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1-08-17王莺莺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尤其在图书馆管理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图书进行系统的管理,对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7-0125-02
0引言[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对各行业造成较大影响。图书馆是重要的文化重地,对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的传输,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效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1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满足人们的图书阅读需求。当前背景下要想加快图書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优化图书资源,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几点:首先,文献的检索,通过图书馆信息化平台,读者用检索工具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文献,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下载。其次,电子图书通过电子扫描仪将纸质图书资料生成电子书,不仅方便了读者阅读,对书籍资料保存也具有重要义。最后,图书借读时间查询,图书馆通过信息化建设,为读者提供了网约平台,读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借阅图书的情况,了解还书时间。通过信息化平台图书管理人员也可以实现在线购买新书以及清点库存。
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1加快自动化发展进程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任何工作都讲究时效性,图书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不积极的情绪,不能有效激发图书管理者的潜在价值。随着图书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原本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可以进行自动化操作,这样图书管理者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去完成其他工作。因此,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快图书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发展速度。比如以往在整理图书资源时都是将题目和内容相接近的放在一个书架上,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对书籍直接进行扫描,更准确的获取图书信息,之后再对书籍进行整理,有效增加了图书管理的准确性。
3.2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图书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加快图书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让读者体会图书的更多价值,还能为读者带来较强的阅读体验,当代人应该有效利用图书资源,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对图书馆加强信息化建设还能不断优化图书资源,以往图书归档分类都是借助大量人力,对图书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压力,还有可能出现整理失误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在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的同时减轻了图书管理的压力。
3.3实现一体化服务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各项工作实现一体化服务,无论是图书的分类归档还是采购,都可以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借助在线交流与图书的刊发地保持联系,保证了图书管理的时效性。通过利用互联网将纸质的书籍转化成电子书的形式,有效满足读者查询图书资料的需求,网络虚拟储存还可以解决实体书籍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总的来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4.1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一部分图书管理人员受到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束缚,对图书管理开展信息化建设持反对意见,信息化建设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图书馆领导层面的管理者,如果图书管理领导不重视信息化建设,那么员工的信息化建设意识也不强,对图书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还会降低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情绪,也不利于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4.2图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队伍。当前阶段,图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培训,在图书管理中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不利于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网络环境下电子资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图书管理者信息技术素养不强,只是对电子资源做些简单的安全保护设置,不能有效的保护全部的电子图书资源。
4.3电子资源利用存在较大浪费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读者的阅读水平,但是由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由于部分阅读人员对信息技术掌握不成熟,在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时存在一定困难,这样大量的电子资源都会存在浪费的现象。查阅资料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工作人员不知道如何利用电子信息系统;第二,工作人员在信息分类整理时没有将其按照合理的电子信息方式进行整理,导致应用和使用效率较低。
4.4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完整的机制体制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当前我国的图书市场前景并不光明,因此很难吸引资本前来投资,整个行业的风气都较为散漫。不论是大图书馆还是小图书馆,都没有针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前景计划制定建设机制,地方政府也没有针对图书馆的发展建立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会导致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责任分工不明确、办事流程混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出现。
5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应策略
5.1加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要想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其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让其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让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主动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图书馆管理领导层还要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培养专业的图书管理团队,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进程[1]。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要以图书馆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主,这有利于加深图书专业管理团队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认知,掌握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管理内容上的调整。
5.2注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培训活动,针对目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专业性操作进行定向培训,不断提高图书管理者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与高校建立实训基地平台,在学生还没进入到图书管理岗位就对其开展图书管理培养,提前形成信息化管理理念,保证他们利用信息化技术完成图书管理任务,为图书管理岗位储存更多的专业人才。另外,有关负责人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具有信息技术、图书管理知识、图书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这类人才能较好的激发起原有管理人员的竞争动力,从而主动学习,提升自己。
5.3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高新技术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应该引入高新技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读者加入到阅读行列,增强图书阅读资源的多样性,为阅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阅读者愿意到图书馆中浏览资料。不断吸取国内外有效的图书管理经验,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5.4加大图书信息保护力度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其信息安全性力度,可以采用信息加密管理形式,对重要的图书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设置操作指令,也可以不断变换身份验证方式,只有符合验证要求的用户才能对图书资源进行利用。有效降低了图书信息的泄露风险。还可以引入性能比较完善的杀毒软件,对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定期的病毒查杀,防止网络系统遭病毒攻击造成图书资源的肆意流转[2]。
5.5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化管理体制
图书信息化管理体制,并不是某个单独的制度就能概括完全,图书信息管理厅,既要结合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又要依托于当地政府的有关政策。建立完整的图书信息化管理体制有利于明确内部的人员责任,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6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提高图书管理效率除了提升图书管理者信息技术素养,还应该引入高新技术,加强图书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为阅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馬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 (4):96-97.
[2]梁莉金.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研究[J].才智, 2020(13):221.
(责编:陈静姝)
作者简介:王莺莺(1985—),女,山东济南人,专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