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前外侧小切口联合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撕裂的临床疗效
2021-08-17陈进昌缪志锐高玉岩张尔静张宏宇
陈进昌,缪志锐,高玉岩,张尔静,张宏宇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广东 汕尾 516600)
0 引言
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是冈上肌腱撕裂,老年群体受骨质疏松、骨质脆性增加等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未接受及时处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黄浩[1]学者认为,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行前外侧小切口能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对三角肌损伤较小且促进疾病康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分析冈上肌腱撕裂患者用前外侧小切口+肩关节镜手术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是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研究对象是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接收的46例冈上肌腱撕裂患者,随机分两组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27~68岁,平均(47.53±8.26)岁;其中左肩14例,右肩9例;肩袖撕裂程度:中等撕裂(距离≤3 cm)有9例,大撕裂(距离4~5cm)11例,巨大撕裂(剧烈≥5 cm)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28~69岁,平均(47.62±8.17)岁;其中左肩15例,右肩8例;肩袖撕裂程度:中等撕裂10例,大撕裂7例,巨大撕裂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冈上肌腱撕裂者[2];有活动受限、肩部疼痛等表现;临床资料完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②排除标准:伴有神经损伤、肩关节脱位者;心脑血管疾病;手术禁忌证者;认知、精神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肩关节镜手术,在此基础观察组患者行前外侧小切口,手术流程如下:手术流程:提供侧卧位+全身麻醉,放置患肢在外展前屈位,予以4 kg牵引,利用Mark笔在患肢肩关节肩峰、肱骨头及喙突等部位做好标记,前方入路以喙突外1 cm位置较适宜,后方入路以肩峰后外缘较适宜,将皮肤切开,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达到充盈关节腔的目的,将关节镜置入其中,操作器械经前方入路置入,对盂肱关节是否稳定、肩袖损伤情况认真探查,探查肩峰下间隙,若发生肩峰撞击情况,经关节镜清理滑囊处理[3]。实时监测患者的病情,经上臂行前外侧小切口,肩峰前外缘行3 cm纵形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确保三角肌能充分暴露,对三角肌钝性分离,确保肩峰下间隙能充分显露,借助骨锉磨锉肱骨大结节部分的骨质至渗血,确保冈上肌腱撕裂处能充分暴露,小撕裂、中等撕裂者利用单枚带线锚钉修复,对撕裂口直接编织缝合,在肱骨大结节处利用锚钉固定;大撕裂及巨大撕裂者对内层冈上肌腱组织采用两枚带线锚钉固定,完成后将其在肱骨大结节处固定[4]。
1.3 观察指标。肩关节功能:手术前后参考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标准[5],涉及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及前屈曲力量等内容,总分35分,优≥34分,良29~33分,差≤29分,得分越高则肩关节功能更具优势。疼痛程度: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6],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疼痛,轻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得分越低表示疼痛感越轻。康复效果:显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退,肩关节功能恢复,体征稳定;好转:症状改善明显,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观察指标:随访患者病情1年,测定两组肩关节外展角度、外展阻抗力。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研究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观察指标)()t检验。计数资料(康复效果)[n(%)],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术前比较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分)
表1 比较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分)
组别 例数 肩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23 16.95±1.64 33.19±1.82 7.32±2.59 1.25±0.38对照组 23 16.83±1.59 29.21±1.04 7.28±2.41 3.41±0.26 t - 0.251 9.105 0.054 22.498 P - 0.802 <0.01 0.957 <0.01
2.2 观察指标。术前比较两组肩关节外展角度、抗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肩关节外展角度、抗阻力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观察指标(,分)
表2 比较观察指标(,分)
组别 例数 肩关节外展角度(°) 外展抗阻力(N)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23 64.92±2.51 143.65±5.87 18.27±2.76 40.83±3.05对照组 23 64.85±2.37 100.32±5.45 18.15±2.64 26.58±1.29 t - 0.097 25.943 0.150 20.636 P - 0.923 <0.01 0.880 <0.01
2.3 康复效果。46例患者经手术后,观察组有效率95.65%;对照组有效率73.91%,χ2=4.212,P=0.040,观察组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有效率[n(%)]
3 讨论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机体水平排列的胶原纤维共同组成冈上肌腱内侧,若胶原纤维逐渐向软骨处移动,则其转变成多向编织结构,交织纤维软骨在肱骨大结节部位附着,同时根据上臂活动度的情况,冈上肌腱发生明显变化,内部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肩关节外展角度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动,若冈上肌腱发生撕裂现象,则导致患者表现为活动受限、剧烈疼痛等症状,病因是外界暴力、既往外伤史等,未接受及时治疗对肩关节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其日常生活欠佳。
有研究报道,前外侧小切口+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充分发挥关节镜下肩峰减压的优势,经小切口能修复损伤的肌腱,避免对三角肌造成严重损伤,该术式对关节周围滑膜产生的损伤较小,减少出血量利于提高手术效果,缓解术中疼痛感,利于后期康复锻炼流程能顺利进行,同时借助关节镜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改善患者预后。其次,单纯关节镜治疗对术者手术操作提出较高的要求,技术不熟练者极易引起手术时间延长,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本研究术前两组的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肩关节外展角度及抗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肩关节外展角度、抗阻力程度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研究与黄晋等[7]文献报道结果接近,因此早期行对症治疗能加速疾病康复进程,便于获得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前外侧小切口+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撕裂患者能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且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