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2021-08-17张青刁哲军孙青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张青 刁哲军 孙青

摘 要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整合職业教育资源、深化职业院校改革、统筹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扶贫能力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培训模式落后、培训资源不足、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培训主体合作松散等方面。从微观治理的视角来看,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丰富办学格局、创新培训模式,开展需求调研、推进课程开发,加强资源建设、补齐资源短板,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培训活力,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训融合。

关键词 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13-0038-07

作者简介

张青(1994- ),女,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石家庄,050024);刁哲军(1961- ),男,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孙青,石家庄文化传媒学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适应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我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ZD202013),主持人:谢勇旗

2019年10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下文简称为《计划》),要求职业院校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办学格局,在履行学历教育使命的同时,主动融入并助力职业培训体系的建构,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全面发展。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一项重要改革,涉及培训模式、培训机制以及培训监督体系等多个方面。要使相关政策落地生根、行稳致远,需要理论层面,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系统研究,深刻分析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对策,从而引导职业培训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关于“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研究多从宏观统筹的角度出发[1][2],聚焦职业院校并突出微观治理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整体把握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时代价值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基于微观治理的视角,以院校改革为突破口,探索适合我国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应对策略。

一、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时代价值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指职业院校除了对适龄学生进行学历教育之外,还将依托专业优势,立足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主动承担职业培训的职责,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在内的劳动者技能培训活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顺应党和国家政策的必然之举,更是职业院校拓展生存空间、完善培训职能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大势所趋,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及时代价值。

(一)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协调职业培训发展

当前,我国的职业培训活动在市场机制运行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景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利益杠杆下的培训市场势必“趋利避害”,将培训的主体目光投向更有市场、更有前景的行业及人群,相反,对于其他“无利可图”的内容则避而远之。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职业培训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计划》中强调“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支持职业院校承担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求学圆梦计划等政府组织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的培训任务”等[3],表明职业院校将成为国家调控、引导培训市场的重要抓手,一些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工作,尤其是一些公益性质的培训活动将依托职业院校开展。可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将有效缓解由市场机制导致的培训发展不均衡、培训公平难以维系的矛盾,是协调培训机会、整合培训资源、保障弱势群体培训权益的可行路径,也是推动基本职业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和建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职业院校改革,提升综合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快而不优、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窘境,存在综合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由此,深化职业院校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动态以及人才缺口,通过校企合作带动教育链与产业链以及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职业资格培训的重难点把握透析技能人才的培训标准,进而带动人才培养方案及体制机制的改革。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职业培训的契机,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拓展职业院校的教育职能,推动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增强。可见,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深化改革的关键突破口,对于加强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反哺学历教育等均具有促进作用,是从根本上改革职业院校办学体制、创新职业院校教育模式、推进职业院校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三)统筹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党的十八大上被明确提出。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了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愿景,并着重强调了“统筹职业教育与培训,使其融为一体”。然而,我国以追求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学校教育与以追求资格证书为主的职业培训之间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导致“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始终处于“瘸行”,至今未能形成合力,从而加剧了职业教育在资源分配、运行效率和管理职能上的不协调[4]。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以改革传统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分立而治的办学格局,改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割据状态,打造发展合力,推动集成发展,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并举并重、协调整合;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职业院校推行1+X证书制度的契机,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互认互通、成果等效以及国家资历框架的建立。可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有利于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协调发展乃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构。

(四)提升职业教育扶贫能力,改善国计民生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从“造血”扶贫的角度指出职业教育在“培育内生动力”“促进转移就业”与“增收脱贫效果”方面的关键效力,要求“更好发挥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其中,还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5]。可见,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在培育发展能力、阻隔代际贫困、为贫困地区增值赋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持续“输血”式脱贫手段已卓有成效,但要从内生动力的层面彻底改变脱贫现状,还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6]。职业院校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机构,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尤其面向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实际上增强了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的服务职能,拓宽了职业教育扶智致富的渠道路径,有利于推动职业院校借助职业培训这一适应性、及时性、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方式服务区域发展,培育致富带头人、提供产业技术服务,为地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提升扶贫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善国计民生的必要举措。

(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

国务院在2017年2月印发的《“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中指出,“国内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凸显”[7]。由此可见,我国仍存在着人才供需不平衡、就业结构不匹配等问题,深刻阻碍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关键还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的职业院校具有天然的区域性与行业性优势,全面开展职业培训能够从根本上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新的培训机制的建立,为全面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新载体,是推进我国由“人口数量”大国向“人口质量”大国转变的可行之策。可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现实困境

职业院校以承办主体的身份投身于培训事业,承载着国家及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期望,目前,已在政、行、企、校的合力推动下稳步展开。但是,当前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实然状态与《计划》中的理想状态还相差甚远,在培训模式、培训资源、体制机制、标准与监督体系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

(一)培训模式落后,培训的多样化要求难以满足

长期以来,在“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思维定势下,我国职业院校“学历本位”的办学格局被严重固化。往往只重视适龄学生的学历教育,而将职业培训居于从属地位,忽视了院校职业培训职能的开发。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仍旧以承接政府或企业项目为主,而且局限于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或者职业教育领域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传授[8],具有技术含量低、普适性强的特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宽职业培训领域、创新职业培训模式的意识不足,在主动开发与对接培训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另外,在实施培训中,职业院校很难跳出学历教育的藩篱,往往以理论讲解与技能演示的讲授方式为主,具有理论性、统一性与现场性等特点。然而,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以及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后,势必拓宽原有的培训格局,囊括更加多样化的需求群体。这些群体来自不同的区域、行业背景及社会阶层,具有社会分布广、年龄跨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各个群体中每个个体又具有不同的文化素養、技术技能水平、学习风格以及职业规划等,在培训需求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差异性与复杂性[9],而这是理论化、统一化与现场化的传统培训模式无法满足的。

(二)培训资源不足,培训的长效性开展难以维系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充足的培训资源作为根基。然而,由于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与历史传统,职业培训长期居于从属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建设,所拥有的培训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严重不足。

首先,在课程资源方面,课程作为职业培训的核心,具有全局性与根本性的作用,影响着职业培训的实际质量。就目前而言,职业院校的培训课程资源尚处于建设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培训需求调查机制、校际资源共享共生系统以及校企共建共创体制,具有非及时性、非全面性和欠实用性等特征。同时,学历教育的课程资源又具有同一性、普适性的特点,相对于职业需求丰富多样、接受能力大相径庭的培训群体,更加适用于适龄学生的在校学习,很难满足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后多类型、多形式、多层次、多数量的培训需求。可见,职业培训的课程资源仍比较匮乏,不足以支撑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其次,在教师资源方面,尽管长期以来职业院校都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鼓励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以及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来校兼职等,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结构也更加合理。但“双师型”教师队伍仍然存在师资短缺、能力欠佳的问题,加之高职“百万扩招”的推行,使得原本薄弱的教师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最后,在设备资源方面,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除了需要软资源之外,还需要基础设施设备的支撑。在职业院校内部,相对于职业培训的短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而言,学历教育更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和可迁移性的特征。因而,职业院校的设施设备与技术条件也相对固化,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仅限于满足教学需求,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技术更迭,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三)培训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的顺畅性运行难以保障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一个行政企校上下联动、学校内部协同互促的庞大系统,需要配套体制机制的保障,以确保各个部门职责分明、有效互动。但从当前职业教育体系的结构和特征来看,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机制还很不完备。

首先,职业培训的协同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多方协同的培训机制,以形成职业培训合力,为职业培训造势。然而,目前职业培训仍然存在“政出多门”的问题,由不同权力部门负责与监管,导致各种培训“工程”“行动”“计划”交叉重叠、权责交错,极大增加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例如退伍军人补贴培训项目涉及工会、劳动、教育与科技等多个部门,不仅统筹协调困难,同时增大了监管难度,不利于培训项目的整体推进。尽管目前各个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为推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联合发布了《计划》,而且针对协同合作问题提出了对策,但短时间内完全优化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

其次,职业培训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性质、功能与办学规律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建立专门的职业培训管理体制是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必要举措。然而,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意识到职业培训的专门化需要,仍然沿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通过挂靠继续教育学院或者二级院系设置培训点来开展职业培训,未能建立起高规格和高权限的职业培训管理部门以及完善的职业培训工作制度。由于未能建立独立的法人机构,职业培训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权责交叉、过于繁琐,在培训经费的使用、培训设备的共用以及培训项目的征用等方面都缺乏自主权与话语权,难以有效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最后,职业培训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包括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评价机制、教师专业能力考核机制以及教师教学成果评估机制等,以充分调动职业院校自身与广大教师的培训积极性。

(四)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培训的标准化建设难以推进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后,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成为必然。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参训人员培训成果的登记和储存,是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的基础条件,可以提高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标准与监督体系的施行也可以提高职业培训的准入与质量,推动培训成果的互通互认,增强培训结果的社会认可度。但是,从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来看,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还很不完善。

首先,尽管我国正在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的建设,但目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距离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和等级标准体系仍有较大差距。国家资历框架的缺失导致职业培训的标准化建设成为无源可依、无据可循,也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成果的大范围认定、积累和转换以及与学历教育的互通融合[10]。

其次,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尚未建立起广泛使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目前只有小范围的试行标准,而这些标准不一、指标各异,导致职业培训缺乏统一的考评标准和监督办法,培训质量无从保证。至于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考核和认证广大社会性生源的职业技能和学习成果尚有待研究与建设。

最后,我国的职业培训质量监督体系尚不完善,还未能形成标准统一、内外联动、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很难保证质量监督的标准性、全面性以及客观性,难以有效监管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后的培训质量。

(五)培训主体合作松散,产训的深层化融合难以实现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一项校企联动、合力而为的统一事业,要求职业院校在推动自身改革的同时主动寻求企业合作,激发企业作为培训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与企业共同筹划建设,形成校企合作、产训融合的良好形势。尤其面对当前培训资源短缺、培训模式落后的状况,积极争取企业合作,加大合作力度,是职业院校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技术对接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院校提高培训质量、创新培训模式的必然选择。但是,职业院校作为公益性组织,其教育性属性与企业的营利性属性之间存在根本矛盾,导致校企双方在合作宗旨上很容易产生分歧,在合作过程中也难以产生同频共振,因此,当前校企之间还未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一方面,由于人才红利周期长、见效慢,技能培训需要资金投入、影响正常生产,培训后的人才流失风险不可控等,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11],导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大多停留在固定项目合作与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另一方面,由于职业院校长期以学历教育为主,在职业培训事业方面具有一定懈怠性,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疲于引导、促进培训项目、合作模式以及协同机制的改革,导致职业培训创新性不足。由此,校企合作的深度尚浅,较少涉及到项目开发、课程建设与人才流动这类深层次合作,合作的价值仍有待开发。

三、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推进策略

从微观治理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作为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主体,应该以丰富办学格局、创新培训模式为前提,以开展需求调研、推进课程开发为核心,以加强资源建设、补齐资源短板为依托,以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培训活力为保障,以深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关键,从国家政策导向出发,立足行业企业发展前沿,依托专业优势,找准职业培训定位,不断开发培训职能,提升培训能力,打造属于院校的培训品牌。

(一)丰富办学格局,创新培训模式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补足培训短板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在理念先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办学积极性,拓宽办学格局,创新培训模式。

首先,职业院校要想真正承担起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社会职责,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更新办学理念,将职业培训摆在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统筹规划。在此,职业院校应当增强大局意识,深刻把握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寻找培训市场。从需求侧出发,在结合院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紧贴区域、行业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以点带面,全面规划,努力打造属于自身的培训品牌。

其次,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高度计划性、组织性的培训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知识和技术快速更迭对职业培训的要求,更不能适应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后多元培训群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学习需求[12],因此,职业院校要顺应新的发展形势,创新培训模式。当前,“互联网 +”技术日益成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及资源共享壁垒,具有快速响应、及时更新、自主自助、规模大、范围广等优点,能够满足职业培训群体的个体化学习差异。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互联网+培训”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线上平台建设和資源整合,打造“云培训”课堂,开展灵活性、实时性培训,开发“线上线下虚实结合、集中培养和分散教学共进”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职业培训随时随地进行。

(二)开展需求调研,推进课程开发

职业院校面向广大劳动者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将实现培训对象的多元化与培训层次的全面性,要求职业院校在坚持需求本位的基础上,加强层次性、模块化课程的开发。

首先,职业院校要做好职业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定期收集广大培训群体的培训需求以及所属行业或联动企业的发展态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明晰不同劳动者的基础素质、学习风格以及职业发展需要,分析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职业岗位更迭转变等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进而明确“为什么培训”“培训什么”“怎样培训”等根源性问题,以有效挖掘培训的真正依据与价值,实现课程体系与培训群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对接。

其次,要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关键职业领域为目标,以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为参照,进行整体架构和系统设计,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分专业、多层次课程模块。在此,课程资源建设要突破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架构,立足于真实的实践案例,以实际工作内容为基础整合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技术知识、职业技术操作工艺、职业技术操作规范以及职业道德与素养等,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层次性、发展性、教育性以及可迁移性。另外,针对职业培训周期短、培训群体差异性大的特点,职业院校还要注重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使“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成为课程建设的新常态,打造实时性、交互性的教学生态圈。

最后,职业院校要建立起课程的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以培训目标为参照,以政、行、企、校与参训人员为主体,以实际培训效果为依据的评价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另外,职业院校还要做好职业培训课程的动态调整与更新,根据经济发展动态和企业要求,及时淘汰落后课程,积极开发新型课程。

(三)加强资源建设,补齐资源短板

丰富的培训资源是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保障。面对巨大的资源压力,职业院校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教师队伍与设施设备建设,补齐资源短板。

首先,在教师资源方面,职业培训的实用性特征要求培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不仅要拥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还要兼具实践教学的素养。为此,职业院校必须大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出台“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政策,多渠道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深化与行业企业的互动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另外,职业院校也可以通过校际间专业教师的互聘互助,推动优秀教师的校际流动。

其次,在设备资源方面,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充足的设备资源作为基础,要求职业院校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加强区域统筹,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加大对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在合理分配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倾斜,保证基础投入到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还要加强校际合作,尤其是区域范围内的地域合作,以基础设施设备为抓手促进培训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校际之间优势资源互补互用、职业培训互利共赢的合作生态圈,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寻求企业设备资源的支持。

(四)完善制度建设,激发培训活力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驾护航,要求职业院校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同时推进职业培训的管理工作,加强制度与运行层面的建设,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

首先,职业院校要建立起职业培训的专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独立法人机构建设,建立起相应的管理部门,使培训部门能够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承接、洽谈培训项目,建立专项培训资金,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统筹规划职业培训,做好职能分工与协调工作,真正实现职业培训的“自主自办”。同时,要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以独立法人机构为网格中心,以院系为半径,以专业为支撑,以职业培训项目为延伸的管理模式[13]。此外,还要结合院校实际,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其次,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准确领会《计划》的精神,完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本着“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向重难点工作倾斜”的原则,在教师专业能力考核、绩效考核以及教学成果评估等方面适当向职业培训倾斜,如允许将培训工作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教学任务、规定可将职业培训等同于其他任职或工作经历作为晋升条件等,充分调动教师主动转型、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形成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14]。

(五)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训融合

相较于学校而言,行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动态和产业需求变化的感知能力更加灵敏。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培训中来,可以大大提升人才培训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匹配度[15],要求职业院校加深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性,密切校企合作。

首先,职业院校要实现培训资源的校企共建共享,以资源共用为抓手带动职业培训的顺利开展。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需要场地、设备、平台及师资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与行业、企业在短缺资源方面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来弥补自身的资源短板,努力打造与行业、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用、互利互惠的良好格局。

其次,校企合作的层次不能仅仅停留在资源共享方面,要想实现互利共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贯穿人才培训全过程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互动式合作,密切与行业组织、合作企业的联系,同时,利用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统筹谋划和安排相关培训工作,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团队共同开发职业培训资源包,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培训项目开发、课程建设、教材规划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建立起包括知识、资本、技术与管理等诸多要素在内的合作体系,实现培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培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不断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此外,深化校企合作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权责保障机制。职业院校要树立起“准市场地位”的观念,提高校企合作的责权意识,积极推進校企双方采取签订合同等形式明晰双方具体合作事项与保障条件,核定违约界限和追责形式,确定职权与使命,从而更好地保障校企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總结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是顺应党和国家政策的必然之举,更是拓展生存空间、完善培训职能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在政、行、企、校的合力推动下稳步展开。不过,就当前而言,在培训模式、培训资源、体制机制、标准与监督体系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严重阻碍着培训事业全面开展。从微观治理的角度看,职业院校作为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主体,应当主动探索在培训模式、课程开发、资源统筹、制度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为职业培训的全面开展贡献院校智慧。另外,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作为一项政府牵头、行业参与、校企联动的宏大工程,除了院校自身改革之外,更需要政府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供给,以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破除顶层设计与实际落实之间的阻隔。

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度,积极推动政、行、企、校的协调互动,整合资源,统筹行动,共同推进培训事业的发展。

其次,要加快学分银行建设,建立统一的国家资历框架,明确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在内的非学历教育成果的认定标准和转换办法,破除学历教育和培训体系之间的壁垒,并搭建转换平台,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畅通劳动者的终身学习通道。

最后,要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标准,优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目录清单管理,综合运用诊断报告、实地调研、远程监控等方法对职业培训进行全方位监管,推进培训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此外,还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服务,充分发挥第三部门评价机构的作用,明确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保证评估诊断的客观性、公正性与专业性。

参 考 文 献

[1][9]赵聪,李焱.高职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意义、难点与推进之策[J].成人教育,2020(7):63-68.

[2]吴青松,刘群,巫霞.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的困境和出路——基于英国、德国职业教育培训立法的启示[J].成人教育,2020(10):84-89.

[3]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EB/OL].(2019-10-23)[2020-10-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11/t20191118_408707.html.

[4]姜大源.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现状、愿景与当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25-34.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办好深度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EB/OL].(2019-10-17)[2020-10-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910/t20191030_40610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6]孟庆东,张成勇.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20(5):6-10.

[7]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26)[2020-10-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6/content_5165797.htm.

[8]陈桂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职业院校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向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24):23-28.

[10]孙诚.新时代新任务:推进职业院校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9(7):11-16.

[11]宁高平,王丽娟.新时期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8):59-67+74.

[12]马国刚,孙姚同,岳明武.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开展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7(9):124-127.

[13]巴世光,许冰冰.职业院校开展行业企业培训的作用、问题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7(1):54-58.

[14]晋浩天.从此,职业院校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劳动者[N].光明日报,2019-11-22(7).

[15]任岩岩.我国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政策演进与实践路径[J].职教论坛,2019(6):38-43.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ime Valu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Zhang Qing, Diao Zhejun, Sun Qing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improv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are reflected in the backward training model, insufficient training resources, imperfect train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incomplete training standards and supervision system, and loose cooperation between training subj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governance,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requires to enrich the school-running pattern, innovate training models, conduct demand surveys, advan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rengthe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upplement resources shortcomings, improve system construction, stimulate training vitality, deep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raini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uthor  Zhang Qing,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Diao Zhejun, professor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un Qing, Shijiazhuang Culture and Media School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