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与死亡趋势研究

2021-08-17蔡璐朱卫红张韶伟刘文斌陈慎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杨浦区心脑血管

蔡璐,朱卫红,张韶伟,刘文斌,陈慎

在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下,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增多,疾病负担加重[1]。心脑血管疾病占全国人口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已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2],成为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一级预防策略,从而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从根本上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措施。而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死亡率,描述其分布特征,是研究和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方案的必要基础。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在地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在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这3种疾病占绝大部分,是导致社区居民死亡和残疾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易于监测的疾病终点指标。为制定社区心脑血管事件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将2017-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常住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趋势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7-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常住居民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病与死亡进行连续监测。对象来源:(1)在居委会建立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主动上报制度,由居委会上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防治科家庭医生团队。(2)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住院以及家庭医生团队慢性病监测随访新发病例及漏报病例。(3)通过上海市心脑血管监测体系、上海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上海市疾控中心下发的由二、三级医院确诊为新发病例或者死亡病例,及其他社区转本社区的上报资料。(4)人口学资料数据由每年年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防治科通过社区公安分局收集。

1.2 研究方法

1.2.1 监测事件 心血管事件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诊断参照中国新版脑血管病分类和国际疾病分类-11的标准,脑血管类疾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和卒中不分型。

1.2.2 监测方法 应用疾病监测的方法,对2017-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常住居民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进行连续监测。发病监测采用主动申报和年度调查相结合,死亡监测采用死因登记与死因调查相结合。家庭医生团队对居委会上报的心脑血管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合相关网络信息平台,查找相关就诊信息,进行回访调查、核对,内容有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病史、就诊医院、主要检查结果、诊断情况、发病日期或者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等。参与收集调查随访的家庭医生每年参加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培训以及市区级相关公共卫生培训。

1.3 统计学处理

初步数据通过Excel 2010录入筛查处理,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社区心脑血管事件的人口学特征情况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定海街道社区常住居民年平均人口数85 941人,其中男性为43 030人,女性为42 911人。3年内共监测到心脑血管事件2 565例,年龄(75.14±12.48)岁;男性患者为1 437例(56.02%),年龄(71.98±12.35)岁,男性年平均发病率871.49/10万,年平均死亡率241.69/10万;女性患者为1 128例(43.98%),年龄(79.15±11.46)岁,年平均发病率643.20/10万,年平均死亡率233.04/10万。监测的心脑血管发病事件中,男性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7,P<0.001);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1,P<0.01)。监测的死亡事件中,男性死亡年龄也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3,P<0.01),而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5)。见表1。

表1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性别心脑血管事件人口学特征

2.2 社区不同年份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死亡率分析

脑血管事件发病率2018年最低,为569.53/10万,2017年最高,为713.00/10万。脑血管事件死亡率呈降低趋势。心血管事件监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2018年最高,为126.95/10万,2019年最低,90.71 /10万。2017年到2019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下降。见表2。

表2 2017-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年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2.3 心血管事件发病、死亡分析

2.3.1 社区心血管事件发病、死亡性别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92例,年平均发病率113.26/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147.96/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78.46/10万,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9,P<0.0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数为85例,年平均死亡率32.97/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43.38/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22.53/10万。急性心肌梗死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1)。见表3。

表3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性别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及死亡率

2.3.2 社区心血管事件发病、死亡年龄别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在不同年龄段的街道社区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为持续上升趋势,≥85岁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为1 200.9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07.83,P<0.01)。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在7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85岁老年人群死亡率最高,为533.7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75,P<0.01)。见表4。

表4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死亡率

2.4 社区脑血管事件发病、死亡分析

2.4.1 社区脑血管事件发病、死亡性别分析 脑血管事件发病数为1 6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44.24/10万,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723.53/10万,女性年平均发病率为564.7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4,P<0.01)。脑血管事件死亡数为52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04.40/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为198.31/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为210.51/10万。社区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49)。见表5。

表5 上海市定海街道社区不同性别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2.4.2 社区脑血管事件发病、死亡年龄别分析 社区人群的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在不同年龄层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85岁老年社区人群的发病率最高,为5 004.0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307.83,P<0.01)。脑血管事件的死亡率也随着年龄不断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85岁老年社区人群死亡率最高,为3 642.9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548.83,P<0.01)。见表6。

表6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年龄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2.5 社区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类型分析

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腔隙性脑梗死、非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不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656.8,P<0.01)。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前3位依次为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4,P<0.01)。见表7。

表7 上海市杨浦区定海街道社区不同年龄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3 讨论

连续3年监测社区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年平均发病率为757.5/10万,2017年最高,2018年、2019年均较2017年有所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是逐年呈降低趋势。可能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宣传、诊疗手段的提高、疾病三级预防的控制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死亡的概率。但本社区心脑血管病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南京市浦口区的427.76/10万[3]、长沙市的318.09/10万[4]。心血管病年平均发病率113.26/10万,高于上海市杨浦区[5]和长宁区[6]。脑血管病平均发病率为644.24/10万,高于上海市长宁区[6]和南京市浦口区[3]。心脑血管病年平均死亡率237.37/10万,高于2012年全国城市居民的水平[7],脑血管病年平均死亡率204.40/10万,高于2015年上海市88.90/10万[8]和长宁区138.98/10万[6]。心血管病年平均死亡率32.97/10万,仍高于上海市杨浦区[5]和长宁区[6]。因此,本社区心脑血管病年平均发病率、年平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社区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中发现男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年龄早于女性,死亡年龄较女性小。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上也存在男性高于女性,且男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多发于男性有关[9],结合男性在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影响下,会比女性更容易存在较多不良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不合理饮食等,而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10]。

社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排序前3位主要为脑梗死、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且死亡率前3位同发病临床类型相同。这与我国人群心脑血管发病模式一致[11]。本社区不同年龄层人群在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与年龄而呈正相关上升趋势,与国内较多文献分析相同[12]。社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7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心脑血管发病率、死亡率均为≥85岁老年人群最高。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疾病模式为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为主,我国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虽然逐年下降,但因后遗症有较高的致残率与寿命损失,其所致疾病负担依然很大[13-14],是造成我国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首要疾病[15]。因此,加强慢性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需要对老年高危人群强化社区一级预防,优化家庭医生团队健康宣教模式,改善高危人群生活习惯,从而有效降低社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延缓社区心脑血管患者的死亡。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杨浦区心脑血管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幸福“摇篮”助力 雏鹰成长飞翔——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实践探索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杨浦区提前实现十三五水面积指标
浅谈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设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