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1-08-16李宏英
李宏英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主力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力发展速度。文章基于对35个乡镇420份调研数据,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历水平、家庭收入、经营规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认知以及对培训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对参与培训意愿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调研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培训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9.197
1 研究背景
自201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旨在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农村劳动力缺失、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国家现代化进程发展中的重点。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力水平。近年来,我国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农民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农民为了获取专业知识积极响应,有些农民为了获取某些利益参加培训,有些农民碍于面子以“抓壮丁”的形式被迫接受培训。如何从新型职业农民的视角出发,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意愿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其农业生产能力,同时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从事农业,让他们安心务农、专心务农,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入手,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影响因素
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课题组成员对绍兴市越城区范围内的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实地调研,主要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资流通业以及农机服务等产业,了解其运行、人员结构、培训经历、认知情况等。课题组部分成员作为授课教师长期参与省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并在培训班中采取问卷发放与实际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普通成员、承办机构等分别进行调查,了解培训人员的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培训意愿、培训评价,并获取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案例。课题组成员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16份,回收率为86%,有效问卷420份,有效率为81.4%,涉及绍兴市20个乡镇、丽水市遂昌县7个乡镇、乐山马边3个乡、江西上饶5个乡镇。
2.1 个体因素
(1)年龄层面。从调查样本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60岁,其中31~45岁年龄比例最高。年龄往往与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培训意愿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越来越趋向保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就越低,同时年龄偏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内化能力较弱。但是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越丰富,他们对指导的渴求程度越强烈,因而更加愿意参加培训。
(2)性别层面。性别对培训意愿的影响不是特别清晰。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一般男性承担更多的生产劳动,维持家庭开支,他们接受的培训机会更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女性,更愿意参加培训。
(3)文化程度层面。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培训效果和培育意愿呈正相关。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分布:高中学历占比最高,此外,依次为大专、初中、本科及以上,小学学历占比最少。一般来说,学历越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对现代化农业技术、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清晰,他们更愿意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参加培训的机会多了,他们接触和认识到的知识技术政策层面也就越高。
2.2 家庭因素
(1)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间接体现个人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的不同。从理论上来说,收入越低的人越想通过培训获取知识来改变现状,然而,收入水平越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反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高,对知识的渴望更加强烈。
(2)经营规模。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间接体现个人能力和市场把握能力的不同。从理论上来说,收入越低的人越想通过培训获取知识来改变现状。实际上,收入水平越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更高,对知识的渴望也更加强烈。
2.3 培训制度
(1)培训方式。新型职业农民的再教育培训不同于传统课堂,相对而言,课堂纪律性较差,培训方式需要考虑灵活多变,农民易于接受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参与培训意愿的提升。一般而言,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现场指导和集中授课更易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种植养殖、营销运营等实际工作,是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训的重要指标。培训内容越接近实践,越易于掌握,他们参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調研结果显示: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经营管理、技能培训等培训内容更受欢迎,他们对学历教育、农业政策法规以及证书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3)培训时间。对于培训持续时间,经过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培训时间越短,他们参与意愿越高。58.2%的新型职业农民选择1天集中培训,30.5%选择2~3天的持续培训,11.3%选择4~7天持续培训。他们希望培训时间避开农忙季节,过长的培训时间不便于他们正常农业生产和管理。
(4)培训地点。培训地点远近和交通便利度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一个关键要素。出于时间和经济成本考虑,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超过半数的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在本村或本乡镇,选择在市区或县城进行培训的人数约占30%。对选择较远培训地点的人员,经过进一步访谈发现,他们一般希望去其他省或市开阔视野,学习更新的营销理念和生产运行模式。这个群体年纪较轻,家庭收入较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