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2021-08-17王乐乐孙花梅金静静王丹范晓丹祁春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5期
关键词:格瑞洛冠脉阿司匹林

王乐乐,孙花梅,金静静,王丹,范晓丹,祁春梅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6)

0 引言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和高发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未能充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身体肥胖、高血脂、长期吸烟嗜酒以及高血压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有关。而ACS又是冠心病中风险性和死亡率最高的类别。现阶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是对冠心病-ACS患者予以施治的标准方案,具有显著疗效。然而近年来报道指出,ACS病人PCI术后再发心梗、再狭窄以及心源性死亡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所以在PCI术后还需继续给予抗血小板等相关治疗[1]。另有报道指出,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冠心病PCI术后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相关事件具有重要作用。替格瑞洛属于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以下将进一步分析对于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其冠脉微循环功能所产生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4例冠心病ACS患者行PCI术病例,依据药物治疗方案分组,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56~83岁,平均(68.7±1.5)岁;冠心病发病时间为2~17年,平均(6.8±1.3)年。对照组组37例患者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55~85岁,平均(68.6±1.5)岁;冠心病发病时间为1~18年,平均(6.6±1.5)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①符合冠心病--ACS诊断标准且具有PCI术的适应征;②对治疗方案及本研究知晓;③用药依从性佳;④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合并左心功能不全;②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感染性以及血液疾病者。

1.2 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一系列基础治疗,例如抗凝、调节心肌缺血、调脂、降血压、降糖和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照组患者联合运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于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d)、氯吡格雷(75 mg/次×d),患者需维持治疗12个月;同期观察组则联合运用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治疗,PCI术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d)、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患者共计维持治疗12个月。

1.3 评价标准。①2组患者均于PCI术前及PCI术后对其冠脉微循环功能进行测定和对比,包括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以及TIMI计帧法(CTFC)。并分别于PCI术前、PCI术后抽取静脉血对其血小板聚集率(PAR)进行测定。②统计2组PCI术后随访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靶血管重建等。③对比2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房室传导阻滞、消化道出血以及窦性心律过缓等。

1.4 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行SPSS 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脉微循环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对比。2组在PCI治疗前IMR、CTFC、PA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观察组的IMR、CTFC、PA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冠脉微循环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表1 2组冠脉微循环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对比()

组别 n IMR CTFC PA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 24.01±4.16 27.06±5.18 26±12 21±7 79.16±9.95 50.13±6.59对照组 37 24.02±4.15 31.32±4.53 28±8 24±10 79.20±9.87 54.59±8.16 t-0.729 5.062 0.143 5.174 0.819 8.536 P-0.188 0.003 0.437 0.010 0.306 0.001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2.3 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70%,对照组为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血小板的活化是患者心血管疾病产生和不断进展的重要影响因子,近年来报道指出,冠心病ACS病人接受PCI术治疗后还需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由于血小板表面具有诸多受体,因此在治疗中需通过多重血小板抑制剂进行联合应用治疗。现阶段,替格瑞洛、氯砒格雷以及阿司匹林均属于比较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报道指出[2-4],冠心病ACS患者单独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时,仅能够对部分的具体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然而患者心肌梗死以及血栓事件临床发病率的降低幅度仅为20%。近年来替格瑞洛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受到认可,也被推荐作为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用药。通过与其他相关抗血小板治疗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有利于发挥更优的抗血小板功效,并可产生多重有效的生物学效应,有利于降低冠心病ACS患者PCI术后病死率以及各类复合终点事件,与此同时在应用中并不会导致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出血风险[5-7]。然而替格瑞洛在我国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时间还相对较短,目前尚缺循证医学证据予以支持。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用药方案,在治疗一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然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更高。这表明与氯吡格雷相比,采用替格瑞洛可更好地提升冠心病ACS患者PCI术后治疗价值并改善血小板功能。主要原因与替格瑞洛具备的药代动力学有关,该药物属于非前体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功能,并且在药效发挥中并不会受到机体基因多态性等相关因素的干扰,因此其抗血小板功能显著增强,并且和药物氯砒格雷进行对比在给药后起效更加快速。近年来报道指出[8],冠心病ACS患者在接受PCI术的过程中,支架植入操作时对其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激活,术后内膜受损非常容易诱发血栓形成,并出现微循环功能障碍。药物替格瑞洛也是一种二磷酸腺苷拮抗剂,能够发挥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同时有利于促使冠脉微循环得以改善,因此替格瑞洛在应用中能够更好地改善ACS患者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例如本次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PCI治疗后冠脉微循环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证实,替格瑞洛应用于冠心病ACS患者PCI术后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行PCI术的ACS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手术后的冠脉微循环功能,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格瑞洛冠脉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