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

2021-08-16杨超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维活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杨超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基点。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本文作者从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理念分析,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思维分析以及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    思维活动    创新

引言:

科技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和能力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信息技术教育只是单纯的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策略,立足于课程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由于教师能力、知识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认知方面也就存在某些差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了较多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即综合能力较强,也就是说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很快。这种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思维、能力意识及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

一、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思维的转变是教师在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所在。教师要正确且全面的认识分析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对比发现信息技术课程规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个人计算机的兴起与普及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个人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方式,为了抢占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先机,各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部分学者提出,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本质上与人们编排设计自己的工作流程是相似的,因此提出“程序设计文化”这一概念。程序设计文化这一概念指出信息时代的人们除了具备基础的读、写以及运算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教学都是基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基本学科内容展开的。

随着计算机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应用电子表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文字工作、搜集信息、远距离的交流等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上,这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计算机方面的相关工作。这一时期的教育模式开始从学科基础知识教学转向计算机专项应用教学,例如国内开始出现以打字培训和软件使用教学为主的私人培训机构。学生们的学习从基础学科知识过度到有效工具使用,这代表着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延伸。但是从教育发展来看,该阶段仍处于信息技术教学發展的基础阶段,未能挖掘出信息技术的真正学科优势。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了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在计算机硬件设施趋于完善与软件环境 “百花齐放”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普通大众摆脱了传统信息技术单向、线性的连接控制,逐渐形成多元开放互通的网络结构。原本信息的受众者抓住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跃迁,在根本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发展经历了从学科知识为核心到学科工具为核心最终到学科思维为核心的多重转变,这三种方向并非是对立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学认知深浅变化产生的。

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维的三种表现形式

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以及批判思维是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维的三种基本表现形式。这三种思维对应着信息技术领域教育的三大成果即语言信息获取、智力技能掌握以及认知水平提升。信息技术领域的教育不仅体现在基础的学科知识与学科工具应用层面,还体现在认知水平提升以及发散思维等多个层面。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实现外层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算法是应用于计算机中产生精确结果的方法,在信息技术获得足够的发展之前,算法往往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指令,大多用于数学领域。随着计算机的推广普及,算法逐渐成为了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的代名词。人们频繁使用计算机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使得算法思想成为了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算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指的是学生计算思维的表现形式。有的学生习惯于使用穷举法,即在解决问题之前将可能用到的方法策略完全列举出来。有的学生则习惯使用递推法,即在解决问题时按照问题情境中逻辑前后顺序进行推理。不同的算法代表了学生计算思维的差异,而教师要在学生的差异之间寻找“共同点”。立足于学生们的共同点进行课程设计,确保每个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应有的发展。

设计是一种人为的规划活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而设计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技术性的创作。算法是支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而设计是学生放飞梦想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设计思维,才能针对学习生活中的某一项活动进行创意改造。如果说计算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那么设计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再创作。从具体表现形式分析来看,设计思维要求学生通过形象化、结构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模糊的属性,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本质上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层面上来说,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必须能够实现某一项功能。计算思维帮助学生搭建作品的基本框架,而设计思维帮助学生填补框架中的空白。学生可以搭配不同的元素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核心算法实现的功能却是一致的。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批判性思维,也不仅信息技术课程需要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常接受批判和进行批判,通过批判实现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明确,学生们不必因为未来而迷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能够一帆风顺。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要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这一专项工具,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人思想层面的成长。学会用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看待分析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收获成长。

三、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课程设计的具体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思维的课程设计是知识技能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并如何根据这些内容进行专业交流。

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即时搜索功能,完善自己的课程设计。每个教师所教授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况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每个教师的课程设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部分學校采用教学组设计课程模式,将完整的课程设计拆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教师负责设计其中的一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以整个年级学生为蓝本参考辅助设计。教师拿到课程设计任务后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搜集相关资料,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并参考其他教师的优秀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的基础框架建构。

在完成课程设计后提交教学科,由教学科的审议小组决定是否投入使用。审议小组的人员通过审查与投票,确定该课程设计有效之后进行排版印刷。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并且根据实际内容做出批改建议,那么将课程设计返回给负责该部分的教师,要求其在固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尽管这一流程趋近于完善并且考虑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具备一定差异等实际教学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传统课程设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来看,每个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蓝本依旧偏向于其所教授的班级而不是整个年级。因此,教师在参与课程设计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在搭建整体课程设计框架之前需要查阅优秀教师的课程设计。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也需要掌握并运用,“纸上谈兵”不是合格教师的表现。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要确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元基本框架。部分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往往以简单基础的学科内容作为基础,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作为框架开展教学。的确,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很强的目的性,但是目的并非单一的掌握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而是通过学习了解学科知识技能完成与社会的连接。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设计到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但是更要强烈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并非是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正是因为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传统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例如要求学生学会收发电子邮件,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精确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支付宝,外卖,直播等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减轻了人们的压力负担。这些互联网新型产业的崛起是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运用,但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而这些产品创意的产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碰撞产生的。

上文中,笔者揭示了信息技术教学经历了以学科内容为核心到以学科工具为核心到以学科思维为核心的三个阶段。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以信息技术学科思维看待世界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不能再延续之前的“傻瓜化”和“日常化”。教师要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通过适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增加教学环节的难度和广度,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产生新的想法与创意。

例如,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尚未实现智能化的现象。要求学生开展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描述信息技术改变该现象的具体过程。学生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科思维展开合理想象,发散思维的同时确保了思维方式的严谨可靠。

参  考  文  献

[1]魏永红.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J]. 考试周刊,2020,(87):122-123.

[2]陈登攀. 管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J]. 名师在线,2020,(27):79-80.

[3]姚丽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思维活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深度备课略论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扬琴演奏的心理境界与思维活动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