树”等网络众筹活动近200个,累计植绿超2亿株,吸引1.96亿人次青少年参与。

创新动员机制,持续打造青少年关注森林品牌项目。建设了绿色冬奥林、京津冀增绿减霾共同行动林、沿黄河青年林、三江源青年草地等项目,组织动员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关爱森林,把资金募集、项目建设过程转化为生态文明教育体验和科普宣传的过程。2020年,共青团中央共建设青年林、绿色家园等17个全国示范项目,带动各级团组织依托各级各类青年林阵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12.2万次,吸引1.1亿人次青少年参与。

下一步,共青团将不断拓展和创新青少年关注森林活动的方式载体,着力在完善工作体系、打造品牌项目、增强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动员优势,广泛动员广大青少年踊跃投身生态文明实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浙江:

打造“两山”理念先行示范省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十几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接续奋斗,逐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社会安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注森林是政协组织践行“两山”理念、助推生态文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07年11月,浙江成立“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省政协主席亲任组委会主任,正式启动“关注森林”活动,在持续的实践中凸现了政协独特的优势和作为。13年来,每年都专门召开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会议,每次都由省政协主席部署全省“关注森林”工作,形成了“党政领导、政协牵头、绿委负责、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截至目前,浙江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8个;创建“省森林城市”75个,创建“省森林城镇”649个,实现省森林城市和省森林城镇中心镇创建全覆盖;创建“国家森林乡村”447个。

坚持围绕中心、项目带动,着力建设高质量的森林浙江。“关注森林”工作紧紧围绕“美丽大花园建设”,找准结合点和切入口,扎实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珍贵彩色森林建设、“一村万树”三年行动、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拓展了全域绿色空间。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一村万树”示范村1216个、推进村10461个。

坚持生态惠民、绿色发展,着力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近年来,浙江积极支持丽水等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林业部门把生态惠民、绿色富民融入林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督查检查、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大林下经济、木本粮油、花卉苗木、竹木等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森林旅游、休闲养生等新兴产业,支持培育区域品牌。利用中国义乌森博会等重要载体,积极搭建展示展销的市场平台,把绿水青山变成商品、变成服务,把真山真水变成真金白银。

全省林业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9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646亿元,15年来翻了6倍多,以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全国8%的林业产值。林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到 19%,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一根竹子带动三产融合、一株仙草(铁皮石斛)打造百亿产业、一棵香榧致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奇迹屡屡上演。

坚持营造氛围、弘扬文化,着力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自2009年以来,连续12年联合浙江电视台录制播出“书记谈绿化”节目。2020年开始,元旦上班第一天,以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全省林业系统干部义务植树活动。10多年来,互联网林、亚运林等各类纪念林遍布全省,全省累计2.25亿人次义务植树6.8亿株。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福建:

持续推动“创森”掀起植树热潮

福建省关注森林组委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注重在工作中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提升工作实效。

持续推进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实施“百城千村”绿化美化工程,累计建成国家森林乡村346个、省级森林城镇87个、省级森林村庄800个;已有16个县(市)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获备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巩固提升。连续2年举办“关注森林·探秘武夷”生态科考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原始区域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资源现状。同时邀请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程参与报道,有效传播国家公园理念。

全面啟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春节回家种棵树”“我为红军长征出发地种棵树”等活动,掀起义务植树热潮。组织开展生态科普网络知识竞赛,吸引2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组织创建“美丽家庭”近1700个。将“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开展“千企帮千村”扶贫行动。

紧紧围绕林业发展的工作中心,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仅2020年就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红树林保护、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生态银行”建设、科学防控野猪危害等相关建议28件,有力推动林业重大问题解决,使关注森林活动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具影响。

每年结合湿地日、植树节、国际森林日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生动讲好林业生态故事。如:深入乡村、农贸市场开展“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生态观鸟·森林康养”主题活动。

在全省共同努力下,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保持全国第一,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首位;已实现国家森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省级森林城市县(市、区)全覆盖。

湖南:

凝聚合力营造良好关注森林氛围

2020年初,湖南省政协人资环委、省林业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组建了新一届湖南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和执委会。一年多来,新一届组委会凝聚共识,聚合各方力量,务实创新推进,取得了较好进展。

一是积极开展调研,先后组织三级政协委员集中开展了“加强古树名木和天然林保护”“全民义务植树行动的优化提升”“全面推进林长制”调研。

二是创新推进,广泛凝聚合力。每年植树节,省委书记、省长在《湖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号召社会各界投身国土绿化,并带头植树。各地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植树,党员林、雷锋林、婚庆林、企业林、车友林、业主林等主题林营造蔚然成风。省政协开展“助力长株潭绿心地区生态屏障建设,政协人在行动”的活动,在长株潭绿心核心区楠木村建立植树基地,连续3年组织长株潭三地四级政协委员,致力打造“政协林”。今年又结合“万户帮扶”行动,开展“优化提升义务植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全省3万余名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在帮扶的贫困户房前屋后种植经济林木共13.8万株。积极开发、维护湖南全民义务植树网和移动端平台,市民认养认护树木绿地成为网红活动。“我在主席家乡养棵树”网络植树项目募集资金达118万余元,实名发放国土绿化荣誉证书和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1万余张。

三是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开展系列报道、开设林业专栏、林业频道、访谈和直播、微视频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集中报道。省政协人资环委在政协云平台增设“关注森林”栏目,每天更新信息上百条,政协委员将实地种植树木花卉的图文及时上传,发挥了示范作用,扩大了社会影响。

四是聚焦惠民,建设森林城市,高位推动、合力推进、全面落实。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森林城市建设。对省政府授牌的森林城市,实行动态监管、不定期复检。目前,长沙等9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8个县市实行国、省同创,40个县市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省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现市州全覆盖。

陕西:

讲好六个生态变化故事

陕西通过关注森林活动,讲好陕西生态空间治理故事,吸引全社会关注陕西生态建设。“十三五”以来,陕西省重点讲好六个生态变化的故事。

一是绿色版图变“大”。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9年全省林地增加208万亩,森林增加556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9个百分点。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超过60%。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区域。

二是野生动植物变“多”。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791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居全国之首。朱鹮种群由7只增长到7000余只。林麝人工种群发展到2.5万余只,数量全国第一。延安子午岭发现国内最大豹群。秦岭北麓发现超万株野生蕙兰种群。全省古树名木72.7万棵,占全国1/4。

三是秦岭保护变“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秦岭生态核心部分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为设立秦岭国家公园取得经验。制定实施《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秦岭国家植物园、秦岭四宝科学公园正式开园,创建大秦岭研究院,挂牌成立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秦岭生态保护模式持续升级。

四是百姓因林变“富”。生态脱贫“八大措施”惠及73.11万户、238.61万人。林产四宝——核桃、花椒、冬枣、麝香扩量提质增效。生态旅游、自然体验、休闲康养成为新时尚。

五是生态防线变“牢”。实施《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推进封山禁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施《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建成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490个,加强综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6‰以下。

六是治理格局变“新”。探索建立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资源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确立公益属性,实现“因养林而养人”。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出台《林业科技项目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植树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植树
land produces
植树鸟的来信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