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干预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方案对间质性肺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1-08-17陈静
陈静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0 引言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发病原因的肺部疾病类型,患者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肺泡炎症、咳嗽、呼吸困难等,且患者发病后肺泡结构会遭到严重破坏,进而诱发肺纤维化改变。间质性肺炎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改变,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状的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衰竭等恶性症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以往临床上倾向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方案进行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但无法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患者也面临着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间质性肺炎患者普遍存在氧化应激失衡和体内凝血机制异常,因而乙酰半胱氨酸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方式,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在吉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间质性肺炎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为34~68岁,平均(52.5±15.4)岁,病程为2个月至12年,平均(6.2±6.0)年。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全部观察对象入院后均及时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对照组同时口服0.5 mg/(kg·d)强的松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后,剂量减少50%,达到每天合计给药2 mg,连续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接受乙酰半胱氨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口服600 mg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天3次,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5000 IU,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①肺功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 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等肺功能指标情况[1]。②氧化应激指标。通过ELISA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型胶原水平进行测量,根据患者肺部下、中、上肺野状态进行HRCT评分分析,1分为网状改变,2分为磨玻璃状改变,3分为斑片状模糊影,4分为小片状模糊影,5分为网状影,统计评分之和,评分越高,肺功能状态越差[2]。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团队全部工作人员均通过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 22.0软件对表格进行处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判断整体疗效。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点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VC、FVC、FEV1、TLC等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后,VC、FVC、FEV1、TLC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不同时点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不同时点肺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50)实验组(n=50) T P VC% pred 治疗前 58.64±6.53 58.52±5.77 0.097 0.923治疗后 60.23±6.74 80.01±8.34 13.043 0.000 FVC% pred 治疗前 68.12±6.77 68.31±7.74 0.131 0.896治疗后 69.11±5.67 81.56±8.53 8.595 0.000 FEV1% pred 治疗前 59.45±3.55 59.44±3.66 0.014 0.989治疗后 61.57±5.77 67.38±6.63 4.674 0.000 TLC% pred 治疗前 68.12±10.23 68.01±10.21 0.054 0.957治疗后 70.11±11.44 77.59±11.29 3.291 0.001
2.2 两组不同时点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情况比较。依据特定方案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清III型胶原水平、HRCT病变评分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III型胶原水平和HRCT病变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不同时点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点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情况比较()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50)实验组(n=50) T P 6 min步行试验距离(m)治疗前 254.54±13.44 254.13±12.66 0.157 0.876治疗后 347.23±14.56 404.55±21.22 15.750 0.000血清III型胶原水平(ng/mL)治疗前 91.11±13.44 91.12±14.41 0.004 0.997治疗前 77.98±10.23 66.34±10.11 5.723 0.000 HRCT病变评分(分)治疗后 21.55±4.23 21.65±4.45 0.115 0.909治疗后 20.12±4.12 16.11±1.44 6.497 0.000
3 讨论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以刺激性干咳和胸闷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类型,该疾病的病理特征在于肺泡炎症逐渐发展为晚期弥漫性的肺间质纤维化[4-5]。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特征,通常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部分患者已经可见肺间质纤维化改变情况,因而整体治疗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因此,患者的临床治疗应该更多倾向于调整患者的氧化应激失衡状态和凝血功能异常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减轻各项临床症状[6-7]。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具有抗血栓、抗凝血作用的药物类型,其具有缓解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功能,患者用药后能够对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分泌过程产生抑制租用,进而控制白细胞粘附作用,避免细胞的过度增殖,最终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8-9]。乙酰半胱氨酸是一种能够产生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效果的治疗药物,其对于炎性因子能够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并能够实现氧化应激平衡状态,以往的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低剂量强的松与N-乙酰半胱氨酸和干扰素-γ及联合应用,对于间质性肺炎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10-11]。本次实验组治疗后,VC、FVC、FEV1、TLC等肺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血清III型胶原水平和HRCT病变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低分子干预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间质性肺炎患者实施低分子干预配合乙酰半胱氨酸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